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载从艺 六十年育人

青岛早报 2018-08-08 05:04 大字

在青岛的曲艺发展史上,老艺术家吉文利的名字是浓墨重彩的一笔:出生于曲艺世家,6岁登台,与姐姐“荷花女”同属第四代相声艺人,与张寿臣、马三立等相声泰斗同辈,比侯宝林、赵佩茹等相声大师还要大一辈。尤为难能可贵的是,这位老艺术家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为传承曲艺、培养曲艺人才不遗余力。

出身曲艺世家6岁登台

吉文利1935年出生在曲艺世家,父亲是相声与评书艺人吉评三。从祖师爷“穷不怕”朱邵文算起,吉评三为第三代相声艺人,与“万人迷”李德钖同辈。 1933年,吉评三南下沪杭等地,凭借自己谙熟南方的方言土语,在江南一时风头无两。吉文利的姐姐“荷花女”吉文贞是20世纪30年代天津地区最红的女相声演员,尤擅太平歌词,13岁时便与京韵大鼓名角“小彩舞”骆玉笙齐名,誉满津门。吉文利与姐姐“荷花女”都属于第四代相声艺人,与张寿臣、马三立等相声泰斗同辈,比侯宝林、赵佩茹等大师还要大一辈。

在父亲与姐姐的耳濡目染下,吉文利6岁便登台演出,由比他年长10余岁却小他一辈的“小蘑菇”常宝堃领着上台,经常说的开场白是“今天,跟我小爸爸说一段相声”。这句话一半是调侃,一半也是尊重。

从小就在戏园子里长大,但吉文利的从艺之路却并非一帆风顺:1944年,年仅19岁的“荷花女”被汉奸所害,3年后,悲痛欲绝的吉评三双目失明,也不再让吉文利登台表演。吉文利从此过上了远离曲艺的平凡生活,中学毕业,他分配到天津的橡胶配件厂成为一名普通的工人。

组建橡胶六厂艺术团

1955年,为支援青岛建设,20岁的吉文利调到青岛橡胶六厂技术科担任原材料技术检验员,每天的工作与碳酸镁、碳酸钙等化学原料打交道。浸润到骨子里的曲艺因子让吉文利很快成为厂里的文艺积极分子,半年后,就被调任厂工会俱乐部主任。上任第二天,吉文利就下车间物色有文艺细胞的积极分子,很快组建起艺术团,下设四个演出队,分别是曲艺队、京剧队、舞蹈队、管弦乐队。“整个艺术团有60多人,其中还有不少慕名而来的其他工厂企业的文艺爱好者。 ”据吉文利透露,当时青岛没有专业的文艺演出团体,他所带领的这支橡胶六厂艺术团受邀四处演出,进车间、下部队搞联欢,一时间风头无两。

1956年,相声大师侯宝林率中央广播文工团说唱团来青岛永安大戏院演出,闲暇时与负责陪同接待的青岛广播电台负责人张玉林说起“吉三爷的小少在青岛”,张玉林得知青岛居然藏着这么一位角儿,赶忙找到吉文利,邀请他一起创作对口快板作品。那段时间成为吉文利创作、演出最为频繁的时期,“经常是晚上创作,白天去电台直播”,《送雷锋》《铁人颂》等作品风靡青岛大街小巷。

培养出大批优秀演员

1957年,吉文利被借调到青岛工人文化宫,开始在全省范围内组建曲艺队。他成立了相声研究组与快书研究组,意图在演出之外更深入地挖掘曲艺的精髓,发掘与培养更多专业的曲艺人才,前后有百余人参加培训。

可以说,正因为吉文利,青岛的群众文艺团体才能从无到有、从零散到规整。吉文利本人也受到了嘉奖:1959年,山东省举行首届职工文艺汇演,吉文利与搭档王锐合说的相声被评为相声第一名,入选山东职工文艺代表团赴京参加全国职工文艺汇演。时至今日,吉文利还清楚地记得演出是在北京中山公园里的音乐堂举行的。在那场演出中,身为嘉宾的侯宝林与十几年前曾经同台表演的吉文利见了面。二人闲话家常,对过往艺人们颠沛流离的命运唏嘘不已。

结束汇演回到青岛,吉文利更加注重曲艺演员的培养。作为老一辈的相声演员,吉文利尤为注重基本功,他认为相声的根基是字正腔圆的玲珑口齿,要说得慢而不断、快而不乱。他教导出来的学生大多功底扎实,耿殿生、李炳杰、高景佐、朱丽华等青岛文艺界的中坚力量,都参加过他的培训班。 1956年到1965年间,吉文利带领演出队跑遍了青岛的所有剧场与茶社,还曾经历时半年在省内巡回演出,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演员,青岛曲艺界也迎来了最辉煌的10年。

耄耋之年仍心系曲艺

如今吉文利已经84岁高龄,仍心系曲艺传承和发展,于2017年底正式成立的青岛市相声艺术研究会正是由他提议成立的。吉文利告诉记者,曲艺承载着一个城市最本源的文化,绝不应该被放弃与遗忘。青岛有好几代相声传人,这些人要抱团取暖,要有一个自己的家。为了在青岛更好地传承、振兴、繁荣、发展相声艺术,使之后继有人,2016年11月底,吉文利约请原青岛曲艺团团长、老相声演员耿殿生,青岛著名作家、文艺评论家吕铭康和老相声演员李炳杰,共同决定发起成立青岛市相声艺术研究会。

老爷子的这份热诚令人动容,得知这一消息后,青岛市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魏胜吉带领相关工作人员来到吉文利家中,现场办公,并在2017年11月底举行了青岛市相声艺术研究会成立庆典,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席、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姜昆专程从北京赶来参加庆典,并题写了会名。姜昆说:“青岛除了曲艺社之外,又有了相声研究会,这是非常可喜的一件事情,这是相声艺术从小众服务到大众服务的一次质变。

吉文利告诉记者,自己从艺70余载,始终忘不了给观众带去的那些快乐,“青岛市相声艺术研究会的成立,我不担任任何职务,只希望看到相声曲艺能传承和发展下去。这便是我最大的成就感了。 ”他表示,只要自己还有能力,就会一直为青岛的曲艺发展贡献力量。 本版撰稿 记者 周洁

相关新闻

一对御子板赠给郭德纲

2011年,郭德纲巡回演出来到青岛,在国信体育馆的演出现场他当众宣布,要登门拜访相声界的老前辈吉文利——郭德纲的太平歌词,正是从吉文利的姐姐“荷花女”的唱片中学来的。太平歌词是相声的一门基本功,但在20世纪50年代后几乎从舞台上绝迹,现在的很多相声迷都是通过听郭德纲的相声才对太平歌词有所了解的。郭德纲收集了很多前辈艺人如汪兆麟、“荷花女”等的老唱片,在继承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让太平歌词这种曲艺形式重新在舞台上焕发光彩。

郭德纲对太平歌词的热爱和传承,令吉文利极为动容。他告诉记者,自己听过郭德纲唱的太平歌词,感觉其中很有姐姐的韵味,觉得他的表演一定深受姐姐的影响。在郭德纲登门拜访时,吉文利将自己珍藏多年的御子板赠予了他,“这对御子板是我父亲给我姐姐的,从我姐姐六七岁登台表演开始,就一直用这对御子板。我保存它已经67年了。把它们送给郭德纲,我想这是最合适不过了。”吉文利表示,“自上世纪四五十年代以后,很少听到太平歌词了,是德云社和郭德纲把太平歌词这种已经被边缘化的曲艺形式重新拉了回来,回归正统,并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我很感动。 ”

新闻推荐

扫描二维码捐助贫困学子

【链接】

青岛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青岛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