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北区首推“1+5+1”青年党建新模式
□本报记者李媛
本报通讯员张美娜王恩全
每天早晨6点,王静都会出现在菜市场,和其他工作人员一起采购新鲜的肉蔬蛋奶,送到青岛市市北区延安路街道上清路社区日间照料中心;11点10分王静再次准时出现在日间照料中心,分好饭菜,装到饭盒里为辖区行动不便的孤寡老人上门送饭。
王静是上清路社区青年党支部的一名“80后”党员。上清路社区共有居民2248户,60岁以上的老人就有1300余名,这其中无人照顾的独居老人有20余名,有些老人行动不便,不能到日间照料中心吃饭,为了解决此问题,王静主动请缨,带领社区其他几名年轻党员承担起为孤寡独居老人送饭的工作。数年如一日,从未改变,从未耽搁,风雨无阻。有时哪家老人有紧急情况,一个电话,王静就把自己年幼的孩子扔给父母赶紧跑去帮忙。
作为一名“80后”年轻党员,程艳丽在加入街道青年党支部之后,就变成了有名的党员中心户。“她经常为我们义务服务,打扫卫生,看望独居老人,甚至周末还带着孩子一起来,我要为她点赞。”面对大家的称赞,程艳丽说:“我是一名年轻党员,加入青年党支部以后,我对‘党员’这个光荣称号有了更新更深刻的认识。我要更加努力,用党员赤诚无私的心,为左邻右舍带来持久不散的温暖。”
市北区延安路街道自有党员3500余名,其中40岁以下年轻党员约400人。另外,辖区还有相当数量的驻街企事业单位党员。数量虽然不少,由于经验不足、缺少引导等原因,年轻党员参与社区事务积极性不高,发挥作用不够明显。延安路街道党工委不断探索,创新推出了“1+5+1”青年党建新模式,建组织、立制度、做计划,大力引导青年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在街道党工委发挥统筹下,该街道全部社区成立青年党支部,建立微信群,借助街道网格化治理模式,将青年党员分配到网格中,实现社会服务“零距离”、街区治理“全覆盖”、居民诉求“全响应”。青年党员下沉网格之后,延安路街道还定期开展环境治理、民生服务大集、助贫帮困等活动,做到“青年党支部”月月有主题,次次有效果。在活动设计上,让青年党员参与活动方案策划和设计,内容以社区实际需求为导向,更好激发青年党员积极性。同时,加强青年党员的党性教育,探索开放式教学活动,内容更贴近青年党员实际需求,鼓励青年党员带动家庭参与,实现了一名党员带好一个家庭的良性循环。
为让这些青年党员快速成长起来,延安路街道在成立青年党支部基础上推行“一对一成长”举措,即一个老党员帮带一个青年党支部,每个社区选出一名政治素质高、群众基础好、热衷奉献的优秀老党员,定期为青年党支部上党课,办讲座等等,帮助、激励青年党员不断提高自我。
新闻推荐
坐在车厢内尽职尽责,走到车厢外敬老孝亲,还组织发起数支志愿服务队伍,他用实际行动影响了一群人。日前,青岛公交103路行车四...
青岛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