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生活报》生活真需要”
[摘要]特邀评报员为本报发展建言献策
自本报刊登招募评报员的活动以来,各地热心读者纷纷报名,畅谈读报感想。近日,来自青岛市的五名评报员相聚本报编辑部,大家各抒己见,献言献策。对于他们来说,《老年生活报》就像一位老朋友,生活真需要,陪伴了他们多年时光,他们希望这份报纸越办越好。
于道明:走进社区“接地气”
于道明曾经是一名部队的工程兵,他表示,《老年生活报》在为老年人服务方面做得非常好。 “我阅读这份报纸十几年了,我觉得它是传递正能量的发动机,尊老爱幼的助推器,养生保健的好参谋。 ”于道明说。
作为一名评报员,他希望日后在报纸上能开辟社区新闻专栏,举办一些接地气的活动,更多地为基层群众服务。
李峰:带领老人学知识
今年66岁的李峰曾是企业机关办公室的一名工作人员,在他看来,《老年生活报》上的法律维权和历史故事是他最感兴趣的内容。
“我觉得咱们报纸日后可以加强典型案例的宣传报道,让老人明白最新政策和法律法规。 ”李峰说,由于大多数老人没有系统地学习过法律知识,当遇到问题的时候往往束手无策,而且也没有办法直接找到权威部门。希望报纸变成一条纽带,带领老人一起看看社会发展,一起学习知识。
郭金炎:增加互动 开阔思路
80岁的郭金炎是五位评报员里年龄最大的一位,如今住在部队干休所的他对 《老年生活报》有很深的感情。
“我从创刊开始就一直关注着《老年生活报》,也多次投稿并发表了许多自己写的文章,我觉得大家喜欢一份报纸就是喜欢它的内容,只有把内容做好,让更多的人能学到需要的知识才是根本。 ”郭金炎说,希望日后《老年生活报》能多做一些和读者互动的内容,让大家参与到时事和话题的讨论中来,在意见的交换中开阔思路,跟上时代的发展。
王英男:树立传播权威媒体形象
“我是在父母的带领下开始看老年生活报的,那时父母很喜欢看,我就拿过来看了看,我发现非常充实有趣,于是就坚持看下来了。 ”说起和《老年生活报》的渊源,退休教师王英男说。
王英男曾是青岛三十九中学的高级教师,退休后她在社区又成了不折不扣的热心人。她表示,报纸作为权威媒体有其自身的优势,现在网络谣言非常多,这时候报纸就要及时发布权威消息,让更多的老人越来越依赖报纸等权威媒体。
胡孝高:加大内容信息量
作为本报资深读者,曾在政府机关工作的胡孝高对
《老年生活报》提出了独到的见解。“我关注老年生活报十几年了,我首先要对去年改版后报纸字体变大点个赞,这真是为老年人服务的好做法。 ”胡孝高说,他希望在字体变大的基础上报纸内容能够增大信息量,“有些报道内容不一定非要很长,可以更精炼,让更多消息都能跃然纸上。 ”胡孝高说。记者 蒋南
新闻推荐
早报讯近日,记者从市邮政管理局获悉,今年7月,全市邮政行业业务收入完成4.88亿元,同比增长18.41%;全市邮政行业业务总量完成6.4...
青岛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青岛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