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刘西鸿周六将携新书做客书城,提前

半岛都市报 2018-07-27 06:22 大字

作家刘西鸿周六将携新书做客书城,提前接受半岛记者专访

文/图半岛记者黄靖斐

上世纪80年代,一部在《人民文学》发表的小说《你不可改变我》惊艳文坛,作家刘西鸿因此蜚声文坛,和另一位写作《你别无选择》的作家刘索拉齐名,并称“南北二刘”。7月28日14:30,旅法女作家刘西鸿将携散文随笔选集《一支香颂,一个人》做客青岛书城城市课堂,举办新书读者见面会暨签售会。在见面会前夕,刘西鸿接受了半岛记者的独家专访。

所谓“香颂”代表着缅怀

谈到刘西鸿,就不能不提到上世纪80年代震惊文坛的小说《你不可改变我》,“说实话,这些我都无法回忆了。回过头看当时这小说,谈艺术性的话,现在想一把火烧了它算了”。刘西鸿坦言,自己年轻时确实看了不少亦舒小说、张爱玲小说,“是不是就模仿了?很有可能”。当时有个说法叫“刘西鸿现象”,回顾当年,刘西鸿承认,《你不可改变我》带给她很深远的影响,“最大的影响就是荣誉啊,获全国小说奖后带来的荣誉更大”。

谈到写作《一支香颂,一个人》的缘起,刘西鸿透露,这本散文随笔集由近年发表在报纸专栏的300多篇作品中选出的160篇结集而成,由青岛出版社出版,“某次我在深圳短暂停留时,编辑约我开个专栏,讲讲法国事儿就行,说写什么都可以,我就答应了”。

“香颂”在法语中是“歌曲”的意思,这个词怀旧又时尚,其实是书中一篇专栏小文的题目,用作书名,自然有着特别的深意。刘西鸿在那篇专栏小文中,谈了一个下雪天的片刻感受。“我住的那个地方是海滨城市,很少下雪,那次下雪时我正巧听着一首老歌,唱歌的是在那座城市出生的人、法国大艺术家依夫蒙当(已去世)”。在刘西鸿看来,依夫蒙当自身就是一个故事,“是一段大历史,如果关于法国有‘关键词\’,依夫蒙当是其中一个”。以“香颂”为主题做书名,对于刘西鸿来说,带着缅怀的意味,“缅怀一种厚重的却转眼即逝的情感,都是那个下雪天依夫蒙当那首歌引出的”。

写作是一件很愉快的事

从《你不可改变我》到《一支香颂,一个人》,读者可以看到,刘西鸿和她的作品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事业上升期时,她去了法国。很多人感觉她似乎沉寂了,但她在“生活”的过程中并没有放弃文学方面的思考和创作,“这两本书之间我还写了一些东西,包括小说我也写过”。很多人觉得她隐去了锋芒,温润从容了许多,也许这就是成长。

从中国的南方,到法国的城市,刘西鸿的经历对写作也有着更多的触动,对她而言,“写作还是一件很愉快的事”。在向法国文化接近、靠拢的过程中,法国文化带给刘西鸿崭新的感受,“法国对我还是有‘新\’的感觉,它还是以‘新\’和‘美\’的面目吸引我。向它靠拢的过程,是一个我继续学习的过程。”

骨子里的个性没有变

采访中,说到现在看当时的作品,刘西鸿一再重申,“就是想一把火烧了它的感觉”。《你不可改变我》对她来说,应该是跨不过去但又时刻想跨过去的作品。

青岛出版社孔子书房中心副总编辑吴清波是《一支香颂,一个人》的责任编辑,谈及刘西鸿其人其文,吴清波说:“她的《你不可改变我》和刘索拉的《你别无选择》,都是上大学读过的书,印象非常深刻。刘西鸿后来去了法国,生活有了变化,但她还在写作,写了很多和法国有关的作品,有着浓浓的异域风情。”

从这部散文集《一支香颂,一个人》可以看出,刘西鸿读了大量的书,阅了大量的人,看了大量的电影。吴清波认为,和之前相比,刘西鸿看似从激情、敏锐、犀利变得温润、知性,“但她骨子里独特的个性没有变”。

吴清波透露,他曾向刘西鸿提起想再版《你不可改变我》,“这部作品已经过了版权期,如果再版应该能掀起一番热潮,但她坚决不同意。她还是那个执拗、外柔内刚、内心有锋芒的刘西鸿”。

新闻推荐

青岛台新纤维制品有限公司李静——真情真爱演绎幸福故事

李静,现青岛台新纤维制品有限公司会计。丈夫鹿佳,2002年入伍,党员,现为某部队“远望”船机电部门二班长,四级军士长。自20...

青岛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青岛,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