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 崂山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

半岛都市报 2018-10-16 01:01 大字

20世纪90年代的体育中心周边。

▲如今的体育中心周边。

近年来,崂山区加大环境保护和治理力度,健全城乡生态文明建设体系,持续增加生态产品有效供给,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们生活质量的增长点,生态文明的绿色梦想在崂山传扬。

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如今花海崂山已然成为崂山品质新城生态文明建设的表现之一。春天,可以到巨峰赏漫山遍野如火的杜鹃;夏天,北九水的山水相得益彰让人体味空灵;秋天,太清宫殿前的银杏撒下片片金黄;而冬日,雾凇皑皑让人领略海上第一仙山名不虚传。不仅崂山风景区,枯桃花艺生态园、浮山生态公园等一批生态公园的崛起让崂山居民有了更多亲近自然的好去处。

崂山区在环境保护上不遗余力,推进水源保护,张村河治理成效显著,开展创建森林城市工作,贯通崂山南北的滨海大道,将崂山路修建成最美公路,大麦岛片区从昔日的荒岛野滩变成沿海亮丽的风景,青山社区还入选中国首批“国家级传统村落”。为迎接上合组织青岛峰会,崂山区大力推进绿化工程,带动城区焕然一新,城市与绿地更加交融。未来崂山还将打造生态健康城,让城市成为更加宜居之地。

依山傍海是崂山的禀赋特色,崂山区为此积极拓展蓝色空间,打造美丽海岸线、城市客厅,让居民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低碳生活推进有声有色,还推进生态体验产业发展,“仙居崂山”品牌不断被擦亮。

文化建设篇

社会建设篇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文化梦”在崂山充满张力。改革开放以来,崂山不断挖掘文化资源、完善文化设施、丰富文化活动,一系列文化惠民举措,支撑着崂山人民的文化福祉,更为崂山精神文明建设筑造思想基础。

1980年3月至1991年5月,先后编印、出版了21个崂山民间故事专集。其中,3个故事专集中的302篇故事,先后6次获得全国民间文学作品奖和山东省优秀民间文学作品奖。1982年7月,崂山县志编纂委员会成立,1990年4月,《崂山县志》出版发行,2008年10月《崂山区志》发行,获全省“八个一”优秀成果奖。1994年,开始每年组织“送文化下乡”活动。2006年11月,“崂山民间故事”“崂山道教音乐”入围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0年2月26日至28日,首届崂山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在崂山区世纪广场举行。2011年,崂山区荣获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1981年,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1982年2月,青岛市委部署第一个“全民文明礼貌月”活动。崂山建立由党政领导和驻区部队领导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指导全区精神文明建设活动。1999年,以优化投资环境为重点,开展文明单位、文明示范点儿、文明标志区域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开展“村村行动、整治环境、人人参与、美化家园”为主要内容的环境整治活动。2003年9月,沙子口边防派出所获全国青年文明号称号。2005年,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中,金家岭社区和崂山八中分别被授予“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镇”和“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2008年12月,崂山区举行首届道德模范颁奖典礼。2009年3月,崂山风景区被评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2014年,崂山区成立志愿服务协会,组建了296个志愿服务组织,全面参与了文明城市创建工作。2017年9月,“弘扬崂山精神·建设品质新城——崂山先模事迹报告团”2017首场报告会举行,宣讲先模事迹,形成社会和声,提振崂山发展的精气神,推动形成崂山生动昂扬的道德建设局面。

1997年,在崂山区梅岭路新建青岛市博物馆。2008年10月,崂山区档案馆被认定为国家一级综合档案馆。2010年,青岛大剧院在崂山区建成,是青岛公共文化建设的标志性建筑。2012年,启动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为152个社区配备了专职文化管理员,建成了18个城市社区文化中心,丰富了社区群众的文化生活。2013年,崂山区市民文化中心竣工,是崂山区建区以来区级财政投资最多、规模最大、标准最高的公共文化设施工程。

崂山发展在实现“创富”的同时,切实为居民“造福”,民生事业在统筹推进中优化提升,形成业有所依、病有良医、学有优教、老有颐养、住有宜居的综合民生保障体系。

1978年,崂山开始实行计划免疫接种卡片制度。1985年,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1994年,崂山区实施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对基层卫生院实行分级管理,全区139个村(居委会)全部设置医疗点。1991年,崂山区被评为全国自来水建设先进区和创建卫生城市先进区。2002年3月,崂山区卫生局卫生监督管理所、崂山区疾病控制中心揭牌。2002年4月,崂山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正式启动。2003年,崂山区试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参保比例达92%。2009年10月,崂山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投入使用。2014年,扩大了基本药物实施范围,在省内率先试点乡村医生院前急救联动服务。2015年,建成全省首个远程医疗服务体系。

1982年,崂山县试行《幼儿园教育纲要》,幼儿教育迅速发展,到1987年,全县公立幼儿园已发展到323所。1991年,全区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1993年,区内最早的私立学校青岛白珊学校在沙子口街道建立,之后逐渐形成政府办学为主与社会各界参与办学相结合的新教育体制。1999年,青岛二中迁入崂山区。2004年10月,中国海洋大学崂山校区奠基,2006年9月正式启用。2009年,成功创建“山东省教育工作示范区”,省市规范化学校创建率达到78%。

1994年3月,崂山区在全市率先试行四位一体(养老、工伤、农业、医疗)的社会保险制度。1997年1月,崂山区实行农村贫困人口最低生活保障线制度。1997年1月,实行《崂山区五保供养工作管理暂行办法》。2003年,在全市率先实施残疾人安居工程,2005年7月,举行全部竣工入住仪式,在全国率先完成贫困残疾人安居工程。2004年1月,崂山区在全省率先实行养老保障城乡统筹,推行“四保一补”的社会养老保险体系。2008年10月,全区首批保障性租赁住房在沙子口街道开工。

1996年2月,青岛颐中体育场(现名青岛国信体育场)在崂山区正式奠基,1998年建成。

2014年4月,崂山区新政务办理大厅正式启用,建筑面积约5000平方米,共有办事窗口44个,入驻部门33个,为办事企业和群众提供了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

新闻推荐

第24届省运会在高新区青岛市民健身中心开幕

10月12日晚,山东省第24届运动会在位于高新区的青岛市民健身中心“海之沙”体育场开幕。图为省运会开幕式现场。记者韩星摄...

青岛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青岛,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