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有一只鹰获评“最具影响力”

青岛早报 2018-11-08 06:25 大字

日前,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最具影响力的四十篇小小说评选揭晓,汪曾祺、王蒙、莫言、韩少功、冯骥才、阿成、贾大山及青岛市作家修祥明的作品上榜。这是继尤凤伟短篇小说《为兄弟国瑞善后》入选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最有影响力小说之后,岛城又一作家作品获得殊荣。

坐公交车看风景萌发灵感

小小说《天上有一只鹰》的故事非常简单:朱老汉和钟老汉看到天上有只大鸟,朱老汉坚持说是鹰,钟老汉则坚持说是雕,两人争得面红耳赤甚至几乎动起手来。后来,这大鸟掉了下来,原来它既不是鹰也不是雕,而是只鹰形的风筝。

据修祥明透露,《天上有一只鹰》的写作灵感来源于自己二三十岁时的一次公交之旅。 “当时跟爱人还在恋爱期,每天几乎都要坐公交车去大窑沟跟爱人碰面,坐车的时候就会经过中山公园,广场上有放风筝的,那风筝看上去像鹰。但我想问题总乐意反着想——作家不应该写寻常,应该写非常,所以,我让作品里两个所谓的德高望重的主人公看走了眼,让有话语权的两个老人把是非颠倒了。发表后,我没想到的立意,读者和评论家给解读出来了。所以我觉得,真正的好作品,是不让读者看到清晰的立意和思想,或者说,好的作品,有多重思想的闪光。 ”

修祥明说,写作不是工作、不是干活,写作是心灵的翱翔。作品不是从笔端流出来的,不是在电脑里敲打出来的,而是用脑汁熬出来的。作品来源生活,但作品不是照搬生活,虚构也能写出符合生活的好作品,要靠想象力。“当一个作家感觉可以把生活的真实写成文学的真实,或者能把虚构的作品写成符合真实生活时,我觉得这就是灵感。生活是物理反应,作品是化学反应。 ”

“勤奋”让坏事变成了好事

修祥明的写作之路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艰辛的写作历程反而为他积累了更为丰富的经验。修祥明说,自己从小出生在农民家庭,上世纪70年代恢复高考第一年,他考入了烟台商校烹调专业,毕业后分配到青岛工作。 “虽然从小买不起书,也没读过一本文学书,但上高中时,我就写诗歌、相声和小话剧,并在全公社的汇演中获奖。到青岛以后,我白天工作,晚上读书写作,因为写作基础差,写的字难看,十多年没能发表作品。 ”

但这一切的磨难并没有使修祥明气馁,“我觉得世界上所有的好事往往有它相反的一面,而所有的坏事都有可能变成好事,作品发表不了,我就一遍遍一年年地修改。发表于《文学报》、获首届世界华文微型小说大奖、得到汪曾祺先生高度评价的《小站歌声》,2002年被人民教育出版社收入高中语文课本第六册,它只有500字,但我写了5年,改了几百遍;发表于《北方文学》的《天上有一只鹰》,则写了六七年。 ”

“这次评奖,基本上把40年来好的小小说都评出来了,我觉得,一个作家超越自己是一种动力,目前来说,这种动力我还是有的。 ”修祥明表示,虽然自己已年届六十,但这是他文学创作的再出发,不管创作之路有多么艰难坎坷,他坚信会向前走得更远一些。他说自己的下一个目标是中短篇小说创作,目前手里有30多篇小说正在反复修改,眼下一心耕耘,不急于收获。

新闻人物

修祥明 (上图)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知名小小说作家,山东小小说学会副会长,著有长篇小说《庄户人家》《庄户日子》,中短篇小说集《香土》及小小说集三部,中短篇小说多次被《小说选刊》《小说月报》选载,短篇小说《庄稼人的日子》获《海鸥》文学奖,《庄稼的故事》获齐鲁作家精品大展奖,《二月二》获首届郭澄清全国农村题材短篇小说二等奖,《修祥明小小说选》获青岛市政府文学艺术奖,《天上有一只鹰》《小站歌声》《河边的女子》被收入《中国新文学大系》一书。

修祥明以写小小说见长,国内外获奖四十多次,《小站歌声》获首届世界华文微型小说大奖,并被收入人教版高中语文,另有《黑发》《龟王》《1960年的冰糕》《河边的女子》及上榜本次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最具影响力小小说的 《天上有一只鹰》,入选国内多种版本和土耳其、加拿大等多个国家的大中小学教材。

记者 周洁 受访者供图

新闻推荐

西韩与汽车的不解之缘

西韩村史馆展出的老物件。[史海钩沉]半岛记者郑钦泽整理西韩社区有谚语“先来韩,后来郭(葛),徐家占了西北角,刘...

青岛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青岛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