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基层党组织是这样“炼”成的
文/图通讯员招婷婷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今年七一前夕,王哥庄街道党建工作喜报频传。晓望社区党委书记李泽兵荣获山东省担当作为好书记称号,晓望社区党委荣获青岛市先进基层党组织,青山社区党总支书记姜兆节被评选为青岛市担当作为好书记,王哥庄街道党工委、囤山社区党支部等5个党组织获得崂山区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本报推出《榜样》专题报道,走近这些先进,看看他们是如何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
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晓望社区突出党建引领,将组织建设的作用贯穿至产业发展、生态建设、文化传承、人才挖掘、民生保障等各方面,以提升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为目标,推动崂山茶产业增效升级,大力开发二龙山生态旅游资源,在这其中,晓望社区党委书记李泽兵发挥“社区领头雁”、“群众贴心人”作用,团结起社区党员,在美丽乡村建设、环境整治提升、共建共治共享等工作中走在前、做表率,党群一心,携手走出一条富民强农的阳光大道。
近几年,社区共用于居民福利资金达数千万元,使广大居民切实感受到社区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成果。“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晓望社区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目光,更将成为北方乡村振兴实践的样板村。
建农业合作社,开发旅游资源
王哥庄街道是崂山茶的主要产地,而在王哥庄街道,种植茶叶最有名的就数晓望社区。崂山茶是晓望社区的主导产业,种植面积达到1400亩,占总耕地面积的95%以上,从事崂山茶种植经营人员达到1400余人,茶叶更是鼓了老百姓口袋的“黄金叶”。
崂山茶以品质为先,价格梯度大,市场竞争激烈。2008年,晓望茶叶专业合作社成立,是青岛市最大的集体茶叶专业合作社,注册户数748户,其中,崂山茶生产加工企业7家,社员涉及晓望社区85%茶农,并于2005年成功注册了崂山茶“甘霖春”品牌。合作社成立后,各自谋划的茶农们被有序组织起来,利用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签订茶叶定购合同,规范茶叶施肥、病虫害防治、采摘标准等相关技术,在收购加工生产方面制定优惠政策,让茶农实实在在得到实惠。有了大型合作社的试点,越来越多的晓望茶企开始建立合作社,茶农的茶一部分按照合同收购,还可以自留一部分,获得了更大的经营自主权,由此带来了更高的效益。目前,晓望社区共有崂山茶专业加工企业20余家,2017年全社区崂山茶产量达到120余吨,占崂山区产量的1/10左右,人均增收8000多元。在合作社内,社区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成立党支部,组织56名党员建立党员联系服务茶农制度。
继茶叶合作社后,晓望社区成立了青岛晓望生态旅游有限公司,确立了以千亩崂山茶园为依托,科学合理的保护开发山谷旅游资源,真正构建起晓望的旅游产业。
文化带动产业,建设美丽乡村
今年5月份,崂山茶文化节在位于晓望社区的崂山茶文化博物馆举办,设置十大板块文化活动。晓望社区已经成为休闲游的区域核心,文化对产业已经不再是反哺,而是再一次内在的革新带动,形成了节会、美食、商贸、旅游、休闲、康养于一体的特色产业格局。
如今,走进晓望,更是开启一场清新的文化之旅。收藏着珍贵茶经茶著茶具的崂山茶文化博物馆、镶嵌于山间的历代名家石刻书法,让这个有着600多年历史村庄的独特人文气息扑面而来。村里至今还保留着石头房、石头路、石头桥,独具特色。相传,晓望曾有50多名石匠参与了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建设。位于村口的老石桥,刻有“晓望桥”三字,据悉已经有50多年的历史,依然保留完好。这些厚重的文化内涵,成为了晓望社区独具特色的村庄年轮。
在加强公共文化建设之外,乡村的文化振兴,离不开文明乡风和淳朴民风。在晓望社区,全社区“共建共治共享”美丽乡村,广大党员、居民代表、小组长等全部带头行动,全民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共享美丽乡村成果。社区先后组建60多人的“龙鼓闹春”鼓乐团,30多人的老年门球队,100多人的广场健身队伍等多支文体活动队伍,邻里越来越和谐,群众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
如今的晓望社区,全社区1100户居民全部接入了排污管网,全部都用上了“干净厕所”,居民的生活污水和厕所排污都通过地下管网排放到村里的污水处理模块,统一进行清洁处理。社区街巷也换上了古朴的石板,石板间留出的缝隙用泥土填充,共铺设石板路1.5万多平方米,晓望社区变成了“海绵村庄”。
晓望社区
俯瞰晓望社区二龙山景色。
青山社区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积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保护村庄传统风貌、挖掘渔村文化的同时,顺势而为,大力发展全域旅游,走出了景区、社区融合发展的新道路,构建起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社区党总支书记姜兆节始终认为,“当好一名社区党组织书记,首先要做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在社区民生工作中,他甘当居民的老黄牛,为居民排忧解难。在发展海洋和旅游经济中,激发居民创业活力,使旅游业和休闲渔业快速发展。“青山渔村”先后被评为中国首批国家级传统村落、山东省记忆乡村,并在2018年登上《舌尖上的中国3》。
打造传统村落,留住乡愁记忆
为传承独特风味,使“青山渔村”更独具风格,社区根据自然形态因地制宜,住房自下而上顺坡建起,坐北朝南,房屋建筑虽不整齐但统一有序,自古以来,利用现有的天然花岗岩石材垒墙,山草披顶,既坚固又防暑防寒,还美观大方。目前,为保护好古老的民俗风情,社区将一些草披顶房上面再盖上瓦,这样外观既好看又保护了古老草披房的民俗风味。
2012年,“青山特色渔村”被评为中国首批国家级传统村落;2015年被评为山东省记忆乡村;2016年崂山区将青山社区确定为美丽乡村精品村进行重点打造,让青山社区的山更青、水更绿,居民生活更加和谐富美。
景社融合发展,带动全域旅游
青山社区依托天禀异赋的自然资源,在保护好名胜遗迹的前提下,将优化旅游资源、促进地方经济、改善发展民生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因地制宜积极调整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促进社区特色经济发展,推动新旧动能转换。近年来,社区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在保护好社区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先后对村庄的石牌坊、旅游进村路、停车场、500余米的仿古“渔村特色一条街”等旅游基础设施进行了完善建设。
旅游资源的不断完善,直接带动了居民发展旅游服务业的积极性,目前,已有百余户居民加入了“渔家宴”“渔家客栈”的经营,形成了规模效益,推动了特色产业的发展,逐渐打造成青岛市“景社”融合发展的样板。2017年,社区“渔家宴”接待游客6万余人,带动旅游收入1000余万元。
优化产业结构,发展蓝色经济
青山社区自古至今有着传统的海上捕捞技术,是远近有名的海上渔村。近年来,社区两委在保护好自然资源的前提下,利用海洋自然资源优势,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开展海上养殖业,目前,社区共有养殖基地500多亩,渔民收益日益丰厚。同时,社区还积极发展人工鱼礁进行海洋牧场建设,改善海洋生活环境,促进渔业资源恢复,为社区发展休闲渔业奠定了基础。
除了从事渔业,青山社区还有65%的劳动力投入到旅游业、服务业当中。近年来,青山社区大力开展特色渔村建设,对村内的集体闲置房屋加大招商力度,招商引资了1800余万元进行民俗文化风格装饰装修,解决了游客来渔村吃、住、游、购、娱问题。社区凭借天然山、海、林、石等秀丽风貌,打造了赏东海日出、赏花、赏石、赏海洋岩石壁画、观东崂画卷观光旅游带;积极打造渔家文化体验游,通过体验制作上了“舌尖3”的甜晒鱼,让更多游客感受渔村特色民俗风情;发展体验采茶、制茶、品茶等茶旅路线,传承崂山茶文化。社区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生态环境的大力守护,为“青山渔村”打造成居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打造成环境优美、生态文明、传统民俗风味浓厚、充满活力的“中国最有魅力休闲乡村”奠定了基础。
青山社区
青山渔村。
新闻推荐
坐上直通车直达啤酒节半岛记者徐杰王丽平报道本报7月31日讯记者7月31日采访了解到,西海岸新区旅游委、新区啤酒...
青岛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青岛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