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远之地崛起座新城

青岛早报 2018-11-22 04:38 大字

对市北区而言,第一代新城来自浮山后新区,开创了一个40万人的密集型超大社区城中城;第二代新城则是新都心崛起。短短不到10年的时间,双山、小水清沟、大山、保儿这些当年破旧的城中村已经不见踪影,相继崛起的新建筑组成了青岛的“新都心”。

这两代新城的建成,展现出市北区改革开放40年来的蝶变与崛起。市北区正站在新时代的新起点,以不可阻挡之势奔向明天。

回忆

40年前除了平房就是庄稼

1978年是改革开放的第一年。这一年,王梅刚在大山村出生。在王梅刚的记忆中,他家周围双山、保儿、小水清沟、大山这几个构成后来“新都心”的村庄,在上世纪80年代的状况大同小异。现在“新都心”几个大字就耸立在双山山坡上,这里也成为“新都心”的核心区域,凯德MALL、万科城都聚集在此。

“当时这几个村庄中间只有一条台柳路,还是坑洼不平的土路,周围能看到的除了平房就是庄稼。 ”王梅刚说,他上小学4年级时,还在家里一块自留地里种过白菜。由于村中经济单一、副业少,村民完全靠种地为生,村民们居住的房屋大都是破旧低矮的砖瓦平房,甚至还有草顶屋,有的土墙草房甚至有上百年的历史,几代人挤在里面居住。 “现在我们这里有了凯德MALL等一大批购物中心,吃喝玩购要啥有啥,可我小时候村里只有一个小卖部,只有火柴蜡烛之类的生活小件供应,要买双布鞋都要步行到水清沟,然后再坐车去街里买。 ”王梅刚说。

蝶变

改革开放让村民富了起来

改革开放后,各村都成立了集体产权公司,农、工、商均有一定程度的规模,锅炉厂、牙膏厂、砖瓦厂、红肠厂等村办企业相继开工。王梅刚的父亲在1990年到村办锅炉厂上班,当时橡胶厂、卷烟厂的锅炉都是他们村办锅炉厂给更换安装。这期间,村民们的生活有了不少改观,茅草屋已不复存在,富起来的村民有的还盖起二层小楼。片区崛起的契机源自于旧村改造,2007年,王梅刚所在的大山村作为城中村启动拆迁改造,村庄原址建起大山宝城新社区。王梅刚和村里老老少少都搬进窗明几净的新家,他分到一套100多平方米的三居室。新建小区里配建有幼儿园、农贸市场、医院、居民活动中心。“村里老人不种地了,每月都能领到养老金,生活吃穿无忧。 ”王梅刚告诉记者。

崛起

昔日城中村今变新都心

2009年,知名房企万科集团拿下包含青岛双山南山及308国道以北的6处地块。几个月后,当时的四方区政府第一次面向社会各界明确提出了“青岛新都心”的概念。经过5年的开发建设,双山下的万科城成为附近的地标项目,先后推出阿姆斯特丹街区、东京街区、多伦多公园、CIMO社区等多个组团。 2012年5月18日,青岛新都心项目签约暨集中开工仪式在原四方区核心商务区隆重举行。此次仪式上,万科广场、鸿府国际大厦等5个项目集中开工,开工面积约54万平方米;海尔智能产业园等6个项目集中签约,总投资约102.5亿元。

从2012年大项目签约开工到现在,彼时的旧村庄已经破茧成蝶,繁华涌现。万科地产、保利地产、中海地产、海尔地产、海信地产等项目纷纷入驻,凯德MALL、居然之家等商业资源在此集聚,地铁3号线穿行于此,让新都心华丽转身为一个集住宅区、写字楼群、购物商场、家居商城等于一身的新城。

展望

打造创新资源集聚片区

“我们通过孵化器和众创空间建设等举措,促进高新技术企业快速发展,强化高新技术产业对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带动和支撑作用。 ”市北区人大副主任、市北区创新资源集聚示范片区党工委书记陈玉峰说,新都心不仅是市北区高点定位、高标打造的现代化商务中心、商贸中心和居住中心,更是高端创新要素、商务要素和人才要素加速汇聚的创新资源集聚片区中心区。目前,新都心片区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已达200余家,涉及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轨道交通、橡胶化工、智能电网及新材料、节能技术等多个领域。其中,产值过亿的企业有19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46%。下一步,新都心将利用片区范围内企业、楼宇、未开发利用土地等各类资源,加大产业招商力度,优化片区产业布局,实现片区创新资源聚集和良性发展。

新闻推荐

“青岛号”全球招募12名船员

早报体育专讯昨日,记者从青岛市重大国际帆船赛事(节庆)活动组委会获悉,即日起将面向全球招募2019-2020年克利伯环球帆船赛“...

青岛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青岛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