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张村小学旧址

半岛都市报 2018-08-17 07:15 大字

扩建后的校舍。[史海钩沉]

半岛记者刘婷婷整理

张村小学旧址位于中韩街道办事处南张村东主街北侧,占地10亩,学校在银杏树和古庙的衬托下,尤为古朴美观。张村小学旧址系20世纪30年代沈鸿烈主政青岛时期所建,由东、西、南、北四面房子围合起来形成的内院式的四合院。宽敞的院落中还可植树栽花。

1918年,张村公学堂成立,校舍10间。张村公学堂生源来自周边张村、郑张村等,日本侵占期间,学堂为初级小学(学制5年),课程设置为:修身、国文、日语(开设过一年)、地理、手工、图画、体操、算术、历史,女生也上刺绣课。学科考试使用百分制记分法,因受局势和条件限制,民国时期一直没有统一的考试制度。所用教科书必须采用当时“教育会”编写的“公学堂教科书”。采用两级复式教学,低年级多采用问答式教学,中年级采用启发式和自学辅导式,高年级采用自学辅导式教学。

1922年12月,北洋政府接收青岛,胶澳商埠督办公学堂教育局改“公学堂”为“公立初级小学”,学制4年。学校废除日语课,改国文为国语,加设读经。1929年,张村小学旧址改为“胶澳商埠公立张村两级小学”(初、高级),改初小为初小和高小。学校学制为6年,设国语、体育、音乐、美术、自然、社会、算术等课堂。1932年在校学生发展到284人。1934年,教师人数11人。

在政府拨款及各方捐款的支持下,1934年张村小学旧址全面竣工并投入使用。尤为可贵的是,它是沈鸿烈在崂山所建的40多所学校中唯一一所留下碑记的学校。改建后的校舍门朝东,有教室25间,办公室12间,整个校舍呈方正的四合院格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张村小学旧址学制为6年,1951年10月开始试行5年一贯制,并于1952年秋普遍推开。1~5年级设语文、算术、体育、美工、音乐课,4~5年级加设自然、历史、地理。1951年贯彻政务院《改革学制的决定》,小学生毕业后经过考试升入初级中学或其他同等中专学校。同时根据“整顿巩固,重点发展,提高质量,稳步前进”的方针,重视钻研业务,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随后,开始学习苏联的教学经验,课堂教学推广5个环节,即组织教学、复习旧知识、讲授新课、巩固练习、布置作业;掌握5项教学原则,即直观性、系统性、量力性、巩固性、自觉性和积极性原则;在教学方法上,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采用试验课、公开课、观摩课等形式,研究改进教学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受教室数量的限制,少数低年级学生搬到王氏家庙、张村河郑张的民房中上课。1967年,由南张村出地3亩、张村出地5亩,张村、南张、郑张、张村河南、文张5个村庄共同出资,将张村小学旧址向东、向南进行扩建,新建14个教室及占地3亩的操场一处。

在张村小学旧址内耸立着一棵古老苍劲的银杏树,这棵高大的银杏树主干精壮,其上分若干根枝干,胸围约5米,高约13米,树冠直径约18米,年年开花,硕果累累,银杏的叶和果皆可做珍贵中药。2004年9月,这棵银杏树被青岛市崂山区人民政府定为国家一级古树,编号01065。2005年,崂山区政府、中韩街道办事处及南张、张村等9个社区共同投资3000万元在辽阳东路北、滨海大道西、张村河南岸,新建一处高标准的张村河小学。同年,张村小学旧址旧址被崂山区政府评为区级保护单位。2008年,张村小学旧址被青岛市政府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6月23日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新闻推荐

童话剧送来“快乐疗法”

早报文娱专讯昨晚,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的报告厅内充满了孩子们欢快的笑声,住院的患儿收获了一份小惊喜:青岛市话剧院海尔儿童...

青岛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青岛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