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名签约作家迎来“年考”
早报文娱专讯 12月11日,青岛市文联在中国海洋大学学术交流中心举办第二批签约作家2018年度总结评审会,10名签约作家交上了“年考”作业,经过专家评审团的认真评审,张锐强、刘宜庆、张金凤、陈亮4人获得一等奖。
签约作家年底交“作业”
据介绍,2014年起,青岛市文联率先在全省17地市实施签约作家制度。这一制度的推行旨在最大限度地网罗与扶持文学人才,搭建交流与提高的广阔平台,激励中青年作家更好地提升超越自我,充分挖掘自身的创作潜力,努力寻求突破和提高的方向,进一步形成独特的创作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不断开创新的文学领地,收获更多的文学硕果,努力跻身全国全省一流作家方阵,为繁荣发展青岛文学事业再作新的贡献。
青岛市文联第二批签约作家于2016年9月份签约,签约10名作家分别是:张锐强、雨桦、方如(小说);张金凤、阿占、刘宜庆(散文);陈亮、小西(诗歌);卢戎(报告文学);于潇湉(儿童文学)。
据统计,2018年度10名签约作家积极创作反映新时代的精品力作,本年度共完成145.5万字,其中小说10部,共计35万字,散文50余篇,散文集2部,共计50万字;诗歌131首;报告文学25万字;儿童文学20万字。经过评委一致合议,第二批签约作家2018年共有9人完成创作任务,评出一等奖四名,分别是小说类张锐强;散文类刘宜庆(柳已青)、张金凤;诗歌类陈亮;二等奖五名,分别是小说类侯春茹(方如),散文类王占筠(阿占),诗歌类张桂芬(小西),报告文学类卢戎(鹿茸),儿童文学类于潇湉。其中一等奖奖金10000元,二等奖奖金8000元。
签约制度成为创作动力
在签约作家评审会上,主办方组织与会者就签约作家制度进行了座谈,签约作家大多表示,签约制度成为激发写作自觉性的原动力。张锐强表示,这两年一直在做一件事,就是写抗战,写正面战场,“这个题材很多人都曾写过,但是很多人的写作,要么是见事不见人,偏纪实类;要么是见人不见事,写了很好的人物故事,但是没有史实背景,比较模糊,比如抗日神剧;而我所要的事情就是见人见事又要见史,比如当时双方的装备情况。以往民俗学家从《红楼梦》里找需要的资料,我希望有朝一日有更多的人从我所写的抗战小说中找到相关的史料,这是我的幸事和追求。 ”张锐强表示,自己偏爱的这类创作题材未必是最受市场欢迎的作品。 “我对历史的兴趣始终在写作之上,如果没有签约制度,我有可能不会去写这些作品,所以必须对青岛市文联的签约作家制度表示感谢。 ”
作家雨桦也表示,签约的这两年,正好赶上自己怀孕生子的时期,每天忙于照顾宝宝,身心疲惫,如果没有签约作家这个制度,可能自己的写作会就此停滞,“但是签约了,就有了一份责任感,虽然写作的速度放慢了,却能够在比较艰难的时期让我继续写下去,签约作家制度对我而言,不仅仅是一份经济上的补贴,更是一份精神上的鼓励,让每一位文字工作者不忘初心,坚持自己文学创作的梦想。
此外,今年11月22日—27日,青岛市文联还组织签约作家赴泉州、福州等地采风,感受昔日海上丝绸之路舳舻往来的盛况。
专家说法
创作成果历年最好
此次评审团的成员对于2018年青岛签约作家的创作成果表示了认可。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暨小说委员会委员、山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李掖平也直言,“青岛签约作家从签约到评审,我几乎是每一次都来,实事求是说对各位的创作样貌和成绩还都是比较了解的,今年我和文东还在那反复交流,是最难裁决的一年,为什么呢?就像文东主席刚才所说,今年大家发表作品的质量、数量、品位真的是历年来最好的。好的越多,我们就越难抉择。 ”
省作协副主席、创联部主任陈文东表示,青岛从经济上是咱们省的龙头老大,文艺上来说也是如此,特别是今年的创作成果很突出也很整齐,“刚才在评议的时候,感觉很难取舍,像是张金凤获得的鄂尔多斯文学奖,山东省总共才四五个作家获奖,这很难得;张锐强有两个中篇被转载;方如有一篇作品入《小说月报》……这都是极为可喜的成绩,如果说建议的话,还是在创作精品上多下点功夫。 ”
省作协副主席、《山东文学》主编刘玉栋则表示,卢戎、于潇湉在报告文学、儿童文学方面的创作是很突出的,“我能感觉到他们创作的那种自觉性非常强,在各自的创作领域中都有所创新和突破,像于潇湉的少儿小说,对历史、对殖民、对青岛这座城市充满了非常浓烈的认识和情感;卢戎创作报告文学写残疾人乒乓球队采访了四五百个人,是下了功夫的。我觉得评审是一种交流,也是一种沟通、一种学习。 ”(记者 周洁)
新闻推荐
梵客家装以多年的精工经验、环保健康的产品、安心的服务为打造中国全面家居解决方案而持续努力。五零承诺保障品...
青岛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青岛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