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主体总量达到130万户
近几年,市政府以深化“放管服”改革为抓手,持续推进全市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聚焦企业生产经营和群众办事创业的“痛点”“难点”“堵点”,持续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增加创新型服务,进一步优化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环境,有力推动青岛市经济发展软环境整体逐步向好。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听取审议了“关于青岛市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情况的报告”。近年来,青岛市持续激发市场主体创造活力,营造有利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发展环境。目前,青岛市市场主体总量达到130万户,比实施改革前增加60余万户。
“放管服”改革仍需深化
市人大财经委员会关于 《青岛市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情况的报告》的初审意见中提到,近年来,虽然青岛市在推进“放管服”改革、争创一流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等工作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青岛市经济发展软环境的建设与国家沿海重要中心城市的定位,与建设宜居幸福创新型国际城市的目标尚有差距,与先进城市和经济发展的需要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
初审意见提出,部分工作人员仍存在不同程度的“官本位”思想,服务意识不强;有的政府部门缺乏信用意识,存在“新官不理旧账”、招商承诺不兑现、政策执行不连续等问题;招商工作缺乏统一规划,区(市)之间存在内耗式竞争,导致项目布局不合理。同时,简政放权的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大,事中事后监管水平也有待改进;“放管服”改革尚需进一步深化,仍存在“办照容易办证难”“准入不准营”情况;存在“重事前审批、轻事中事后监管”的制度惯性;部门间的数据不能共享;权力下放权责不对等。
市人大财经委员会提出,民营企业与政府沟通的渠道还不顺畅;服务民营企业过于慎重,为了“清”舍弃“亲”,不愿沾边也不愿办事;在市场准入等方面仍存在差别待遇;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依然存在,缺乏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推进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
市人大财经委员会建议,要努力克服“官本位”思想,多方式多途径营造全社会亲商敬商爱商的氛围,转变“轻商”思想。借助上合组织青岛峰会影响力,多维度全方位优化软环境,让“人人都是软环境”成为社会共识。委员会建议,加强政府部门间的沟通,杜绝各自为政的情况,破除部门条框分割带来的影响,梳理各类政策,建立对外统一发布平台;要将优惠扶持政策落到实处,用足用好,发挥政策的引领导向作用;建立和完善行政权力事项下放和承接制度,明确下放和承接范围,合理划分市区两级执法权限,综合考虑基层承接能力,确保“接得住”“接得好”。同时,要进一步深化人才管理体制改革,给用人主体足够的自主权,并在住房、医疗、入学、养老等配套方面提供政策支持,为青岛市新旧动能转换中引进的重点项目对口培养人才。
市人大财经委员会提出,推动“证照分离”改革,推进“照后减证”,着力解决“准入不准营”难题。坚持“宽放”为先,扩大“容缺受理、容缺审查”实施范围,打通政府部门之间数据壁垒,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推动“信用青岛”的建设,修订完善信用红黑名单动态目录。加强政府诚信,确保政府行为的连续性、稳定性和一致性。强化政府履约承诺的兑现,对在招商引资中的违约失信行为,开展集中清理,分类限时解决,进一步提升政府公信力。强化对失信被执行人的信用惩戒力度,探索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与人民法院审判执行工作的融合路径。此外,市人大财经委员会还建议,研究建立金融服务性信息共享平台,突破银企信息不对等瓶颈,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为中小微企业提供全方位、一站式金融服务,满足中小微企业多样化融资需求。
推进网上办理和信息共享
下一步,全市将继续精简行政审批事项,提高放权精度。推进“证照分离”改革,解决企业“办照容易办证难”“准入不准营”问题。继续加大全程电子化登记改革力度,进一步扩大电子营业执照的运用领域,推行市场主体简易注销登记改革。
全市将用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平台,提高发现问题和防范化解域性、行业性及系统性风险的能力。健全本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并与上级平台互联互通,实现“红黑名单”统一管理和联合惩戒业务协同。对严重违法失信主体依法采取市场进入限制,形成失信惩戒长效机制。
同时,推动“一次办好”清单事项落地见效,及时对线上线下平台流程、要件等全面优化调整。全面推行“一窗办理”,建立“前台统一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的政务服务模式。加快推进各类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理和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规划布局覆盖全市的政务服务自助办理系统。
新闻推荐
半岛记者黄靖斐9月9日,被称为文学界的周星驰、青春文坛上的明星午歌做客青岛天一书房,举办青春大电影《一生有你》小说...
青岛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青岛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