壁画神韵展新姿,村风民情绽光彩 大泽山镇季家疃村巨幅浮雕,雕刻的是村民的幸福生活
浮雕作品长寿老人。
高明红带着自己孙女在广场上玩。
每家每户门口的分类垃圾桶。
正在加工眼睫毛的徐春萍。文/图半岛记者禚佩佩见习记者郭巧玲通讯员陈铭涵
“我们村可是远近闻名的壁画村,每年都有很多人来我们这儿看壁画。”村民高明红说。高明红是季家疃村的一户普通的村民,记者碰到她时,她正带着自己的小孙女在村委旁边新建的广场上玩,广场的南边是一排蓝色的健身器材,东边是个用水泥砌成的舞台,广场中间设有两个篮球架,而在广场的南边就有一面壁画墙,墙上的壁画是一幅幅人物大头像,“多年前,谁都不会想到我们季家疃能变成今天这个样子。墙上的画是雕刻上去的,都是古今各行各业的人物形象图。”细看这面墙壁,有十多个人物的头像,每个人物头像都很高很大。
就地取材的艺术创作
“这是我们村墙体浮雕的一部分,一会转过去,在这个厂房的另外一面墙上还有呢。”季家疃村的妇女主任丁丽丽边指画着边说。季家疃村的壁画是刻在村东边的这个老旧厂房的两面外墙上,据悉这座老旧的厂房是一座建于1963年的铸造厂,壁画就是利用厂房的外墙,在2016年的4月,青岛市壁画协会在主席王元友的带领下,经过近六个月的艰苦努力,创作的大型“彩色墙体浮雕”作品《俺爹俺娘》。
据了解,季家疃村的墙体浮雕作品全长有两百米、高有两到九米,作品结合当地105岁的长寿老人、抗美援朝机枪手、地雷战等素材,共完成了12个主题36幅作品。据村书记季顺波介绍,为使浮雕的内容更接地气,季家疃村特意从本村选取素材创作,壁画上的不少人物和场景都可以在村里找出原型。
“我们村最大的一副壁画就是这个了,它高有九米,刻的是我们村的一个百岁老人。”妇女主任丁丽丽仰着头,指了指墙壁上的一副巨大的壁画说道。墙壁上刻着的这位精神矍铄、慈眉善目的老人正是季家疃的老寿星,今年105周岁。这位老奶奶家是“五好家庭”,家庭十分和睦,小辈们更是对老人照顾有佳。据悉,季家疃村是大泽山镇有名的长寿村,该村共有235户人家,总人口为695人,现如今村里九十岁以上的健康高龄老人就有十多位。
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村风很正气
季家疃村是著名的地雷战的发源地。“当年,日本扫荡季家疃村,村民并联一边组织群众转移,一边在村东、村北埋设地雷,敌方中了地雷的埋伏,大大地打击了他们的扫荡行动。”丁丽丽边说着便带着记者走到另一幅壁画的跟前。该壁画的内容描述的就是当年季家疃村地雷战的场景,这幅壁画以一颗大地雷为背景,将这场地雷战中,村民和士兵们一起合作,联手埋地雷、拉地雷和敌人被炸的场景创作成了这一幅栩栩如生的场景创作壁画。
“我们村的村风十分的正气,不管是地雷战的时候还是现在,一直如此。前年我们村开始雕刻壁画,那些师傅们晚上把作壁画的工具就扔在路边,没有人去偷去捡。”季顺波笑了笑继续说道:“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就是我们村真实的写照了。”
据悉,季家疃初建村史馆时号召村民自愿捐款齐建,村民们一听要建村使馆,都积极地参与。据季顺波介绍,当时村子里还有很多孩子们把自己的压岁钱拿出来捐了,不止如此,村子里的五保户也都来到募捐现场捐钱。“我们村有个五保户,从小得了小儿麻痹症,募捐当天还推着轮椅到现场捐了600块钱。”季顺波说:“村民们一共捐了10多万块钱,募捐那天村里的大喇叭一喊,村民们都不像是来捐钱的,倒像是来领钱似的,排长队往募捐箱里放钱。”
劳动的钥匙打开致富之门
在季家疃村的墙体浮雕作品里有一幅双手握住钥匙的特写壁画,粗糙皴裂、布满沧桑岁月痕迹的双手,紧紧握住一把雪亮雪亮的致富钥匙,“俺爹說;劳动是打开财富之门的钥匙。”这是在这幅壁画的右下角配刻的文字。季家疃的百姓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在这方土地上不断的耕耘,不断地收获,不断地开启一座座致富之门。
“我们这个村作眼睫毛加工制作的特别多,眼睫毛工厂都开了七八家了,村里百分之八九十的妇女都有从事与眼睫毛制作相关的工作。”季顺波说。据其介绍,季家疃村最初眼睫毛加工技术是通过引进青岛第一发制品厂下放农村的项目学来的,学会了眼睫毛加工技术的季家疃人,便就开始捉摸自己建厂加工销售,“刚开始做眼睫毛加工没有固定的市场客源,产的眼睫毛只能到北京上海这些发达的城市里销售,这些年随着经济、网络等等的发展,村里的很多厂家都从内销转向了出口,我们的眼睫毛销往了全球。”
“我一天干8个小时左右的话,能给四五千个眼睫毛摸胶,一天赚个200来块钱不成问题。”正在村内源亨眼睫毛厂工作的徐春萍边忙活着手中的活边说,徐春萍用工具笔迅速蘸了一下右手边的胶,转眼间就拿起了左手边摆开在纸上的眼睫毛,把眼睫毛的根部涂上胶后,便又把眼睫毛轻轻地摆在了纸的另一边,整个过程一气呵成,十分地迅速。“我家5口人住一起,我爹我娘我家孩子,还有我和我对象,家里有15亩地,种了一些粮食作物,我对象还搞养殖,在地里养鸡。现在不忙,我就来厂里作眼睫毛赚点小钱。”
村容村貌大变样
“这里原来是个大臭水湾,又脏又臭,人们走到这里恨不得捏着鼻子绕路走,现在村里把它建成了一个广场,大家都喜欢到这儿来了。”正在广场上玩的村民高明红说。走在季家疃村的大街小巷上,记者看到,村子的大街小巷全部硬化,大街的两旁也都种上了各种植被,有冬青、柿子树、银杏树……抬眼望去,房屋排列整齐,墙体都被粉刷成了黄色,细看街旁胡同里的每家每户门口竟摆放了两个约齐膝盖高的塑料小桶。“这是我们村委给村民发的垃圾桶,每户2个,摆在他们的门前,灰色的是可回收的,绿的是不可回收的”村书记季顺波说:“村民把垃圾分类扔到这俩小桶里,清洁工每天早晨来收,来清理。”壁画神韵展新姿,村风民情绽光彩,季家疃村的一幅幅雕刻作品在诉说着这个村子的故事,壁画地雷战、上战场宣扬着村民正义勇敢的精神,壁画打麦场、励志奋进教导着村民要踏实勤劳的劳动,教导着人们用自己的双手开启幸福生活的大门……广场北面的人物头像的浮雕更是向村民们诉说着今天的发展凝聚了代代人民的共同力量,强烈的号召着新一代人肩负建设之重任,共同谱写华美的新篇章。
新闻推荐
厚重崂山一脉传承,文化引领品质新城 传统文化厚重崂山新生品质之城,文化强区战略助推全域发展开启新征程
文/图半岛记者李晓哲通讯员王兴郑程刘庆(署名除外)奋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更需要我们激发文化自信中的深沉...
青岛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