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是酿酒 作家是酿酒器

青岛早报 2018-09-18 06:32 大字

由方所青岛店和湖南文艺出版社联合举办的张炜《艾约堡秘史》新书读者分享会9月16日晚举行,中国茅盾文学奖得主、著名作家张炜做客方所,与读者对谈他对文学的理解。他坦言,不喜读通俗文学,他比喻,如果生活是粮食,通俗文学是把当中的粮食压紧、粉碎、筛选的物理变化,而真正意义上的文学是由粮食到酒的“化学变化”。

写作时想进入主人公的灵魂

作为山东作家,张炜的作品始终是文学评论界关注的焦点,从1980年代的《古船》到2010年出版的《你在高原》,再到2018年的新作《艾约堡秘史》,作家张炜已经出版了21部长篇、20多部中篇、130多部短篇和大量散文,他的写作贯穿了新时期文学40年。

用22年完成450万字的长篇小说 《你在高原》后,张炜并未停歇。 《艾约堡秘史》之前是《独药师》,呈现了关于革命与养生的独特命题。 30万字的《艾约堡秘史》讲述了雄视一方的狸金集团兼并一个小渔村时受到的抵抗,复调则追踪了一个文学青年变成顶级富豪的发家史与心灵史。

在书中,张炜塑造了淳于宝册这个奇特的人物:一个童年失去双亲,饱受凌辱的“被侮辱与被损害者”,在成功中不知不觉变为“侮辱者与损害者”。惊觉自己成为“体面的恶棍”后,他因良知清算财富,退出雄心勃勃的商业计划,与情人开书店度过余生,挽回迟到的人性尊严。

用张炜的话来说,这个主人公是有很多缺点的人,他是一个罪犯,也是一个功臣;他是一个特别懂得爱、非常仁慈和善良的人,但他又是凶狠如豹子的人。这么复杂的元素组成了一个人,“我们平常讲人性的复杂,你看这本书,我相信你会有感触。 ”张炜透露,在写这个主人公的时候,自己极力想进入他的内心和灵魂。“这本书写了一年,这一年里面我跟这个人紧密相处,和他不可分离。在读的时候,你可以感受一下作者跟主人公之间的关系。 ”

好的文学创作是“化学变化”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张炜用酿酒比喻生活与文学的关系,“生活是粮食,作家是酿酒器,粮食到了酿酒器里面,经过个人的酿造,倒出来的就是酒。 ”他形容,作家在创作过程当中发生的是“化学变化”,“物理变化是把生活当中的粮食压紧、粉碎,然后筛选,倒出来的是粉末或者颗粒,那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学。真正意义上的文学是来自粮食,变成了酒,是不可逆的。 ”

张炜坦言自己不愿意读通俗文学,认为情节与故事太稀薄。在他眼中,写的故事“就像身边发生的一样”,不是真正意义上好的文学。他提倡阅读“雅文学”,“不管叫狭义文学还是叫纯文学、雅文学、严肃文学,它不过是文学的一个品种,就像美声唱法是音乐的一个品种。不是说做这个品种有多光荣,而仅仅是我选择了这个品种。 ”他认为,文学总的来说是应该为大众服务的,狭义文学恰恰更是为了服务大众。一本书出版时可能只有一万个人看,但如果几十年、几百年后还有人在阅读这部作品,积累起来就会有上百万或更多的读者。“要服务民众就要有责任感,就要对时间负责。 ”

在创作里获得陶醉和满足感

关于写作的动力,张炜直言来自个人爱好,“我喜欢这个事情,做这个事情比较充实,觉得有意思,当然也觉得有意义。让自己满意的事情,才能持续下去。 ”

在张炜看来,好的作家不会以发行量或者是读者的反响作为文学的衡量指标,“成熟的作家会从创作里、作品里面获得陶醉,文学的创作首先要使作者自己满意,获得最大的满足,这个过程才是最好的。 ”

回顾自己40多年的创作史,张炜感叹:“凡是我个人从创作里面获得最大陶醉满足感的作品,无一不是我个人最好的作品。 ”

对于张炜而言,《古船》是绕不开的一个话题,在《艾约堡秘史》创作之初,张炜的朋友就希望他“写出一部比《古船》更好的作品”。对此,张炜坦言,作品好不好没法儿对比,很难讲哪一个更好。 “写了40多年,到今天这个年龄,从阅历、经历上肯定比写《古船》时多得多。单纯从技术层面上说,现在肯定比《古船》时好。但是衡量一个作品的价值,是从技术层面、思想层面等综合效果达成的。 《古船》《九月审议》到现在为止是我发行量最大、反响最大、版本最多的作品,但不能因为这个就说这两个作品是我最好的作品。艺术的标准最复杂。 ”

张炜表示,文艺不是体育比赛,如果作家容易被印刷量、读者反响、评奖等影响,就把作者对艺术的感受撕裂了,没法儿沉醉在文字上。 “所以做艺术,要有一定的自信、谦顺的品格,离开这个东西,就没法儿做这个特别需要坚持的复杂劳动。 ”

记者 单蓓蓓

新闻推荐

清浅栖白鹭

半岛记者吴璟通讯员王钺报道进入9月,在李村河中游附近晨练的市民,常常会看到白鹭纷飞的景象。半岛记者闻讯,于近日...

青岛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