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罗博飞马秀芬: 机器人下海,用海的思路治海

齐鲁晚报 2018-11-28 05:30 大字

在青岛蓝谷核心区,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蓝谷研究院、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等一批国内外科研院所和研发中心次第排列,青岛罗博飞海洋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青岛罗博飞”)亦在其中。

作为第一家入驻蓝谷核心区的企业,青岛罗博飞在董事长马秀芬的带领下,在走进深蓝、经略海洋的道路上走出了一条独具匠心之路。

“我们是跟蓝谷一块成长的,她的一点一滴变化,我们都见证着。”马秀芬走起路来步调较快,这位“急性子”的女主角,执掌青岛罗博飞五年来,在海洋科研探索方面却主张要“慢下来”,要沉淀、不走捷径,用海的思路治海。

文/片本报记者王瑞超

8万和800之间差的是核心技术

走进青岛罗博飞,公司大事记宣传栏上,一张张照片记录着发展印记,其中一张是马秀芬去年6月于德国柏林举行的中德论坛上,与其他海洋企业代表的合影。作为唯一的女性代表,马秀芬格外亮眼,这样的高光时刻对她而言,并不罕见。

然而,谁能料想,如今聚光灯下光彩照人的马秀芬,几年前也曾多日辗转难寐。也就是那次经历,我们才看到现在的她。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听说您在创立青岛罗博飞之前一直从事外贸工作,请问是什么让您放弃熟悉的业务,走向更难、更具挑战的创业之路的?

马秀芬:2013年青岛罗博飞成立之前,我一直从事外贸销售工作,当年成交了一笔单,是山东一家单位采购了一台价值38万的设备,后来设备出了问题,于是联系返厂维修。

我当时咨询厂家,说返厂维修需要8万块钱,而且需要等很长时间。这件事给我上了一课。觉得太亏了,我们国内就修不了吗?为什么要花费那么高,等那么久去求人家?归根结底还是人家掌握核心技术。当时我决定自己找人维修,最后求助国内一位知名专家——后来他成了罗博飞的核心人物——这位专家经过仔细研究,换了几个小部件,总共花了八九百块钱就把厂家要价8万块钱的问题解决了。

这件事之后,我决定创业,而且要掌握核心技术。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公司成立后,很重视研发吗?

马秀芬:我们一直视研发为生命,核心技术只有自己研发、自己掌握,才能具有核心竞争力。

公司是一家以水下机器人、水下设备等海洋科学相关仪器为主,集研发、生产、销售及售后服务于一体,专业从事海洋仪器仪表设备研发、生产、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研发人员占全公司人员几近一半。

因为注重研发,公司目前拥有51项专利技术,享受国家政策优惠(承担各级别科研项目10余项)。

朝阳产业需承受更多的困难

作为朝阳产业,尤其是一家注重研发的新型产业,背负的期待和成长的压力是成正比的。马秀芬作为董事长深谙其中滋味。

她习惯把成长中的公司比作毛竹,前3年毛竹生长缓慢,总生长量不超过几毫米,但却在地下疯狂扎根,3年后,它将以每年2米以上的速度迅速生长,最后可以长到竿高20余米,成为竹林中的身高冠军。

“朝阳产业需承受成熟企业无需承受的困难,就像许多年前大家看不懂阿里和华为一样。”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遇到最大的难题是什么?

马秀芬:2013年,青岛罗博飞海洋技术有限公司成立,面临最大的难题是资金导入和人才引进。因为是朝阳产业,资金引入困难,很多大佬对我们持怀疑态度,不敢轻易投资。人才问题同样棘手,当时全国研究水下机器人的不超过1000人,我们想引进很难。但是尽管步履维艰,我们都没有退缩,也没有动摇过最初的坚守。

我们自己培养研发人员,如今公司研发人员36人,占全公司人员几近一半。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如何留住人才?

马秀芬:我是个惜才如命的人,公司人员平均年龄28岁,相对年轻化,学历偏高,在用人方面我们采用员工持股方式——把公司发展作为自己发展目标,喜欢以公司为家的人,吸纳到持股中来,增强员工归属感的同时,让他们切实享受公司发展带来的红利。

充分发挥每个员工的优点,因人而用,而不是千篇一律,把每个人放在适合自己的位置上,他们工作快乐,干地也起劲。

水下机器人和物联网技术融为一炉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公司生产的水下机器人等主要应用在哪些方面?

马秀芬:中国的养殖技术很高,但体系化不好,不能实现规模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智能装备不配套。

比如,我们的养殖过程中,鲳鱼死了、海参死了……可是为什么等到死了才发现,这就是海洋渔业检测不到位,量控不好,鱼病监管不到位。

公司主要致力于智慧海洋观测装备产业链的建设,包括水下机器人、传感器、大数据技术的研发、生产、应用及服务,产品广泛应用于海洋环境立体监测、水利水电核电、海洋牧场、深海网箱养殖、生态港口监测、水下考古、海洋生态旅游等。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公司在颠覆传统水产养殖模式方面有哪些探索?

马秀芬:公司紧盯国家战略、着眼市场实际需求,重视自主创新,注重产学研合作、国际链接,对水下机器人技术进行渐进式创新,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基于多功能微型水下机器人的物联网观测系统,实现水下机器人技术+物联网技术的融合创新,实现了水下机器人的“上天”和物联网技术的“入海”,颠覆式创新了传统水产养殖模式。

公司是典型的海洋+物联网产业,既研发生产出世界上较好的微型水下机器人,填补了世界的空白;又以“硬件+软件+服务”的商业模式,成为中国水产养殖云平台智慧解决方案提供商。

我认为养殖的最高境界应该是形成体系,可以溯源。以牡蛎为例,当我们扫描牡蛎的二维码时,从种开始,比如用的白牡蛎、黑牡蛎还是黄金牡蛎的种,之后到养殖过程,再到产品特性,最后到销售环节,从育种到舌尖整个可以立体化呈现。

海洋产业需要沉淀

来到微生物馆,一个个叫不上名来的微生物制作的产品琳琅满目。馆内还陈列有先进的水下机器人等。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为什么要成立微生物馆?

马秀芬:向大海要能源,需要科普。这是我成立微生物馆的最大动力。

每到寒暑假中小学生都会来这里参观,就像参观博物馆一样,他们来学习、了解海洋装备,探索海洋微生物,从而更加热爱海洋。齐鲁晚报·齐鲁壹点:作为新成立的山东海洋产业协会的常务理事单位,有什么思考和探索吗?

马秀芬:山东沉淀了多年水产养殖的东西,在发展海洋产业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我们的战略布局还需提高。

我们的海洋产业协会成立了,产业发展有了希望和未来,我们会抱团取暖、形成合力,共谋发展。目前我们协会内的企业已经开始谋划合作做一些事情了。

新闻推荐

U23联赛昨开打

2018中国足协U23联赛昨天如期开打,这项旨在给青年球员更多展示舞台的联赛共有16支球队参赛。根据赛制,16支球队被分为两个...

青岛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青岛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