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山大学南迁秦皇岛34载:寻求开放的沿海梦

澎湃新闻 2018-11-08 13:57 大字

【编者按】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澎湃新闻与复旦大学新闻学院联合推出的“记录中国”特别报道项目第三期,走进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

这些城市有的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有的则是经济发展的标志性城市,有的还在探寻进一步大发展的新路径。

澎湃新闻记者与高校学子们共同记录它们的历程,也是记录中国40年的发展。

今天刊发的是秦皇岛故事。 在秦皇岛成为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后,为寻求开放梦,东重南迁至秦皇岛,1997年更名为燕山大学。 复旦大学学生 张潘淳 图

燕山大学(以下简称“燕大”)的蓝色校徽,是以“书籍”、“海燕”和“海洋”为基本造型元素。

其中,“海洋”体现的是燕大的地域因素,因其所在地河北省秦皇岛市地处渤海之滨,面朝大海,也象征燕大的学子遨游在知识的海洋,勇于探索真理和未知的科学精神。

这不是一所始创于秦皇岛的大学,但却在秦皇岛迎来最为重要的发展机遇。

燕山大学退休教师吴坚向记录中国报道团队回忆燕大的南迁合校史。复旦大学学生 张潘淳 图

燕大脱胎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始建于1920年。1954年10月,彼时的高教部确定6所高校为第一批全国重点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成为北京之外唯一一所全国重点大学。其名气和地位可见一斑。

1958年为响应国家号召,哈尔滨工业大学重型机械系及相关专业组建了哈尔滨工业大学重型机械学院,并整体搬迁至中国第一重型机器厂所在地——黑龙江省西部的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区。1960年起,该校开始独立办学,并更名为东北重型机械学院(以下简称“东重”),隶属于原机械工业部,1978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

“东重是从1984年开始逐步向秦皇岛市搬迁的,历经了十余年,1997年才完成校址的整体南迁,那一年,正式更名为燕大。”燕大党委宣传部原部长白靖向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和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组成的记录中国联合报道团队(以下简称“记录中国报道团队”)介绍说。

据燕大多位教职工回忆,当时的东重之所以选择南迁秦皇岛,与秦皇岛当时被确定为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密切相关。燕大提供的校史陈列馆大纲有一篇就是以“开放的沿海 开放的梦”为题,来介绍学校的南迁之路。

1984年,对于秦皇岛来说,也是意义非凡的一年。这一年,秦皇岛与其他13个城市一道被国务院批准为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其发展被寄予厚望。

然而,三十余载过去,无论对于秦皇岛还是燕大来说,其发展所取得的成就和势头,离最初的期待仍有不小距离。

1978年即被列为全国重点大学的燕大错失了“211工程”高校的身份,这成为燕大人心中永远的痛。如今,除了数个重点专业备受推崇外,其整体的声名已不复当年。

“燕大的发展属于迈着小步子前进,毕竟机会有限,地方给予的支持和发达地区相比也有限,只能是量体裁衣。”燕大科技园副主任韩增锟在谈到燕大发展历程时,流露出些许遗憾。

对秦皇岛来说,发展的不如意体现得更为明显。由于缺乏强大的工商业基础,地区性资源多被京津两地吸引,其整体发展显得迟滞,成绩并不十分亮眼。从数据上看,2017年,秦皇岛市的经济总量仅为1506.01亿元,位居河北省11个地市的最末端。在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中,仅高于广西北海。

在开放的沿海梦之后,如何找到再次腾飞的密码,对燕大和秦皇岛都至关重要。

1898年,清政府光绪帝批准秦皇岛开埠建港。秦皇岛由此开始发展,成为中国北方一处重要的对外贸易口岸。澎湃新闻记者 康宇 图

南迁

改革开放后,历经辉煌的东重面临着新的挑战和问题。国门打开,中国各行业都在努力向国外寻找先进的技术和理念。

东重从建校到1984年初,已拥有了12个专业,在校生人数达1772人,教师485人;校园占地910亩,建房总面积9.74万平方米。

然而偏僻的地理位置,极度不便的交通条件,成为这一时期制约东重技术与人才“引进来”的瓶颈。燕山大学退休教授吴坚于1962年从东重轧钢专业毕业并被留校任教。他对当时富拉尔基的情况仍记忆犹新:“我们轧钢专业总共举办过两次国际会议,邀请外国专家来,结果只有两位日本专家来参会。当时富拉尔基没有直通车,必须先到哈尔滨或者齐齐哈尔转车才能到达。买票的时候,甚至有售票员认为富拉尔基是外国的城市。”

除了气候恶劣、交通不便外,更严重的问题是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学校部分教师希望向外流动。而招生时学生又不愿报考气候寒冷、地处偏远的这所全国重点大学。教师的流失和生源的匮乏成为当时摆在学校面前最棘手的问题。

在这些背景下,东重迫切需要找到学校发展的新曙光。于是,1984年东重成立了旨在为学校再次迁址做准备的“沿海调查团”。“当时正好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公布了,学校的老师还有校领导就计划着,到这些城市走一走看一看,找个合适的地方建个分校,加强学校与外界进行交流,进一步宣传和发展学校。”吴坚回忆到。

在14个沿海开放城市中,东重的“沿海调查团”首站选择了秦皇岛作为考察对象。这一选择成为日后这所历经沧桑的大学与这座海滨城市结缘的开始。

为什么最终选择了秦皇岛?秦皇岛历史悠久,殷商时期为孤竹方国的腹地。因公元前215年,秦始皇东巡至此,派人入海求仙,刻下《碣石门辞》,秦皇岛由此得名。1898年,清政府光绪帝批准秦皇岛开埠建港。在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里,秦皇岛成为中国北方重要的对外贸易口岸。

另一方面,秦皇岛所处区位独特,位于华北与东北两地的结合部、环渤海经济圈的中心地带。1984年4月,秦皇岛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

然而,这样一个彼时欣欣向荣、有着无限发展良机的城市,却没有一所像样的大学。

所以,燕大党委宣传部原部长白靖向记录中国报道团队回忆,当东重的考察团抵达秦皇岛时,受到了来自秦皇岛市政府的热烈欢迎,“当时的秦皇岛市代市长顾二熊为东重迁址提供了特别优惠的条件,他觉得秦皇岛缺一所好大学,东重如果在秦皇岛建分校,能增加这个城市的文化底蕴,还能带动地方经济的繁荣”。

双方一拍即合。1984年夏天,东重与秦皇岛市政府签订了创办东重秦皇岛分校(后来的燕大)的协议,并向主管部门机械工业部提交了书面申请。

1984年8月13日,机械工业部批复了“东北重型机械学院拟在秦皇岛市建立分校的申请”,同意东重在秦皇岛建立分校。

1985年5月10日,东重秦皇岛分校的基建工程正式破土动工。同年10月3日,首批学生入学。用白靖老师的话讲“当时的学校基本与建筑工地无异”。未完工的教学楼、没有楼梯扶手的学生宿舍、用简易工棚临时搭建起的教师宿舍和食堂,构成了经历过那段岁月的燕大师生共同的回忆。

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东重在秦皇岛的分校又被更名为东重南校,1995年9月,东重在富拉尔基的本校和南校合并获批复。两年后,南迁之路宣告完成,整体更名为燕大。

秦皇岛经开区一期旧址。图片来自秦皇岛经开区官网

发展

某种意义上说,燕大的发展壮大与秦皇岛对外开放的发展历程是同步的,也是息息相关的。

就在东重南迁的第一年,秦皇岛也迎来一个重要的发展机遇:1984年10月,国务院正式批准秦皇岛在海港区以西一带建立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面积1.9平方公里。自此,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秦皇岛经开区”)作为开放的窗口和平台,走上创业之路,成为秦皇岛改革开放的“火车头”。

秦皇岛经开区官网的资料显示,经开区从1.9平方公里起步,仅靠0.93亿元国家贷款,逐步完成了水、电、路、气、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引进了华燕邦迪等一批企业。

不过,秦皇岛经开区在刚启动时,处境并不如预期顺利。时任秦皇岛经开区规划局总工程师的李克宽在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编著的《十四个沿海城市开放纪实——秦皇岛卷》一书中撰文回忆,早期经开区管委会尚未成立,只能以开发总公司名义进行管理和开发,但经开区又处在城市生活区,不像天津开发区远离城市建成区,这些因素导致秦皇岛经开区在管理职能上与市里有交叉,发展受到一定牵制。

1995年,为了扭转困局,秦皇岛经开区提出“第二次创业”,全面转变招商思路,紧紧抓住重点项目。在秦皇岛经开区的这次创业中,燕大再次占据C位。一个国家级大学科技园——燕大科技园在秦皇岛经开区落地生根。

燕大科技园副主任韩增锟向记录中国报道团队介绍,1999年3月,燕大科技园在秦皇岛经开区三期区域内奠基,“当时这个区域基本还是比较荒凉的,印象中,燕大软件中心大楼是这里的第一个建筑”。

“燕大科技园主要有三项职能,科研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和创新创业培养。”韩增锟向进一步介绍,“燕大的产学研结合可以追溯到东重时期,那时候在富拉尔基,东重与中国第一重型机器厂只有一墙之隔,东重的学生在那里实习,研究成果也最先在那里得到应用。因此燕大天然有一种产学结合、服务地方的基因。”

事实上,早在燕大科技园成立之前的数年,燕大已经有产学结合的附属企业,主要生产汽车零部件和汽车油管。1996年附属企业从燕大剥离后成为燕大科技园的前身。

目前,燕大科技园的产业主要分为三个方向:汽车零部件、高端机械装备、软件信息业。燕大科技园企业依托燕大人才与科研优势,为秦皇岛经济发展培育新的增长点。

秦皇岛方华机械科技有限公司就是其中的代表,公司的前身是秦皇岛燕大锻压技术研究所。目前该公司旗下拥有五家分公司——秦皇岛方华埃西姆机械有限公司、秦皇岛威卡威金属制品有限公司、秦皇岛哥特尼橡塑模具有限公司、秦皇岛国昌冷弯型钢有限公司、秦皇岛博远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据韩增锟介绍,2016年方华埃西姆年上缴利税一亿元。

除方华埃西姆外,在2018年秦皇岛市集中开工建设的两项省级重点项目所隶属的企业——戴卡兴龙轮毂有限公司和中信戴卡股份有限公司中,同样可以看到燕大人才支撑和科技成果转化的身影。

燕大科技园只是燕大助力秦皇岛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三十多年前,燕大选择了秦皇岛,让中国重型机械高等教育的种子在这片山与海之间的土地继续生根发芽。燕大不仅为中国机械行业培养出大批专业技术人才,也为秦皇岛市各行业的发展源源不断地贡献着人才、智慧和科技成果。

秦皇岛经开区一期新貌。图片自秦皇岛经开区官网

式微

不过,韩增锟觉得燕大和秦皇岛的发展都是“迈着小步子前进”。他说,相对于其他经济实力雄厚的省市,经济体量不大的秦皇岛能给予包括燕大在内的地方高校的支持是比较有限的,“只能是量体裁衣,不够解渴”。

和秦皇岛同列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之一的山东青岛近些年在支持本地高等教育发展上“出手阔绰”。

虽然青岛本地的高等教育并不弱,有诸如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大学、青岛理工大学等20余所高校,但据《中国教育报》去年3月报道,为了进一步加快创新型城市发展,近些年来,青岛在资金、土地等方面出台了一系支持政策,加快引进国内外优质高等教育机构。青岛还设立了100亿元高等教育发展基金,旨在进一步吸引国内外高等教育机构来青岛创办校区、研究生院和研究院,促进青岛高等教育多元化、国际化。近5年来,青岛陆续吸引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山东大学等29所著名高校落户。

城市孕育大学,大学反过来滋养城市。青岛形成了这样一个良性循环。《中国教育报》上述报道称,通过引进优质高等教育资源,青岛已集聚了包括两院院士在内的一大批高水平学术带头人和专家团队。他们在青岛教学、调研,也带动一些高精尖项目在青岛落地孵化,为青岛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并逐渐构建起完善的科技创新生态系统。

支持高等教育发展,青岛有“心”也有“力”。2016年青岛GDP总量成功跨入“万亿俱乐部”,其经济实力可见一斑。

另一座首批沿海开放城市浙江宁波也在支持本地高校宁波大学上不遗余力。今年5月,宁波市政府下发《关于支持宁波大学加快建设“双一流”高校的若干意见》。这份文件提到,浙江省、宁波市财政将继续共同保障宁波大学每年一亿元的省重点高校建设经费;自2018年起,参照浙江省财政投入标准,宁波市财政还将连续5年每年支持宁波大学高峰学科建设新增专项经费7500万元、一流学科建设新增专项经费1亿元。

宁波底气十足的背后是2017年GDP逼近万亿关口的实力。

还有高等教育长期积弱的深圳近些年得以在高等教育上迅速发力,也与其强大的经济实力不无关系。据澎湃新闻今年初报道,今年1月,深圳市市长陈如桂公开表态要加快发展高水平高等教育,争取建成若干高水平大学,以及更多高水平、有特色的学科和专业。

陈如桂表示,2018年深圳全市财政预算支出将安排教育支出634亿元,占深圳全市财政支出的16%左右。这一数据比2017年增长25%。

深圳的底气源于其经济实力。2017年12月5日下午,广东省统计局在官网发布“关于改革研发支出核算方法修订地区生产总值核算数据的公告”,宣布深圳市的GDP总量在2016年已突破2万亿元大关,超过了省内“老大哥”广州。

如果从经济实力角度看,由于秦皇岛近些年的发展式微,2016年和2017年,秦皇岛的GDP总量已经连续两年位居河北省11个地级市的最末位。2017年秦皇岛市GDP总量仅为1506.01亿元,在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中,仅高于广西北海,位列第十三位。比之距“万亿俱乐部”一步之遥的宁波差距甚大。

秦皇岛发展的式微不只体现在数据上。在不少秦皇岛人的眼里,城市近些年也呈现出工业发展不振,新兴产业缺乏活力,发展速度缓慢的状态。

“90后”李泽(化名)是秦皇岛本地人,家在北戴河区,不过他在求学毕业后,并未回到老家,而是留在了上海。作为一名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从业者,李泽觉得这个产业在秦皇岛并未得到发展。

“尽管秦皇岛一直以来是以车轮制造业、汽车产业为重点发展产业,但仍然是以单纯生产轮毂、汽车玻璃配件为主,难见整车生产厂。”李泽对记录中国报道团队说,虽然他非常想回到秦皇岛定居,但考虑到自己这样的专业很难找到对口的工作机会,只能做一名“沪漂”。

燕大科技园副主任韩增锟回忆,燕大软件中心是秦皇岛经开区三期内的第一栋建筑。复旦大学学生 张潘淳 图

遗憾

这种式微在曾经的全国重点大学燕大身上也有体现。

燕大旅游管理专业2016届毕业生刘雪(化名)向记录中国报道团队感慨,秦皇岛是一个特别舒适、安逸的城市,自己在燕大读书的四年也留下了不少美好的回忆,但无论是学校还是秦皇岛城市本身,对个人职业发展的制约也很明显。

“燕大作为非“211工程”高校,经费与那些名校相比不算多,学校还向理工类专业倾斜,像我们这样的偏文科专业,交流资源就很少,学院内的讲座也不多。”目前正在北京读研的刘雪以自己的本科专业为例进一步说,本科实习的时候,他们能选择实习的企业都是比较传统的,能感受到秦皇岛虽然是知名旅游城市,但旅游业变革和迎向市场的节奏相对较慢。

燕大退休教师吴坚和白靖也向记录中国报道团队坦言,人才外流对燕大来说是一个不小的困扰,与南方很多发达城市的高校比,燕大对人才的吸引力不足,圄于经济待遇等原因,一些教师选择了离开。

错失“211工程”高校的身份或是燕大招揽和留住人才乏力的一个因素。1995年,“211工程”启动时,河北省具备获评资格的有3所大学:燕大、河北大学和河北工业大学。彼时,燕大还未正式更名,南迁合校也未彻底完成,而且当时燕大归属于机械工业部(1998年才划给河北省),所以未能从河北省争取到名额,也没有从机械工业部拿到名额,最终遗憾错过。

另外两所高校河北大学和河北工业大学实力在伯仲之间,河北省也均作了上报,但评审专家最终考虑到河北工业大学更为强势的工科和科研实力,把票投给了河北工业大学。

(注,机械工业部经过多次拆分整合,于1998年改革时才被撤销,新组建了信息产业部,2008年又改为工信部。)

不可否认,在过去二十年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历程中,“211工程”高校的身份对于一所大学在接受财政扶持和招生生源方面具有重大导向作用。据吴坚教授回忆,在“211工程”实施后,很多地方和企业将“211工程”高校毕业生作为引进和录用的必要条件,导致给燕大毕业的学生就业带来一定困扰。

让燕大师生更为遗憾的是,这所1978年的全国重点大学在错失“211工程”高校身份二十余年后,又与“双一流”建设高校擦肩而过。

“我们没评上“双一流”不是说学校没有达到标准,评“双一流”有几个硬指标,其中一个是5年内拥有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的学校就可以直接进入名单,我们是2011年拿了一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实际上早就达到那个标准了,但是对不起,没赶上,很遗憾。”白靖告诉记录中国报道团队,教育部评“双一流”的标准如果不改,下一轮燕大必然会跻身名单之中。白靖的言语中透露出燕大身为老牌名校的自信。

燕大科技园暨秦皇岛经开区三期开发建设奠基典礼。图片自秦皇岛经开区官网

奋进

尽管发展预期不如期待,壮大的过程中也面临诸多困境,但不管对燕大还是秦皇岛来说,仍在不断寻求机遇突破或转型。

2016年,燕大“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和“电子信息工程”作为教育部选定专业,代表国家接受《华盛顿协议》组织国际观察员的现场考察,成为中国正式加入《华盛顿协议》国际工程教育组织的有力支撑。这也标志着我国工程教育质量认证体系实现了国际实质等效,工程专业质量标准达到国际认可,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项重大突破。

在机械制造和材料工程领域有着深厚教学科研实力的燕大多年来在重型机械成套设备、亚稳材料科学与技术、并联机器人理论与技术、流体传动与电液伺服控制技术、工业自动化控制理论与技术、精密塑性成型技术、大型锻件锻造工艺与热处理技术、极端条件下机械结构与材料科学等众多研究领域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000年以来,燕大获得的17项国家科技奖励中,含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3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3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9项,承担“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900余项。

此外,燕大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田永君主持完成的“纳米孪晶结构极硬立方氮化硼”、“具有空前硬度和热稳定性的纳米孪晶金刚石”两项科研成果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nature)上发表。这两项成果还分别荣获2013年度、2014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和“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2018年6月,教育部公布了截至2017年底我国通过专业认证,进入全球工程教育“第一方阵”的198所高校共846个工科专业,其中燕大有9个专业在列,位居全国高校第25位。

燕大还以清华大学老校长梅贻琦的名言“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为训,大力推进人才强校战略。

2013年燕大在主管校领导的大力倡导下,历经数次沟通、征求意见、不断修订,出台了该校第一个较为完备的人才政策性文件《燕山大学高层次人才引进与培养暂行规定》(燕大校字【2013】221号),为燕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和队伍建设提供了制度性的保障。

2017年,燕大田永君教授成功当选为中科院院士,成为了河北省2003年以来唯一入选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华长春教授当选河北省年度唯一的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这是对燕大推行人才政策和人才工作的有力肯定。

2016年,在“十三五”开局之年,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作为秦皇岛市重要增长极的秦皇岛经开区也再次扬起新的风帆,开启了“第三次创业”活动。秦皇岛经开区为这次创业设立了一个总体目标,即到2020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全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和全部财政收入比2014年翻一番,全面实现产业结构高端化,基础设施现代化,城市功能综合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人民生活小康化。

2018年秦皇岛政府工作报告也对秦皇岛经开区的发展寄予厚望,“发挥各级开发区平台作用”被列为2018年秦皇岛的一项重点工作,即引导秦皇岛经开区与县区开发区(园区)统筹规划建设、要素整合和项目摆放,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产业集群,带动县域经济进一步增比进位,力争省级以上开发区主营业务收入增长20%。

【专题】记录中国(2016-2018)

新闻推荐

军民融合医院一期主体封顶

早报讯昨日,记者从青岛西海岸新区获悉,随着青岛军民融合医院三栋17层的连体病房楼最后一方混凝土浇筑完成,标志着该院一期主...

青岛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青岛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