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吃”垃圾“吐”肥料

青岛早报 2018-12-01 05:51 大字

早报讯 昨天,记者从沙子口街道了解到,为推进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该街道在北姜社区启用了一台厨余垃圾降解设备,每天约处理1吨厨余垃圾。这也是崂山区启用的首台厨余垃圾降解设备。

昨天上午8时许,记者在北姜小区5号垃圾分类工作站看到,两名垃圾分类督导员正在现场值守,现场摆放着一排4种颜色的垃圾桶,分别标注着“可回收垃圾”“餐厨垃圾”“其他垃圾”“有毒有害垃圾”。

在短短10分钟里,有6名居民前来投放垃圾,他们都事先完成了垃圾分类,把垃圾分别投放到不同的垃圾桶中。 “我们选取了东麦窑、北姜两个社区进行了垃圾分类试点,经过一段时间的推广后,居民基本上适应了这种新模式,不但减少了社区垃圾点的数量,居民也养成了定点定时投放的好习惯,还促进资源回收利用,使人居环境更整洁,居民生活更舒心。 ”沙子口街道环卫站站长王梅信说,沙子口街道给居民发放IC卡,每天早晨7时到8时30分进行垃圾定点投放,对垃圾分类较好的居民给予餐厨垃圾每公斤2个积分的奖励。东麦窑社区自今年2月开始进行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到目前为止共给居民发放注册IC卡110张;北姜小区自今年5月开始进行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到目前为止共给居民发放注册IC卡967张,通过跟踪垃圾分类、记录积分、积分兑换,激发了居民垃圾分类的自觉性。

在北姜社区的厨余垃圾处置点,记者看到了沙子口街道新启用的一台厨余垃圾降解设备。北姜社区与东麦窑社区每天产生的厨余垃圾都被集中运到这里,通过生物菌降解处理。

“运来的厨余垃圾经过粉碎后进入发酵仓,在生物菌的降解作用下,被分解成为二氧化碳、水、灰分和有机肥,800公斤厨余垃圾大约可以产生300公斤有机肥。 ”现场的技术人员介绍说,这台设备也是崂山区启用的首台厨余垃圾降解设备,目前每天要工作6个多小时,可以处理800多公斤厨余垃圾。

“后期,随着试点社区的增加,我们还将使用生物碳技术来处置厨余垃圾,并将在年内建设一处大件垃圾拆解中心,对大件垃圾实施就地拆解,然后资源化利用。 ”王梅信介绍,在东麦窑、北姜垃圾分类试点成功的基础上,今年10月,沙子口街道又增加了流清河、西麦窑、小河东、南窑、砖塔岭、马鞍子、戴家埠、龙泉等8个社区按照垃圾分类三分法(不可回收、其他垃圾、有毒有害)进行垃圾分类。到2020年,沙子口街道所有社区将全面推行垃圾分类处置。

(记者 陈勇 通讯员 宋丽)

新闻推荐

女子走失“冻”在山中 民警及时救助送回家

半岛记者尹彦鑫通讯员殷世界报道本报11月30日讯近日,青岛西海岸新区琅琊镇一女子走失两天没有音讯,幸好被村民...

青岛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青岛,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