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崂山剪纸名人苏霞点赞 西山社区居民苏霞入选青岛市11月“文明市民”候选名单,居民可为她投票助力

半岛都市报 2018-11-15 05:50 大字

许多外国朋友慕名而来,找苏霞学剪纸。文/图半岛记者陈绪卫通讯员林宗欣

她为了传承和发扬崂山剪纸,放弃了红火的事业,办起了培训班;她培训了千余名剪纸爱好者,爱好者横跨各个年龄段以及国界;她在剪纸道路上不断创新,其剪纸作品更是频频登上央视、人民日报等重量媒体,用自己的努力不断推动崂山王哥庄民俗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她就是崂山剪纸第四代传承人、西山社区居民苏霞。近日,苏霞更是入围了青岛市11月“文明市民”敬业奉献类别候选名单。据了解,投票时间截至17日,居民可通过关注“道德故事汇”微信公众号为苏霞进行投票助力。

放弃红火事业,传承剪纸文化

说起苏霞家的剪纸艺术,可是历经了150余年,她姥姥的姥姥就是一位剪纸艺术家,后苏霞的母亲继承了这一项手艺,上世纪80年代,母亲的作品还获过奖,并且赢得了国家给予的300元奖励金,在那个年代,300元可是天文数字了。而这一切也为苏霞以后从事剪纸事业埋下了伏笔。

苏霞是家中最小的孩子,家里的重活都是哥哥姐姐们在干,因而在闲暇的时候,受到了母亲剪纸艺术的熏陶和栽培。然而,苏霞从小的梦想是当一名画家,学提时代还曾去过上海专门学习美术,因此并没有把剪纸当作一项事业来做。为了完成自己的美术梦,苏霞当过幼儿园老师、在街道文化站画过电影海报,后来苏霞又专心做起了毛衣店生意,那个时候开店的人不是很多,由于苏霞眼光新颖独特,店里摆出的毛衣多种多样,她还发挥特长,能够现场为顾客编制花样翻新的毛衣,自然吸引了很多顾客选购,小店的生意也很是火爆。

看到女儿生意做得好,老母亲很高兴,然而在她心里,始终有一份无法割舍的牵挂。2003年的一天,苏霞回到娘家,老母亲却总是欲言又止,心思细腻的苏霞似乎觉察到了什么,为了不让母亲为难,苏霞主动问起缘由,老母亲这才吐露心声:“崂山剪纸到你这里已经是第四代了,你可不能让它失传啊。”看到母亲颤抖的双手、昏花的双眼,苏霞不禁想起自己当年在上海求学的经历,母亲为了给苏霞赚学费,白天干活、晚上绣花,一绣就要绣到深更半夜,把绣花挣到的10元、8元生活费寄给她,而后为了圆苏霞的梦想,母亲一听到与之相关的工作,就跑前跑后张罗,可以说没有母亲的付出,就没有今天的苏霞,如今看到母亲对艺术这份不遗余力的追求和坚定不移的责任感,苏霞的内心也不再动摇,她决定回家做剪纸,传承崂山文化。

开起工作室,桃李满天下

为了专心做剪纸,苏霞开起了工作室。一方面可以有更多时间做剪纸、一方面可以展示售卖自己的作品。“光展示作品,剪纸还是只有我一个人懂,这可不行。”苏霞心想。后来,一位顾客的孩子要出国,打算学点传统手艺,于是拜苏霞为师学习剪纸,学生的天资聪颖加上苏霞毫不保留的技艺传授,很快让他掌握了要领。而听到学生在国外因为房东老太太喜欢她的剪纸作品而免去了住宿费、影星施瓦辛格也收藏了苏霞的作品《牡丹》的时候,苏霞惊喜不已。这一次的机缘巧合,让苏霞领悟到传统文化的艺术生命力和感染力,一花独放不是春,万花齐放才能春满园。于是苏霞办起了剪纸培训班,教授更多的人学习剪纸文化。然而苏霞的一腔热血并没有得到回应,培训班居然没有一个学生。但这并没有影响苏霞做好培训班的热情,后来她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和宣传,剪纸班也渐渐有了名气,如今,苏霞的培训班集合了数千名剪纸爱好者,年龄段从4岁的孩童到八旬的老人,也从教中国人到教五洲四海的朋友,推动崂山王哥庄民俗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文化艺术的道路也应越走越远,不能固步自封,更要不断交流,才能有所创新。近年来,苏霞积极参与了各种活动,并获得优秀的成绩。其剪纸作品《冬至饺子》荣登《舌尖上的中国3》;剪纸作品“复兴号”在央视“朝闻天下”播出。《中国文艺报》曾整版介绍其剪纸艺术创作成长道路;为迎接上合青岛峰会而创作的16米剪纸长卷广受各界好评,并被《人民日报》刊载。

新闻推荐

作文课上指导学生写作

二中·半岛杯’学生记者征文大赛对学生们来说是一个好机会,我们全班同学都参与。”南京路小学五年级4班刘育姗老师表示,...

青岛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