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 话剧《家有遗产》书写家风正能量

大众日报 2018-07-26 05:27 大字

▲话剧《家有遗产》演出现场。□记者薄克国报道◆7月17日晚,由青岛演艺集团出品、青岛市话剧院演出的原创话剧《家有遗产》在李沧剧院首演,故事以“遗产”矛盾为线索,真实地表现了平常小人物面临“家产”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利益考虑、生活态度甚至某种扭曲和荒诞。

□本报记者薄克国

讲好百姓身边故事

《家有遗产》改编自青岛本土作家连谏的同名小说,该剧由贺凯、李清蕊、傅维、滕飞等青岛市话剧院实力派演员倾情主演,故事讲述了郑家老爷子去世后,郑家儿女的平静生活突然掀起了一场遗产风暴,面对利益和亲情的考验,有人心怀叵测,处心积虑;有人博大宽爱,相互扶持。在“遗产”面前的众生相,折射了现代社会的世风和人情冷暖,演绎了普通百姓崇尚坚守的中华传统家庭美德——“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

《家有遗产》聚焦郑、马两家三代人的家庭琐事,通过“遗产”这一敏感话题,连接三代人之间的复杂情感,带领观众感悟现代家庭的亲情回归和正能量。

话剧一开场就将迎来一场遗产争夺战:父亲郑书轩突然去世,80万元的存款不知去向,原本平静的生活被打破:妹妹郑美黎怀疑被兄嫂郑家浩和马青梅独吞,为了独霸父亲留下的房子,郑美黎与何志宏施苦肉计,假离婚,结果弄假成真,郑美黎被抛弃。与此同时,马青梅的父亲马良躬意外住院,引出申请专利产品失败的秘密。郑家兄妹在经历各种家庭变故后的关系有所改善,善良忠厚的郑家浩用真诚和宽容担当起了责任,让久违的亲情温暖回归。

该剧真实地表现了平常小人物面对家庭遗产的不同态度,思考和审视家庭亲情、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记录了普通百姓人家的家风亲情传承,面对中年下岗、婚姻考验、再创业、经济压力等种种艰难,仍然坚守真、善、美的底线。《家有遗产》深刻诠释了“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的中华家庭传统美德,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

接地气有民情聚人心

《家有遗产》的创作团队可谓是“金字”招牌。总导演王晓鹰是中国国家话剧院原常务副院长,国家一级导演。他的主要话剧导演作品包括《伏生》《哥本哈根》《理查三世》等,曾获多项全国性大奖。

编剧连谏是青岛本土作家,主要作品有《门第》《家有遗产》《你是不是我疼爱的人》等。舞美设计则由同为青岛籍的中央戏剧学院舞美系副教授张华翔担任,他的舞台设计作品多次获文华奖文华剧目奖,中国戏剧节剧目奖、全国话剧汇演优秀剧目奖等。

借助国家级团队的创作力量,加上青岛市话剧院这支专业的本土演职员队伍,为该剧目创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剧中“亲情回归”的主题以及对于价值观的拷问带给观众心灵的思考与慰藉。

值得一提的是,该剧以本土化为特色,接地气的故事情节和台词,极具青岛印记的艺术元素都让观众感到熟悉又亲切。比如投影幕上的红瓦绿树,舞台上的25路站牌,台词中的华阳路房子,既让观众领略到青岛本土文化精品的魅力,也有让岛城市民再次感受温暖朴实、直击泪点的“岛城情怀”。

隔空对话时空交错

《家有遗产》里,已经去世的爷爷郑书轩在小说的叙述中很难再度回到故事里,可是,在话剧舞台上,他又“回来”了。不仅如此,他甚至还可以隔着死亡与现实的空间,和现实中的人进行“对话”。

郑书轩以灵魂的方式出现在剧中,导演用这种超现实主义的“穿越”手法完全将时空打断,将故事正在进行的纵深打破,郑书轩、郑家浩和郑小帆三代人被融入同一场景,进行灵魂间的交流对话,不留任何间隙,无缝“切入”。

尤其在开头与结尾处,这种“时光交错”的舞台呈现表达得尤为明显,收尾呼应,带给观众刻骨铭心的“亲情”感受。剧中第一幕老爷子郑书轩去世后,他的灵魂回到曾经记录着他生活的地方:伴随着带有淡淡怀旧味道的口琴声,舞台上郑家老房子里一个具有错落结构的楼梯在舞台上方矗立起来,楼梯一直缓缓延伸至舞台深处——郑书轩生前的书房,营造出时光缓缓流逝的无常之感。在这层楼梯之上,郑书轩和家人在这里再次“相遇”“对话”,进行着灵魂深处的交流。而在话剧结尾处,舞台一侧,郑小帆吹灭了生日蜡烛,和家人共同迎来了自己18岁的生日,郑书轩站在舞台另一侧,在一束追光下缓缓地走上层层的台阶,渐渐地消失在天梯口。

据悉,该剧已入选青岛市精品创作剧目扶持项目。这次首演后,将听取各界专家和观众意见,修改打磨,力争参加10月份在济南举办的山东省艺术节演出。

新闻推荐

青岛评选十佳创业明星

□记者薄克国报道本报青岛讯7月18日,由青岛市人社局、青岛市财政局联合主办的首届“青岛市十佳创业明星”“青...

青岛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