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显身手 30名汽修工争“先锋”
昨天上午,“阳光交通 工匠精神”第二届机动车维修行业职工技能大赛决赛在城阳职专开幕,经前期预赛和复赛,30名选手脱颖而出来到决赛现场。今后,城阳区每年都将举办此类比赛。
汽修精英同场竞技
当天上午9时30分许,城阳职专汽车整车实训中心,30名选手在工作人员指引下依次进场比赛。现场共有10辆比赛车,每两辆车安排一名裁判员监督考核。每名选手要按照顺序,完成整车电器维修和制动系统维修两个项目。整车电器维修中,选手要排除预先随机设置的两个车身故障,制动系统维修则主要考核刹车片更换操作流程。
“他们可谓全区行业精英,肯定都能完成操作,但操作流程规范与否,直接影响分数高低。 ”大赛裁判员王正浩说。经过一整天激烈对决,6名选手分获一二三等奖,其中一等奖选手还获得区级工人先锋称号。
本次参赛选手来自全区各4S店、汽修厂,预赛期间,共有120余名选手报名。经企业内部选拔赛、企业间复赛,30名选手脱颖而出参加决赛。裁判长于保思表示,大赛所有裁判均为汽车修理工高级技师,评审可达国赛标准。
22岁小伙成技术总监
22岁的沈清楠是此次比赛中年龄最小的选手,获得了优秀奖,目前在青岛大升城阳之星汽车服务有限公司担任技术总监,工资底薪为每月8000元,加上各种绩效,每月收入基本能过万。虽然年纪小,但他从事机动车维修工作已有6年。谈起从业经验,沈清楠说自己特别喜欢挑战,期待工作中遇到各类难题。
沈清楠是江西人,父母常年做生意。上小学时,他曾将家中自行车拆卸数次,每次都要好好研究一番。初中毕业,沈清楠没有继续求学,而是选择到济南学习机动车维修。当时,机动车维修专业学习有一年制、三年制等多种模式,沈清楠偏偏选了不包分配的一年制。“学校学的都是理论,我希望能有更多时间去企业实践。”沈清楠说,他16岁在中专毕业,来到崂山区一机动车维修公司当学徒。
刚开始学徒,每天都起大早,有时加班到凌晨两三点,一月工资只有300元。“衣服上、手上,除了油就是泥,还要经常受到客户白眼。”沈清楠说,当时曾想过放弃,但又不甘心,归根结底是自己学艺不精,于是他拼命地学,渐渐找到了窍门。
“干这行,知识更新换代很快,需要不断学习。”沈清楠说,毕业后,他又选择去学习电控、电脑编程等,还定期参加同行微信群交流。除了技术,与客户沟通也很重要,他坚信,只要真心待人,别人也会用真心相待。
年轻汽修人才难招
城阳区拥有120余家二类以上维修资质的4S店和汽修厂,随着机动车维修从业人员证和机动车维修经营许可证先后取消,企业根据需求自主招聘维修从业人员,行业准入门槛较低,人员流动频繁,对整个机动车维修行业的管理造成一定的难度。
目前全区机动车维修从业者大部分非本地人,其中多数通过职业学校和技校等汽修专业学习后,进入4S店工作;小部分源于对汽车的爱好进入维修行业,跟随维修厂师傅学习一段时间后,技能提升反而较快。
城阳一大型机动车维修公司经理孙健表示,他们公司目前有20余名机动车维修专业人员,还有几名学徒工,其中年龄最小的20岁左右,年龄最大的39岁,工资高的师傅月薪过万,大部分按绩效计算,刚来的学徒工月薪1500元左右,人员平均工资在4500元以上。记者了解到,目前城阳区机动车维修从业者中,技术成熟的机电工月薪基本为6000元起步,而钣喷工月薪基本为8000元起步。尽管薪水可观,但公司却招人困难。
究其原因,孙健说,随着汽车电控、电脑等日益普及,一些靠传统经验修车的老师傅工作起来愈加吃力,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有些人索性转行,跳槽到其他公司管理层,即使高薪也很难留住人;公司招聘新人注重经验和技能,而这方面恰恰是刚踏上工作岗位的年轻人最缺乏的,即使公司有意培养年轻技术骨干,但不少年轻人嫌脏嫌累,往往坚持不长久。
记者 王涛 摄影报道
相关新闻
维修工比武亮绝活筑起冬运“安全墙”
早报讯 位于江西路6号的公交市南巴士公司大院内,日前举行了一场“车载设备修理工技能比武”活动。据悉,这种以车载设备排故障为重点的技能比拼,在青岛公交集团尚属首次。来自7个分公司的11名车载设备修理工各显神通,迅速判断新型公交车的车载设备故障,比拼维修效率,提高维修技术,以便在即将到来的冬运期间,及时排除公交车故障,保障市民畅通出行。
当天,参与比武的修理工依次登车排查故障,每人需要在10分钟以内同时处理3个故障点。高效维修的背后,是维修工们日常勤学苦练的结果。据了解,市南巴士公司现有车载设备修理工11人,分布在7个场站,承担着609辆公交车的车载设备维修工作,平均每人负责55辆车。为了保证公交车每天能够顺利地运行,他们每周要将全部车载设备至少检修两次,每人要经手超过100车次。
(记者 吴帅 通讯员 韩尧钰)
新闻推荐
今日7:30,海尔·2018青岛马拉松将在香港中路青岛市政府门前鸣枪起跑,本次赛事由中国田径协会、中央电视台、青岛市人民政府...
青岛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青岛,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