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爱收藏,家里成了博物馆 康城社区居民杨德胜耗资百万元潜心收藏,公开藏品让更多人走近历史

半岛都市报 2018-11-13 04:38 大字

文/图半岛记者张杨通讯员于雅洁

收藏其实是一门很昂贵也很小众的学问,有人是想把这些藏品留给自己的家族后人,代代相传,但是家住康城社区、今年61岁的杨德胜恰恰相反,他愿意把自己的藏品公开给每一位青岛人。“老的东西它带着历史的凝重,收藏是一种历史的再现,是一种历史价值符号的整理。”11月4日,半岛记者来到杨德胜的家中,从一楼到地下室,每个可以利用到的空间,都整齐地摆放着各种收藏品。其中不乏唐代陶瓷器、民国匾额等珍贵历史文物,琳琅满目的藏品和王先生专业认真的讲解让半岛记者感到尤为震撼。

没想到爱好成了他的职业

“小时候家里贫困,攒个烟盒、捡个糖纸是孩子本能的喜欢,没想到这个爱好成为了我的职业。”杨德胜笑着说道。青年时代的杨德胜考入了青岛市业余大学,为实现“四化”而刻苦读书学习。期间,青岛集邮公司紧邻青岛市业余大学。“当时,如火如荼的集邮热席卷全国,记得那时每逢大学下了课,我就扎进邮票公司旁攒动的集邮人流中去了。”出于对收藏的喜爱和对历史文化的研究,1989年,杨德胜开起了青岛第一家集邮社,专门经营邮票收藏。“收集邮票,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以邮会友,开设邮苑集邮社最大的乐趣,就是跟收藏爱好者切磋收藏知识,通过自己的邮票研究资料和藏品,教育后人重温历史。”杨大叔如是说。

走进杨德胜大叔的收藏室里,就像走进了一间博物馆,小到一张照片,大到一块匾额,无奇不有。粮票、寻呼机、大哥大、收音机、电视机、相机等,令人目不暇接。十多年来,他收藏了万余件各个时期的老物件。杨大叔告诉半岛记者,除了少部分是他从小保留的,邻居朋友们送的,剩下大部分都是从旧货市场淘来的。“因为以前那个年代,家家户户家里的物件都差不多,所以现在看到他们,即使不是原来自己家的,也很容易唤起回忆,这就是它们有意义的地方。”

想让更多人了解青岛历史

30多年间,这些沉睡在民间的上千件“宝物”,被杨大叔一件件淘到手中,每一件背后都有一个故事。这些老物件的故事,杨大叔讲得最多的便是老青岛的历史。“青岛有许多历史需要挖掘和保护,我作为一个青岛人,有这种历史责任,将被人遗忘的历史发掘出来。”杨大叔坦言,作为土生土长的青岛人,对于青岛的老物品,他有一种说不出的感情。2013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杨德胜获得了四本关于青岛历史文化的书籍,这让他对研究青岛的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杨德胜的收藏中,邮票和老照片最多,以及上千本以前的杂志和刊物,还有上百枚勋章和许多之前的生活物品。提起这些老物件,杨大叔一直强调说:“它们只是被淘汰了,并不是被损坏了,它们是技术进步的见证者。”为了收藏一件藏品,杨大叔经常半夜两三点不睡觉,除了线下交易,他还喜欢在网上拍卖。“我第一次在网上拍卖,是为了拿一本日本时期的青岛历史写真,当时花了3300多块钱。”杨大叔算了算,光在藏品上的开销,已经过百万元了。他最大的愿望是开个青岛历史博物馆,让老青岛人和未来的青岛人,能有机会看看青岛过去的样子。

▲杨德胜讲述收藏年代不同的收音机。

新闻推荐

青岛引导中小企业专业化发展,打造隐形冠军企业梯队 57家“隐形冠军”获奖2850万

半岛记者娄花报道本报11月12日讯11月12日,记者从市经信委获悉,本市先行先试中小企业专业化发展,率先探路工业中小...

青岛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青岛,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