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代教育了什么?

青岛早报 2018-11-14 06:32 大字

[摘要]记者调查发现“隔代教育”普遍存在分歧正确的教育方式和家庭氛围有利孩子成长专家建议加强沟通更新观念科学教育孩子

市民张先生最近一段时间因为隔代教育的问题向早报教育微信平台“小臧支招”求助。孩子教育的问题,老人有老人的带法,年轻人有年轻人的想法,孩子降临的那一刻,两代人对于孩子教育问题的矛盾基本就开始了。在孩子教育理念方面年轻人与老年人存在普遍的分歧,可年轻人平时忙于工作又不得不将孩子交给老人看管。记者调查发现,有超过半数的孩子平时由老人照顾。

调查

半数孩子由老人接送

11月13日清晨8点,是学生们入校的高峰时间段,记者在南京路小学门口看到,小学生在家人的陪同下来到学校,10多分钟过去,50多名入校的孩子中,有超过半数的孩子是在老人的护送下来到了学校。在去往学校的路上,老人基本上也都是“包办”,书包、其他文具都是老人拿着,孩子将手揣进兜里显得很轻松自在。每名孩子进入学校前,老人都会嘱咐孩子“多喝水”“别随便脱衣服,万一冻感冒了”……还有四成的孩子是在父母的陪同下来到学校,这些孩子的书包等物品多是自己拿着,父母只是负责将孩子送到学校。剩余一成的学生则没有家长的护送,而是自己独立到校。

除此之外,记者还随机选取了两所小学、一所幼儿园的3个班约120名孩子做了调查,发现数据跟记者在学校门口看到的类似,同样是有超过半数的孩子是由老人接送,这其中幼儿园孩子由老人接送的达到了近八成。 “相对来说,幼儿园孩子没有学习压力,老人看护的就多一些;小学的孩子有一定的学习压力,学习方面老人又指导不了,家长就会选择自己来带。 ”岛城一所学校老师告诉记者。

观点

“隔代教育”有门道

全国优秀教师、李沧区金川路幼儿园园长苏秀峰表示,国内“隔代教育”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年轻的父母在生活、学习、工作压力下,该如何承担家庭教育的责任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隔代教育确实有很多好处,比如说老人能够更加包容孩子的行为,对孩子的日常照顾得会更周到,对孩子生活起居的思考也会更周全,同时还解决了年轻家长们的后顾之忧。”苏秀峰说,很多事情的利弊也是相辅相成的,隔代教育也不例外,祖辈们对于孩子的爱往往会欠缺一些理性,有时甚至是溺爱,也容易把自己的观念强加到孩子身上。她认为,要想充分利用好隔代教育,最关键的一点就是祖辈家长和孩子的父母对孩子教育的思想达成共识。这一点做好了,其余像祖辈注意接收新思想、学习新知识,分清爱和溺爱的界限;年轻的父母要端正态度,不管多么忙,都要抽时间与孩子在一起等等就都是方式方法的问题了。 “隔代教育”做好了,也是家庭教育的良好补充,也可以成为一种特色教育。 记者 王世锋

隔代教育,是如今家庭教育中绕不开的话题。本期教育周刊,我们就围绕隔代教育展开……

详见22版

新闻推荐

@青岛市民:上月价格举报分析出炉 停车费物业费是老大难

半岛记者韩小伟报道本报11月13日讯13日,半岛记者获悉,10月份,本市12358价格监管平台共受理价格政策咨询、价格投诉...

青岛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青岛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