溺水悲剧何时才能警钟长鸣? 话题榜
■本报评论员 扈宏毅
近几天,“北京8岁双胞胎在青岛溺亡”事件刷爆了微博和朋友圈,当有消息称,两个孩子的遗体在海中被找到时,无数人为之悲叹心痛。
随后,事发时孩子的母亲正低头看手机,成了人们热议的话题,似乎手机成了悲剧的罪魁祸首,似乎只要母亲一直盯着孩子,就能避免悲剧的发生。当然,为了安全起见,边看孩子边玩手机永远都有安全隐患,无论孩子在做什么,是不是处于你所认为的安全境地,监护人都不可以存在任何侥幸心理,都不可以被任何事物打扰到转移了注意力。不过,假如母亲当时没有看手机,就一定能够避免悲剧发生吗?看到“妈妈发了个朋友圈孩子就失踪”的说法比比皆是,笔者很担心在这起事故中,“手机”转移了悲剧发生的关键因素,使得人们忽视了溺水才是造成孩子死亡的真正凶手。
两个孩子的游泳之旅,从一开始就进入了巨大的风险之中。她们游泳的场所并不是正规的海水浴场,而是一片没有被开发、没有救援队伍和设施、水中有暗流、沙滩入海部分比较陡峭的野浴场。家长带孩子到这种地方游泳,令人匪夷所思。可能母亲比较“心大”,想当然地认为不会有什么问题,也可能她没有看到并不那么明显的安全提醒,而且在已经公开的视频上,还能看到沙滩上有一排凉棚,很容易让人误认为是一片游泳娱乐之地。
事后,有些热心网友分析和转发了防范游泳溺水的安全常识,也有人讲述了令自己心有余悸的游泳经历。简单说来就是,溺水可能发生在一瞬间,尤其在海边,有时一个浪过来,就能使上一秒钟还在水中站稳的孩子马上消失在家长的视野中,而一旦失去平衡或者呛水,人也没有能力大声呼救。所以,即便溺水儿童的家长一直盯着孩子,只要没有抓紧孩子的手,而是和孩子有一定距离,那么就不能保证百分百安全。
如何在最大程度上防范溺水悲剧,才是我们最应该关注的问题。有调查数据显示,全球有三分之一的儿童死亡是由于意外伤害,其中溺水排在首位。夏季孩子们最爱的运动是游泳,而防止溺水悲剧发生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选择安全的游泳场所,且不让孩子在无人照看的情况下独自下水。而且即使在正规场所、有大人陪着,家长也应该准备好救生衣。此外,有必要给孩子们上正规的游泳课,而且要确保水中授课时家长一直跟在身旁。
在确保孩子生命安全乃至所有人不发生意外这件事上,我们考虑的再多,做的再多都不为过,因为一旦事发,我们就不再有后悔的余地。双胞胎女孩溺亡,其家长当然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这类悲剧也是在拷问更多大人们,溺水悲剧每年都会发生,为什么就没有给家长敲一敲警钟呢?家长们在看护孩子的时候,能不能抛弃任何侥幸心理,多关注、学习安全常识,时刻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呢?还有那些无人看管的海域以及农村一片片水库、河道,能不能安排专人看管值守,及时提醒那些不懂事孩子和家长呢?我们的安全警示标识能不能更明显一点,对学生、游客的安全宣传能不能更到位一些呢?
在确保孩子生命安全乃至所有人不发生意外这件事上,我们考虑的再多,做的再多都不为过,因为一旦事发,我们就不再有后悔的余地。
新闻推荐
提醒
青岛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青岛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