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徒工资18元,当时也不算少” 第一份工资的用途:老一辈的多补贴家用,新一代的多表达心意

半岛都市报 2018-10-20 02:12 大字

半岛记者肖玲玲

近日,半岛都市报和半岛+客户端向读者和网友们发布了征集令《第一份工资怎么花的?邀您晒一晒》,引起了广泛关注,很多读者和网友纷纷分享了自己第一份工资的故事。记者对此进行梳理,发现很多有趣的故事,有老一辈人理所当然、毫不犹豫补贴家用,也有新一代人规划细致、感恩父母的心意表达。

工资到手,寄回家补贴家用

75岁的李绍光是金门路街道居民,虽然已退休多年,他仍对自己的第一份工资印象深刻,“我19岁的时候就开始工作了。”李绍光是做机械安装工作的,1962年,正是他作为学徒工参加工作的第一年,“当时拿到手的第一份工资就是第一个月的学徒工资,一共是18元。”虽然不多,但在那个年代也并不算少。说到这笔钱是怎么用的时,李绍光告诉记者,18元的工资,自己留了8元作为生活费,另外10元则悉数给了父母。他表示,拉扯他们兄弟6人长大,家里的日子过得很艰辛,所以不光是自己的第一份工资,往后的几年间,他也是这样做的。

1969年从原济南铁路司机学校毕业后的国立浩被分配回了青岛工作,当年年底办理完入职手续,1970年1月份开始正式工作,“第一个月工资拿到手30块零5毛。”对于这人生中的第一份工资,70岁的国立浩依旧记得非常清晰。说到怎么花的,他也同样没有多做思考,“就给家人了。”

规划细致,用途分成好几类

“老一辈的长辈们将第一份工资补贴家用可能是作为一种刚需,我们现在更多的是传达一种态度吧。”30岁的刘杨告诉记者,拿到人生中的第一份工资对于她自己而言,非常刻骨铭心,“我老家是农村的,小时候也跟着爸妈下地干过话,很累很辛苦,体会到爸妈的不容易,我很心疼他们。”2010年毕业后,刘杨在青岛找到了工作,“我记得很清楚,我们是每个月8号发上个月的工资,在工资没发时我就已经开始计划怎么花了。”她笑着告诉记者,第一份工资拿到了3400元,虽然那时候家里条件已经改善了,但刘杨还是非常豪气地拿出1500元打到了爸爸的银行卡上,刘杨笑着说,当时爸妈嘴里虽然“埋怨”着她,“但心里肯定甜滋滋的”。剩下的1900元,除了1000元留作生活费,其他900元她也给爸妈各买了一双舒服的鞋子,“就是让他们认识到,我已经长大了,能照顾自己,也能孝顺他们。”

采访中记者发现,像刘杨这样想法和做法的人还真不少,“第一份工资向父母表达心意是必须的,不管是直接上交还是买礼物。”23岁的王君今年7月份刚参加的工作,第一份工资3000元,“给妈妈买了项链和护肤品,给爸爸买了刮胡刀和皮带,还给奶奶买了一个泡脚盆。”

房租房贷,没捂热乎就没了

“交房租了。”32岁的王艳艳干脆地说道。老家菏泽的她告诉记者,2009年大学毕业后她在青岛找了工作,“工作定下来后就在公司附近租了房子。”当时她租了个单间,一个月600元,“本来房东要求一次性交半年房租,我跟他磨了磨,先交了仨月的,说好发工资后再补。”王艳艳告诉记者,当时她手头上只有爸妈给的3000块钱,交完房租还要置办一些生活用品,“反正一开始还挺紧巴的,第一份工资也不多,不到3000块钱,一发下来就交房租了,剩下的钱也就够个生活费,所以也没给爸妈表示什么。”不过,随着工作逐渐步入正轨,手头也有了结余,给爸爸妈妈买了不少礼物。除此之外,第一份工资还有给自己买手机的,请家人朋友吃饭的,还有还房贷的。

新闻推荐

爱心妈妈暖心公益守护“来自星星的孩子”

位于中粮大道上的一座五彩斑斓的三层小房子里,有一群来自“星星的孩子”,他们在这里学习、游戏、玩耍,做着关于未来的梦。在...

青岛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