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语教师为聋人架起沟通桥梁
早报讯 手语是听障者沟通的语言,也是他们和世界交流的桥梁。在青岛,有一位聋人的贴心人,他从事特殊教育42年,创办手语角,进而办手语工作室。他曾“感动青岛”,他是“山东好人”,他就是王建民。近日,为了能让聋哑人可以跟医生交流病情,王建民组织志愿者学习手语,关注聋哑人的健康。据了解,此项志愿服务活动是 “周末青年志愿者行动”系列活动之一,由共青团青岛市委、青岛市青年志愿者协会、青岛早报、中粮可口可乐联合举办。
志愿者带聋哑人看病
聋人看病一直是一个难点。聋人王仁刚因为小时候家里贫困,没上过学,不会写字,他的牙齿由于牙周炎发作疼得他无法休息,他希望医院能帮他解除疼痛,但跑了几家医院因为沟通的问题无法准确表达病情,他很郁闷,于是他想到找到社区帮忙。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找到王建民手语工作室。很快,王建民带着志愿者和王仁刚到了市立东部医院口腔科,在袁主任和其他医生的帮助下解除了王仁刚几个月以来的病痛。
在无声的世界里默默耕耘的日子里,王建民深深感觉到聋人沟通的不容易,更感觉到和外界沟通的重重困难。常人不懂手语,聋人之间手语也有差异。在青岛市中心聋校工作期间,王建民萌生了三个梦想,一是大学生进入聋哑学校,建立实习基地;二是培训大学生志愿者学习医学手语,将来为聋人朋友进行医疗手语翻译;三是手语作为学校的一个选修课,把手语作为一个常态化的工作来实施。
给志愿者上课教授手语
2014年8月26日 “王建民手语工作室”应运而生,王建民把“手语工作室”的宗旨定为,加强听力障碍人群与志愿者的沟通、交流,更好地发挥志愿者为听力障碍人群服务的效果,提升听力障碍人群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现在,工作室成为青岛的一个响当当的、拥有十余个高校手语社团加入的公益活动组织。
在王建民的教授和带动下,有上万名志愿者学会了手语,通过与聋人的交流,又将这份爱的语言传递下去,这其中的功劳与王建民密不可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王建民将自己的专长做成了一项公益。他说,“手语是聋人的语言,通过接触这些聋人,你会知道通过一双手也可以‘跳\’出美丽的舞蹈,讲出动人的话语。 ”他不遗余力地帮助社会上有困难的聋人,让他们重获希望,同时借助“助聋手语课堂”不断地为想学手语的人提供免费培训,让更多的志愿者和有爱心的市民通过学习手语走近聋人,为他们提供更多的语言类的服务。王建民的学生评价说,他是青岛的手语灵魂工程师,为一位位聋人打开了一扇扇交流的窗口,架起了一座座沟通的桥梁。
志愿者是城市文明之光
聋哑人能在志愿者的陪同下去医院看病,不仅体现了“社会大爱,更进一步再现了一个地方的文明程度。志愿者服务是一个地方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残疾人的幸福指数同时也体现了一个地方的文明标准。作为全国文明城市的青岛,志愿者早已经是城市一道美丽的风景,他们走在街头,协助维护社会环境,他们走进困难家庭、走进贫困山区,扶危济困,爱心相助。他们是一座座爱的桥梁,将文明和爱的阳光播撒到需要的人群。
(记者 徐栋 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于化集青岛鑫河畔酒店管理有限公司经理 他为环卫工撑起爱心驿站
46岁的于化集是崂山区孙家下庄人,当过10多年的出租车司机,后来用30万元积蓄开了一家饭店。去年三月份的一天早晨,他看到...
青岛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青岛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