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下动能转换“快进键”打造转型发展“新引擎”
蓝谷第一个科研成果转化产业项目——青岛川青院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鸟瞰园区。文/片本报记者宋祖锋本报通讯员韩一清
新旧动能转换“向哪转”“怎么转”?如何让传统产业长“新枝”、新兴产业发“壮芽”?今年,青岛环保产业园紧扣区域和发展阶段特征,进行顶层设计。一手抓产业结构调整,科研转化,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一手抓招商引资,腾笼换鸟,培育发展新兴动能,“依势而动”按下新旧动能转换“快进键”。
科研转化:新动能点火器
5月26日,在由中国和平利用军工技术协会主办的中国第三届军民两用新材料大会上,青岛环保产业园与武汉理工大学青岛研究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深入开展装备制造、新材料研发、科研成果转化,用科技创新加速新旧动能转换。
“为加快园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我们建立了‘管委引导、企业主体、院校协作、多元投资’的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模式,积极承接科技成果转化,实现科研成果产业化。”谈起创新驱动发展,青岛环保产业园管委主任王希海说。
在“大蓝谷”理念下,园区引进了蓝谷第一个科研成果转化产业项目——青岛川青院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由四川大学青岛研究院和青啤集团合作投资,总投资1.5亿元,盘活1.9万平方米闲置厂房,主要研发生产食品级液体软包装新材料,其技术填补国内空白,目前项目已投产,预计当年实现产值1亿元、税收1000万元。
此外,又引进了青岛院士港第一个科研成果转化产业项目——青岛中佳工业制造有限公司,总投资1.5亿元,嫁接盘活1万平方米闲置厂房,主要研发生产纳米改性后PP材料,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目前项目已投产。
招商引资:老树发新枝
随着上合青岛峰会成功举办,园区区位优势进一步显现,实体经济发展进入“加速度”,用地需求也随之不断增加,为破解土地“紧缺”与“沉睡”难题,园区以“存量招商”为重点,加大闲置低效用地盘活力度,创新“解约收回、嫁接重组”招商新模式,采取管委收购、政企合作、以企招企等方式,构建多元建设、利益共享发展格局,培育了经济发展增长点和动能转换支撑点。目前,已与9家长期闲置土地企业签订解除协议,收回土地350亩,盘活闲置厂房13万平方米,嫁接引进内外资项目15个,新注册公司36家,实现了土地资源优化配置。
同时,园区坚持高精尖专特色,加大战略新兴产业项目引进力度,招商引资呈现四方面新特点:一是发展前景好,今年投产项目5个、签约项目15个、落地项目12个、在谈储备项目11个、在谈动态项目7个,全部为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科技、军民融合、新材料等产业项目;二是亩均税收高,引进内外资项目15个,总投资额42亿元,全部达产后实现税收2.8亿元,亩均税收10万元以上;三是科技含量足,承接、引进的蓝谷孵化新材料、院士港纳米改性材料等科研成果转化项目均处于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四是开工建设快,每月召开重点项目建设调度会,制定作战进度图、保障图,逐一落实推进方案,签约的15个项目中,开工建设14个,总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
定准方向:描绘新蓝图
为实现源头撬动新旧动能转换的新引擎,该园区从宏观的顶层设计到微观的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新兴动能、重点区域精准发力、招商引资等方面下足精准功夫,画出新旧动能转换“精准线路图”。王希海表示:“下一步,我们将坚持蓝色、高端、新兴、品质方向,着力打造三大特色产业链:一是以‘军民融合’为主攻点,做强高端装备制造业。优先落户航空航天、军工装备项目,形成军民融合品牌独特优势。二是以‘生物医药’为支撑点,做优大健康产业。重点促进纳米生物钙、生物细胞治疗等项目,集聚院士领衔的高端科研院所和高层次人才资源,打造健康产业先导区。三是以‘科研转化’为核心点,做大战略新兴产业。强化与蓝谷精准对接,推进科技与实体经济紧密融合,实现园区高质量发展。”
新闻推荐
金融科技助力智慧城市建设 建行青岛市分行聚焦“九大领域”,加速发展金融科技服务民生
聚焦市政、交通、旅游、教育、医疗等9大领域,以金融科技助力智慧城市建设,积极服务民生,建行青岛市分行争当践行总行推行...
青岛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青岛,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