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身边有了“蓝马甲” 城阳区社会救助领域全面推行“一次办好”,基本实现困难群众办事“零跑腿”
群众身边有了“蓝马甲”。文/图半岛记者高勇男
今年以来,按照青岛市民政局《社会救助领域“一次办好”改革工作方案》的要求,为全力推进城阳区“放管服”和社会救助领域“一次办好”改革,为困难群众提供优质、高效、贴心服务,城阳区采取多项措施,加快推进社会救助领域“一次办好”改革,以方便群众办事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各街道优化提升了社会救助服务窗口,建立了“蓝马甲”社区代办员队伍,“保姆式”全程代办帮办社会救助各类业务,实施主动救助,基本实现困难群众办事“零跑腿”,让困难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实现社会救助业务“一次办好”。
“保姆式”服务扎根社区,有事早发现、贴心代办忙
城阳区上马街道西张社区有460户,共1210人。李瑞新今年55岁,作为西张社区民政主任、治安主任、卫生主任,同时也是“蓝马甲”社区代办员队伍负责人,谁家有个什么事他总会第一时间发现。在一次次入户巡访中,李瑞新发现社区李瑞德家中总是锁着门,立马警觉了起来,电话联系后得知,54岁李瑞德在2018年6月份经医院诊断患膀胱恶性肿瘤,一直在住院治疗。详细了解后,李瑞新首先把民政相关政策一一告知,在多次住院后确定近期不再住院的情况下,上门为其办理临时救助,认定中低收入家庭等事项。如今,上门服务已经成为李瑞新为民服务的常态,凡事为群众考虑,凡事为群众服务。
群众身边的事,“蓝马甲”最清楚,他们是群众最贴心的人。2018年春节临近,棘洪滩街道韩洼社区一居民家中因意外失火,导致房屋大面积损毁,家具家电都在大火中烧毁。社区代办帮办人员知晓此事后,立即赶往其家中了解情况,主动帮助联系街道民政部门寻求救助。为了让群众安然度过春节,社区帮办人员先行垫付救助金一万元直接发放到居民手中,之后帮办人员按照程序补齐材料。
在城阳区上马街道和棘洪滩街道,所有社区代办人员全部配备蓝马甲,让社区居民知道有困难该找谁,代办员对陷入生活困境的居民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救助。“蓝马甲”就像黑夜中的一盏路灯,在困难群众需要帮助的时刻,让求助的路不再有任何困难,让群众感到温暖和光亮。
全面实施“四个一”工程,深化“放管服”改革
2018年以来,城阳区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以“方便快捷、公平普惠、优质高效”为工作目标,实施“一网通办、一次办好、一窗受理、一库共享”四个一工程,全区160项行政审批事项、1554项公共服务事项全部纳入山东省政务服务网实现网上办理,老百姓办事“最多跑一次”,社会救助领域全面推行“一次办好”,重点聚焦困难群众办事难、办事慢、多头跑、来回跑等问题,为全区困难群众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确保困难群众申请救助“最多跑一次”。
人员配置到位,各街道均设立社会救助受理独立窗口,配备专职工作人员,设置A、B岗,随时接待求助人员,处置求助事项,各街道指导社区成立了“蓝马甲”代办员队伍,制作了代办员标志服装,代办员的照片、姓名、电话等上墙公开,全程代办帮办各类社会救助业务;标识设置到位,社会救助受理窗口做到“一明显五上墙”,即窗口标识明显,救助政策、代办帮办制度、办理流程、工作职责、监督投诉电话“五上墙”;资料摆放到位,各街道印制了民政救助服务指南、社会救助申请材料一次性告知书、申请审批表单、社会救助政策明白纸等服务资料,方便群众了解相关救助内容;技能培训到位,加强窗口工作人员和社区代办员业务培训,确保其熟悉各类救助政策及申请条件、办理流程、相关救助部门工作地点等,便于引导申请人申办救助事项;工作宣传到位,通过街道相关网站、微信公众号、社区电子屏、公示栏等渠道大力宣传社会救助“一次办好”服务,向全体居民滚动推送,努力营造良好氛围。
与此同时,城阳区建立健全主动发现机制,充分发挥驻村包村干部、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等熟悉民情的特点,对陷入生活困境的困难群众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救助,完善社会救助数据库,以“数据跑路”代替“群众跑腿”,打造“互联网+社会救助”模式,全面提升社会救助整体水平。
正视难点痛点和堵点,“一次办好”一抓到底不松懈
“一次办好”改革的核心内涵是“一次办结、群众满意”,是“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而且要“一次办好”,以这个新要求新标准新标尺来衡量现实工作,肯定能发现这样那样的难点痛点和堵点,下一步,城阳区民政系统将以“阳光城阳”建设和全国社会救助综合改革试点为契机,继续扎实推进民政领域“一次办好”改革,为老百姓提供更多、更快、更好、更贴心的服务,不断增强全体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新闻推荐
11月4日,“博瑞GE科技风潮生活馆”在青岛国际博览中心开启。在这个科技与现代交融、时代与国际接轨的产业中心,吉列汽车与...
青岛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青岛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