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群成了“攀比群”“焦虑群”? 家长微信群呼唤“约法三章”,岛城有学校开始制定群公约
半岛记者孙雅琴
近日,一系列关于“家长群”的新闻报道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有不少家长在网上吐槽,家长群的无效信息太多,甚至成了“攀比群”“焦虑群”。家长群设立的初衷,原是为了让老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更为便利。但如今乱象频出,却让这种家校沟通方式有些变了味。一些地区甚至出台了《家校网络交流平台“五要五不要”管理规定》,以整治家长群的乱象问题。而部分岛城中小学也已经行动起来,出台相关的微信群公约,以规范家长群的信息发送。
岛城小学制定微信群公约
“群成员必须为本班家长和教师,群名片实行实名制,群主由教师担任,并负责对群成员组成进行管理。”“群成员应相互尊重,请勿在群内发布影响文明和谐的内容。”“请勿发布与学生教育管理无关的信息,如聊天、微信红包、集赞、拉票募捐等活动链接,以及含糊不清、未经核实的事项,以免引起误会。”“教师布置作业或发布通知,无需回复‘收到’,造成频繁刷屏,影响其他群成员及时接受信息。”……这是青岛明德小学发布的微信群公约,引起了家长和老师的极大关注。学校还在微信订阅号上推送公约内容,学校家长则在下面留言保证遵守公约。
“学校家长群是家校沟通的辅助手段。通过签约,可以使微信群更加文明、规范、高效地使用,也更便于老师与家长、家长与家长间的沟通。”青岛明德小学副校长季晓玮介绍,规范使用家长微信群有利于良好家校联系的建立,打破工作时间、空间的制约和家校之间的界限,进而提高家校沟通的效率。
群信息太多牵扯家长精力
家长对家长群的看法又是如何?记者随机采访了岛城部分小学生家长,大多数家长认为建立家长群确实对家校沟通很有帮助,能够帮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在校动态。但对家长群中发红包、发心灵鸡汤、微商代购和集赞等现象也比较反感。“这些信息对大部分家长来说都是无效信息,铺天盖地地发到群里,占用了公共空间,也牵扯了很多家长的精力。”受访家长韩先生表示。
此外,绝大多数家长对“盖楼谢师”这种现象也表示没必要。“家长群主要是老师用来发布信息用的,家长只要稍加注意就不会漏掉。家长过多地在里面回复,反而会把有用信息淹没了,光‘爬楼’找有用的信息就特别费劲,比如说群里100条未读消息中,只有1条是老师通知,剩下的99条都是‘老师您费心了’‘非常感谢’之类的客套话,反而成了负担。”另一名小学家长说。
对此,不少学校和老师也深有同感。“家长在下面跟帖回复,确实会淹没很多有用信息,有时跟帖回复得太多,只好把重要信息再发几遍。”一名小学班主任说。
家校沟通不应限于微信群
“其实家校沟通的方式有很多种,我们市北区教育局就倡导‘爱心敲门’家访和校园开放日等活动,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等多种方式促进家校沟通。但这些方式毕竟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而家长群确实是老师和家长实时沟通的最有效手段。”青岛寿光路小学副校长蓝冀认为,家长群给学校和家长间的沟通提供了便利渠道,不能因为家长群存在的个别问题而否定它在家校沟通上所带来的便捷性。“学校有些老师用得特别好,班级事务会在群里公开,班里有什么活动也会定期在群里跟家长们商量。还有些家长特别组建了学校家委会群,家长们对学校的一些意见和建议也会搜集起来,通过家长群的方式反映给学校,这些都对家校沟通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但在规范性方面,寿光路小学也给老师们立了规矩,比如,老师不能在家长群中点名批评学生、公布成绩或排名,不能在群里发布涉及学生、家长隐私的信息等。
“不过,家校沟通也不应局限于家长群形式。想要实现家校同心,还应充分发挥家长参与办学的积极性。”青岛四方小学德育主任孙海红介绍,每学期,四方小学家委会都要参与学校的发展规划、工作计划的制订,与学校领导老师一起共商教育学生的良策;举行校园开放日活动,家长们走进校园,现场开展督学工作;校园内设立家长学校专用教室,学习《父母课堂》教材,定期普及家庭教育知识……这种全方位地参与授权,既满足了家长的参与热情,又使家长在一定程度上感受到了学校、老师的不易,增加更多的理解心和包容心,使家校沟通更加紧密、顺畅。
新闻推荐
明天来听澳大利亚游说明会吧 享受南半球温暖,说明会现场赠送精美茶具
半岛记者刘红报道本报10月17日讯随着天气转冷岛城慢慢步入冬季,而南半球的澳大利亚却是春暖花开的季节,半岛都市报...
青岛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青岛,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