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市北区:五大力量汇成城市生长力

大众日报 2018-10-24 04:55 大字

青岛市北区站在主城核心区的新起点,主动融入青岛发展大格局,抓住新旧动能转换的机遇,审视和谋划未来发展。今年提出“一一三六”全区产业发展总规划:以加快建设更有温度和厚度的主城核心区为“一个目标”,搭建城市生长力“一个平台”,打造邮轮港城、新材料科技城、绿色建设科技城“三城”,做强区块链、智库集群、城市治理、人力资源、文旅产业、现代保险业等六大创新产业,通过“聚焦提效年”把各项责任压实,城区的发展脉络愈发清晰、前进的步伐愈发稳健、百姓的福祉愈发厚重。

经济实力、产业活力、城区魅力、社会合力、治理能力,五种力量汇流成市北区蓬勃的城市生长力,坚守着这座城持续生长、普惠民生的信念,在宏阔的发展棋局上烙下了独特的“市北印记”。

经济实力

项目载体招商“三驾马车”齐头并进

“原来20天才能办完的事现在只要一天就可以!”9月26日,长沙路以北、宁乡路以西地块的企业项目核准备案用一天时间就审批下来了,这让企业大为吃惊,企业项目的推进进度因此大大提高。

而据市北区发展和改革局介绍,长沙路以北、宁乡路以西地块项目的快速办理只是近期发改局推出的“一线工作法”办理成果的一个缩影,目前发改局已用“一线工作法”完成项目立项近百个,大幅缩短了审批时间。

项目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载体,要发展必须抓好项目建设,除了要立足自身产业优势科学规划,还需要切实做好服务打造优质高效的营商环境。为此,市北区整合科技、经信、招商等多个部门打造一站式招商服务平台,目的是打破各经济部门壁垒,凝聚行业资源,资源共享、通力协作,为企业提供专业服务,推动产业优化、招商引资迅速发展。

付出必有回报。如今,一个个项目的落地,正改变着市北这片老城区的面貌,为城市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活力。今年以来,市北区加快总投资1530亿元的119个区级重点项目建设,围绕蓝色经济、科技创新和大数据三大主导产业,充分发挥重点项目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和转型升级的导向作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强云计算大数据、地理信息、社会治理、智慧城市建设等关联产业链招商;重点培育金融、信息、航运等特色楼宇;力争引进高校科研院所、500强企业和中央直属企业,以及10家企业总部、20家金融机构。

在今年公布的区政府工作报告上,几个数字让人眼前一亮——去年全区生产总值达756.6亿元,保持7.4%的增速;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06.9亿元,连续两年进入“百亿级阵营”;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750亿元,总量居全市第一;产业结构不断优化,金融机构总数达193家,上市挂牌企业总数达98家,市场主体总量突破14万户,居全市第二;实际利用内资190亿元,完成到账外资4.9亿美元……市北区“主城核心区姿态”愈发凸显。

产业活力

三城六业形成高端产业“蓄水池”

邮轮港城是青岛市第三个投资过千亿的重点项目,已成功纳入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创建范围,并被确定为先行示范区,与多家知名央企签订合作协议。紧抓青岛获批全国第四个邮轮旅游发展实验区和邮轮旅游发展联盟成立的机遇,邮轮港城将成为市北区新旧动能转换的一个重要增长极,成为现代旅游产业蓄势发力的新高地。

新材料科技城是市北区的“智库洼地”,依托青岛科技大学周边资源,以吉林大学、中科院、中化集团、软控集团、京博控股等行业龙头为引领,全职引进了中国科学院冯守华院士团队,设立前沿纳微科学研究院(青岛),聚集国内顶尖企业、科研机构,打造国内领先的橡胶化工新材料科研成果转化与交易平台,引领化工、轮胎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

绿色建设科技城旨在打造中国“绿建硅谷”,在住建部科技与产业化促进中心指导下,以打造地理信息技术、建筑业新科技和大数据应用的产业化高地为目标,推行绿色建筑规划、设计、建设标准,推动装配式、被动式等新技术发展,构建以建筑科技与大数据支撑发展的新动能产业城区。

产业的落子,紧紧围绕载体的棋局设计。市北区利用老工业企业搬迁、棚户区改造腾空的产业空间,从青岛规划的十大创新中心和十大现代服务业中寻找区位优势,在巩固提升传统产业的同时,将目光更多地聚焦在壮大现代服务业和培育新兴产业上。为此,市北区规划了新的CBD产业布局(Creation创新、Blue蓝色、Data数据),加快邮轮港城、新材料科技城、绿色建设科技城三城的打造,做强区块链、智库集群、城市治理、人力资源、文旅产业、现代保险业等六大创新产业,形成新动能主导经济发展的新格局。

城区魅力

身边的变化触摸幸福的温度和厚度

魅力,厚植于民生福祉,是百姓幸福感的源头。市北区不断优化城区功能布局、改善城区环境、增强文化底蕴、提升城区文明,让百姓持续感受到城区发展的温度和厚度。

作为老城区,市北区棚户区改造占青岛市主城区棚户区改造任务的70%,目前已经完成近4.3万户的棚户区改造,尚有4.9万户居民等待棚改。

其中,郑州路两侧项目是市北区最后的棚户区集中片项目,也是历时20多年、三次启动都未成功的“老大难”项目。

为了满足市民改善居住条件发展城市经济的诉求,今年市北区将下大力气,启动郑州路两侧以及郑州路19号约3500余户居民的改造。

据统计,今年市北区将共完成2300户棚改居民回迁,开工建设5000套安置房,综合整治900余个老旧居民楼院。通过整修29条重点道路、微循环改造23处交通堵点、新增停车位4000个、推广共享停车等手段,“停车难”问题得到进一步缓解。同时,扩大生活垃圾智慧分类收集,拆除违法建设56万平方米,全面整治占路早夜市、沿街洗车点等,给居民打造一个舒适的宜业宜居环境。

魅力,衍生于文化底蕴。9月21日,在登州路街道丰盛路社区办公大院内,伴着喜庆的音乐声,参与邻居节的居民一边欣赏着自编自演的文艺节目,一边品尝着“百家宴”,开心地说着社区新办公用房的变化。

据了解,这是登州路街道丰盛路社区举办的第12个邻居节,也是市北区多年来举办邻居节温馨场景的一个缩影。除此之外,每年还有群众文化节、啤酒节、德国文化节等众多节会令人应接不暇。

坐拥“百年青岛”历史文化的传承地、青岛红色运动的发源地、青岛近代产业的摇篮“三大文脉”,市北区可以说是青岛的文化富矿。这里历史文化资源富集,底蕴积淀丰厚,尤其是所辖众多街区曾是百年青岛发展的“城市原点”,拥有极高的文化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迈进新时代的市北区审时度势,以实施“个十百千万”工程为抓手,全面打造百年青岛(市北)历史文化街区休闲旅游目的地,在诠释转型升级之于城市发展意义的同时,生动演绎“新旧共存”的现代城区记忆,促进珍贵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传承利用,加快文旅产业转型升级并与城市建设融合发展。

今年4月,市北区发布了“记忆市北”品牌标识,以22个博物馆群和节会为基础,进一步深化百年青啤、邻居节、群众文化节、萝卜·元宵·糖球会等文化品牌内涵。与此同时,文化产业迎势而上,市北区文旅产业发展工作推进中心迅速成立,山东大学城市文化研究院(青岛)、青岛市演艺产业园等项目落地,逐步构建起市北区多元化文化发展体系。

魅力,源自于人文力量。市北区通过健全区委讲师团宣讲体系,扩大“核心区风采”宣传,大力培树先模人物,开展文明创城等措施,不断增强城区文化软实力。

社会合力

凝心聚力推进民生各项事业

在搭建“城市生长力”平台中,市北区提出了“社会合力”。其中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推动主体关系由“你和我”向“我们”转变,让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居民广泛参与到核心区建设中来,进而实现凝聚共识、汇聚民心、集聚合力。不仅如此,市北区更加希望社会合力可以使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步入新时代,市北区坚持以民生需求为导向,以参与式治理和项目化运作为主线,大力推进了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的“三社联动”。在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方式中,市北区积极扩大了政府购买服务力度,完善购买服务目录,推动社会治理各主体之间实现联动融合、优势互补。在强化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市北区继续开展了“幸福敲门”行动,促进养老服务提质增效。在加强保险产品服务创新中,市北区加快了电梯责任险+维护险、食品安全责任险等险种先试先行,积极探索涉及居民家庭等新领域保险产品创新。

在教育方面,市北区实施了学校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计划利用三年时间新建20所中小学校,截至目前,已建成或开工建设6所。

在就业创业方面,市北区打造了“就业创业生态圈”。打造了青岛国际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青岛(市北)博士园、橡胶谷创业孵化园区等高层次人才园区;构建了青岛(市北)灵活务工市场、青岛(市北)家庭服务产业生态圈、聚顶私家车市场孵化基地等创新创业枢纽。

在医疗健康方面,市北区实施“健康市北”战略。不断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加快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现了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60%以上,确保了公共卫生服务全方位全周期精准化的投放。

在志愿服务方面,全区注册志愿者达13余万人,注册各类志愿服务组织600余支,志愿者已成为市北区发展社会公益事业、弘扬城市精神、塑造岛城文明形象的重要力量。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据市北区财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1—6月,市北区民生保障支出达29.8亿元,占全部支出的76.3%,涵盖医疗、助残、困难帮扶、养老、创新创业等民生领域。一串串数据背后是一件件实实在在的惠民实事。

治理能力

大数据连通“智慧市北”

市北区将大数据比喻为城市治理的“大脑”。目前,以互联网+、大数据为主脑的城市综合治理指挥中心已逐步整合全区各个数据平台,并将与市级平台对接,实现城市综合治理全域统筹、功能完备、高效运转。

在所有区级部门数据整合之后,市北区将打造城市成长力数据观测中心,实现对城市发展、经济运行、居住环境、社会保障等多维数据的全面覆盖、快速更新和智能分析。同时,线上、线下高度融合,建立各街道城市综合治理指挥中心,实现政府治理与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并在城市生长力信息技术架构下,鼓励支持部门、街道、社区探索有效的自主治理模式。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2015年,市北区被确定为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区委、区政府以此为契机,强力推进城市治理网格化。立足辖区实际,市北区树立城市大党建工作理念,不断下沉工作力量和服务资源,积极探索老城区以党建为引领的城市基层治理体系建设,形成了以党组织为核心、各方参与、协商共治的良好局面,夯实了党在城市的执政基础。

在市北区辽宁路街道,他们试点运用区域化党建理念,以加强党的领导为重点,以网格化为抓手,坚持以支部为核心、以党员为骨干,通过开展网格共建和党员帮办活动,统筹区域资源、凝聚党员和志愿者力量,探索构建城市基层网格化治理工作体系,做实了网格党支部的核心地位,厘清了基层治理的组织体系,用好了基层社会治理主体的服务资源,解决了居民群众的实际问题。

市北区高瞻远瞩,率先提出政府、社会组织、居民等多方参与、共治共建共享的理念。在社区治理方面,深入推进“区域管理网格化、全区统筹信息化、公共服务精准化、社会治理精细化”,坚持民生导向,以参与式治理和项目化运作为主线,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推动社会治理各主体之间实现联动融合、优势互补。

新闻推荐

“让群众合唱走上高端舞台”

20日晚,由中共青岛市委宣传部、青岛市文广新局、青岛市文联、青岛广播电视台、青岛报业传媒集团、青岛国信发展(集团)有限公...

青岛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青岛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