坚守工艺、打造品牌、做大产业,王哥庄大馒头 品牌口碑带来订单普增
◆作为青岛特产的代表之一,王哥庄大馒头凭借坚守工艺和品牌打造,产业越做越大。特别是今年的“上合口碑”进一步放大了这一特色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眼下,不少王哥庄大馒头的生产商户订单普增,将迎来一个“旺年”。
□本报记者白晓宋弢
本报通讯员张绪霞招婷婷
好口碑带火王哥庄大馒头
12月14日上午,位于崂山区王哥庄街道二月二农场的馒头坊里,热气腾腾,一个个铁锅蒸制的大馒头新鲜出炉,麦香味扑鼻。
未进腊月门儿,王哥庄大馒头生产企业已提前进入“忙年”状态。二月二农场副总经理李国良介绍,现在已经开始准备春节订单了,一天能产1800斤到2000斤馒头,进入腊月产量还要翻倍。
二月二农场的馒头坊占地近2000平方米,目前是省内最大的铁锅蒸馒头生产企业,经过近10年的努力,已经在国内外形成了稳定的“客户圈”。在今年6月份举办的上合组织青岛峰会上,二月二农场生产的王哥庄大馒头成为指定供应商,并被评为“食品安全保障企业”。
“今年因为‘上合专供’的口碑吸引了很多新客户,经常会有京沪广的客户来考察询价。为了更好地储藏大馒头,我们今年专门引进了包装设备,每一个馒头都实现了独立包装,既保留了造型,又实现了长时间储藏。”李国良说,“预计今年的订单要增长三成多,后期我们还会加派人手,要一直忙到除夕前。”
据了解,除了二月二农场之外,王哥庄街道的久香园、阿明、鼎盛香等大馒头制作商户,都因优质的产品和市场口碑获得客户的青睐,订单普遍增加。
传统工艺与创新融合
醇香的大馒头背后,是“专供面粉+崂山水+手工揉+铁锅蒸+木柴烧”的传统工艺以及老师傅们对匠心的坚持。
57岁的面点师李秀花已经蒸了10多年的大馒头,对她来说难的不是花样,而是十几年如一日对传统工艺的坚守。“大馒头看起来简单,制作起来却有严格的要求,压面、揉面、成形、发酵、上锅蒸制等前后环节多达十几个,每一个环节都要靠经验和技巧掌握好火候,特别是最关键的二次发酵,要1个小时的时间。”李秀花说。
如今像李秀花这样的面点师每月收入能拿到4000多元,看着亲手蒸出来的大馒头越卖越火,她虽然辛苦却甘之如饴。
近几年,王哥庄大馒头与时俱进,面点师们通过融入传统民俗文化和时尚元素,让大馒头成了“内涵”与“颜值”兼备的“网红”。像李秀花这样的老师傅能制作30—40种花样。其中,福禄寿喜、十二生肖系列大馒头广受欢迎。
叫响品牌做大产业
作为青岛特产的代表之一,王哥庄大馒头产业越做越大,离不开政府扶持。
王哥庄大馒头制作中最重要的是用崂山水和面,特别是面粉更加体现了政府的用心。“今年,街道通过面粉企业报名、现场考察和综合评定,最终确定了具有国家级相关资质的10家王哥庄大馒头专供面粉企业,使用专供面粉的馒头商户将享受到政府的补贴,通过这一举措全面保障大馒头食品安全的源头关。”王哥庄街道旅游发展科负责人贾宗忠介绍。除了面粉专供,今年食药监等部门对王哥庄大馒头采样抽检300余批次,重点抽检防腐剂添加情况,不仅规范了大馒头的加工工艺,也为王哥庄大馒头食品安全、产品品质、产业发展提供了可靠保障。
品牌要叫响、要做强,保护和发展都是关键。今年,王哥庄街道加快推进特色产品的品牌化建设,以特色品牌提高王哥庄的知名度,提升产品的附加值,确立了政府统一特产产品管理主体,成立了“青岛市崂山区山海小城特色产业服务中心”,设计发布了“崂山王哥庄”区域公用商标,开设了“崂山王哥庄”特色产品展馆……一系列举措保障,推动王哥庄大馒头产业真正成为市场的“放心产业”、百姓的“致富产业”、区域的“特色产业”。
新闻推荐
对房企进行信用管理,根据评价结果分类监管 青岛购房者将可查看开发商信用 能解决大部分购房者对房地产行业不熟悉、缺乏建筑领域专业知识等问题
本报讯(记者杨明清)青岛市城乡建设委日前就《青岛市房地产开发企业信用评价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公开征求...
青岛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青岛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