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喉人”用食管重拾“新声” 齐鲁医院青岛院区开展无喉患者语言康复公益训练,三年可学会发声

半岛都市报 2018-09-29 02:27 大字

半岛记者徐军通讯员冯萍

“大家晚上好。”近日,齐鲁医院青岛院区耳鼻喉科的“无喉患者语言康复训练交流群”里传来的一声问候引来大家不断地夸赞。尽管这声音不够美,甚至有些沙哑,却让大家就此声音展开热烈讨论。原来,这是一位因恶性肿瘤而切除全喉的“无喉人”,在经过语言康复训练后发出的新声。

63岁的岳永坤在2009年时查出患有喉癌,他先是在北京301医院切除了半喉,手术后还能说话。但一月后喉癌复发,在北京协和医院就诊时,医生推荐他到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手术。为了治病岳永坤只能选择摘去全喉,失去了说话的功能。不能说话,他和家人交流只能依靠家里的一块小黑板。

齐鲁医院做喉镜的一位医生曾给岳永坤介绍过用食管发声的方法,回家后,岳永坤不断练习。用腹部顶上来气,用食管发声。从打嗝开始,到简单的词汇,再到一句话。“他用了三年的时间,说话越来越清晰。”岳永坤的爱人刘伟告诉记者,现在再有人来家做客,她不用再在中间做“翻译”。

像岳永坤一样的患者很多。齐鲁医院青岛院区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心在保留喉功能的喉癌、下咽癌手术治疗方面保持国际领先,但部分晚期喉癌、下咽癌患者由于肿瘤侵犯范围广泛,仍需接受全喉切除术。患者术后会丧失语言功能。齐鲁医院青岛院区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医护人员萌生了让“无喉人”重拾“新声”的想法。

目前,无喉患者利用食管发音术是恢复语言功能的最高效、经济的方法。但由于缺少系统的培训和指导,许多患者无法很好地掌握这项技巧。在齐鲁医院青岛院区举办的无喉患者语言康复训练班上,医院邀请了两位已经熟练掌握食管发音术的病友作为老师。两位老师到场示范食管发音,并面对面指导从未接触过这方面训练的病友。临近结束之时,不少患者已经能够较为熟练地掌握食管发音术,能够完成部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语言表达和交流。

为满足更多无喉患者重获言语功能的诉求,医护人员为希望学习食管发音术的患者组建了特别的微信群,一方面从医疗专业领域指导他们康复护理,另一方面,也为病友们互相沟通交流经验搭建了平台。岳永坤和大家经常在微信群里聊天,他不仅自己学会了用食管发声,热心公益的岳永坤还力所能及地去帮助病友。

目前,无喉患者语言康复公益训练交流会暂定于每月举办一次,有需要做训练的患者可以联系齐鲁医院青岛院区。

新闻推荐

世界互联网工业大会在青岛开幕

9月27日,嘉宾在大会间歇观看展板。当日,以“工业互联融通共享”为主题的2018世界互联网工业大会在青岛开幕。来自...

青岛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青岛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