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重进补
“立冬补冬”是民间数千年的习俗,在南方尤为重视。吃的种类也颇多,不但有鸡鸭鱼肉,还有甘蔗、大葱。立冬时,广东人会结伴去打边炉吃羊肉,热热闹闹地开怀大吃。广东人所说的打边炉就是火锅,广东人重汤头,粤式的打边炉自然也以好的高汤为底,加上各式海鲜、山珍入味,蘸料则以沙茶酱为主。在潮汕地区,立冬要吃甘蔗、炒香饭。甘蔗能成为“补冬”的食物之一,是因为民间素来有“立冬食蔗齿不痛”的说法,意思是“立冬”的甘蔗已经成熟,吃了不上火,这个时候“食蔗”既可以保护牙齿,还可以起到滋补的功效。
闽南谚语有云:“立冬立冬,杀鸡杀鸭补嘴空。 ”立冬日,闽南人喜要进食一些滋阴潜阳、热量较高的食物,如鸡鸭牛羊、鱼鳖等,而且往往和着中药“四物”,即当归、川芎、芍药、生地四味药一起烹炖,增强药补的效用。立冬这一天,漳州的农民则要舂“交冬糍”庆祝好收成。糯米蒸熟后倒入石臼,舂得黏黏的,揪成乒乓球大小,细细地揉成团。花生米炒得香香的,磨得细细的,与白糖拌在一起。做好的小糍粑滚以白糖花生粉,摆放在大海碗里。食用时用筷子一口气串上几粒,就像拨浪鼓,所以也叫“拨浪糍”。
在南京,有“立冬嗖嗖疾病盘,大葱再辣嘴中盘”的老话。因此一立冬,老南京人就特别注意吃生葱。南京人吃葱,远没有山东人吃葱蘸酱那样的豪气。只是在做的菜上面撒上一层香葱末,这样就着肉或鱼,香葱也就下了肚。按当地老人的讲法,葱性温味辛,能发散让人出汗,使体内瘀滞不通的阳气随着汗液排出,阳气运行便通畅了,病邪也就随汗驱除了。
一锅姜母鸭忆乡愁
80后的潇潇从小在厦门长大,因为爱情跟着自己的另一半来到青岛工作、定居,如今她已经是两个孩子的妈妈。 “从小到大,每年立冬时节,妈妈都会做一锅姜母鸭为家人补冬。妈妈做的姜母鸭,还没出锅就喷香扑鼻。吃在口里,更是咸香味浓。就着几块肉、几勺汁就能吃下一大碗饭。我太喜欢吃妈妈做的姜母鸭了,因此每到立冬那天,我就满心期待。”潇潇说,她长大后离开父母在青岛成家,但每年立冬也总不忘为自己和家人做一锅充满家乡味的姜母鸭,以解乡愁。
“很多人一听姜母鸭,就以为使用姜和母鸭做的,其实不然。姜母是老姜的意思,鸭则选用百天以上的低脂番鸭,公母皆可。 ”潇潇说,鸭子洗净剁成块,加入适量白糖、米酒、老抽腌制入味大约半个小时。然后将老姜切厚片,下热油锅炸至金黄萎缩后再下鸭块同炒,加入八角、肉桂、半瓶米酒与适量糖,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炖煮至收汁即可。整个过程大概两个小时,只待最后揭开锅,浓油酱赤的鸭块带着古铜色的透亮。老姜的辛辣香味、鸭肉的酱香和着米酒的清香如炸开一般。姜母鸭的做法很难说哪一种最为正宗,各家有各家的偏好和秘方,味道亦各有千秋。而在潇潇的眼里,唯有妈妈的做法才最能吃出家的味道。
新闻推荐
郑人通文/图半岛记者黄靖斐竹板一响震全场。11月3日,青岛市曲艺家协会与青岛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共同主办“我是我”...
青岛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青岛,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