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上水平 ——学习借鉴苏浙粤发展经验系列评论之五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事关百姓福祉和长治久安。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苏浙粤的发展实践证明,民生冷暖体现发展高度,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篇需要精心书写的大文章。民生问题解决好了,城市发展才会有潜力、有活力、有后劲。保障和改善民生,就是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使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我们要站在峰会城市的新起点上谋局布篇。上合组织青岛峰会,让城市接受了由外及里的洗礼,藉此,青岛迎来全新的“生长指标”。在市容环境方面,青岛的市政、环卫、公厕、
(下转第二版)(上承第一版)绿化等城市基础设施实现了大幅度提升,违法建筑、占路经营、乱贴乱画等城市“污点”被清洗,海清河晏,绿树成荫,“洁净”与“序美”成为评价城市秩序的新指标;争奇斗艳的花卉、绿雕、口袋公园、山头公园怡人身心。夜幕下,数千座楼宇流光溢彩,这种“亮丽”与“溢彩”成为评价城市美感的新指标;令人沉醉的“青岛蓝”,让市民深切感受到政府整治污染、保护生态的力度和决心,也让这种没有杂质的“繁星蓝天”,成为评价生态环境的新指标……峰会期间,市民对市容环境满意率达到98.5%。我们要持续巩固提升峰会成果,全面改善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城市的品质和内涵,让人民群众持久享受峰会红利。
一座城市的魅力,在于风景,更在于生活在这座城市中的人。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尺度。多年来,我市始终坚持共享发展、改善民生,在财政投入、制度设计、公共服务等方面多维度持续发力,使人民群众的获得感越来越强。但是,距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民生目标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民生保障和改善还存在短板和弱项。面对新时代人民群众对民生领域的新期待,全市各级各部门必须从群众关切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在重大民生问题上下大功夫、务求实效。
一食一蔬,皆是生活。抓住热点,着力提高民生保障质量。加大财政惠民力度,让更多的改革发展成果体现在民生提标上。要加快推进一批教育、医疗、文化、体育、交通、棚改等领域的大项目,使其早日建成启用,给群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要加快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全域统筹发展和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城乡之间的民生保障差距,实现全域民生保障同步提标扩容。要完善弱势群体、困难群体关爱和保障体系,弱有所扶,让他们有尊严地生活。要努力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不断推进城乡综合整治,为城乡居民营造更加宜居的生活环境。
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就是要突出问题导向,找准症结所在,周密谋划、精准施策、用力解决。要千方百计促就业,创造更多就业岗位。要强教育,提升义务教育均衡水平,增加优质教育配置。要增收入,让城乡居民的“钱袋子”越来越鼓,不断缩小收入差距。要强健康,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努力解决好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坚决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大力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我们要积极学习和借鉴苏浙粤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努力把青岛建设成本地人留恋,外地人向往,值得更多人托付终身的现代化国际城市。
(7月17日《青岛日报》)
新闻推荐
老早就听说华为是我们国家,不,已经是当今世界的手机大王了。这次走进华为,更是让我们大开眼界,也就更要为我们的手机大王...
青岛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青岛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