蒜薹进冷库,为了卖个好价钱 仁兆镇今年5万亩蒜薹实现收入2.5亿元

半岛都市报 2018-07-20 07:04 大字

吕仁智冷库里保存的蒜薹。文/图半岛全媒体记者王晓伟半岛全媒体见习记者李珊通讯员崔汝平

距离沙北头不远的吕戈庄,这里的蒜薹已经运入冷库,一直可以销售到第二年清明节前后。据悉,今年仁兆镇有5万多亩蒜田,每亩大蒜可产蒜薹800多公斤,按照当前的市场价格,全镇农民仅蒜薹一项就可实现收入近2.5亿元。十甲村蒜农王钦彦是“高产王”,他种植了3.5亩大蒜,通过科学管理,蒜薹亩产1012公斤,每公斤卖出5.8元的好价钱,每亩收入6000多元,创历史新高。

蒜薹进冷库,储存卖高价

“我们仁兆蒜薹颜色是墨绿色的,身条长,富含蛋白、脂肪、粗纤维、维生素、氨基酸,而且糖分高,可以达到9%,吃起来不仅有辣味还有甜味。”青岛锐阳蒜薹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吕仁智介绍,由于紧邻大沽河,土壤肥沃,水源充足,适宜种植蒜薹。同时,通过科学管理,仁兆蒜薹的品质越来越好,每斤收购价比其他产地的蒜薹会高0.3元,即便如此,河北、上海等地客商也会选择来仁兆抢购蒜薹。

在青岛锐阳蒜薹专业合作社的蒜薹冷库,零摄氏度的低温可以保证蒜薹颜色始终翠绿。“蒜薹从地头抽出来,第一时间入库,这样做是为了保证水分不流失,接下来工人们要穿着棉服在冷库里重新整理蒜薹,一把一把地捆装成堆。”吕仁智说,起初仁兆蒜薹不愁卖,但种植户卖不上高价,分析原因才发现,外地客商集中收购后会入库储存卖高价。2007年专业合作社成立后,一口气建了21座冷库,对外可租给种植户、外地客商使用。截至目前吕戈庄的冷库数量达到了百余个,种植户的蒜薹生意越做越红火。

蒜薹存储量胶东地区数第一

据悉,青岛锐阳蒜薹专业合作社,始建于2010年,理事长吕仁智。辖有基地2000余亩,是一家集储存、加工、销售于一体的蔬菜流通服务企业。该社拥有8000吨恒温库及加工车间两处,其蒜薹、香菜、大蒜储存量系胶东地区第一家。该社的主营产品有:“仁兆”蒜薹、“仁兆”大蒜、“仁兆”土豆、山东无公害蔬菜等。而且,该社主营的“仁兆”蒜薹、大蒜、土豆等被认定为“无公害蔬菜”及“绿色食品”认证。青岛锐阳蒜薹专业合作社因其完备的服务体系、高质量的产品吸引了国内、外客商踊跃来社洽谈。

仁兆蒜薹在吕仁智的倡导下,从2015年起仁兆镇即开始引导蒜农打破传统习惯,蒜薹由系梢变捆把,由原来每斤收购价比全国其他地区低3毛到5毛钱,到去年每斤蒜薹蒜农至少增加了2毛钱收入。然而,这场传统农业向精品农业转型的好戏才刚开始。

“看得见的手”将精品农业扶正

“平度蒜薹虽然捆把了,但捆得还不规范。”今年在济南全国蒜薹交流会上,收购大户指出了依然存在的不足,一是捆把太大,捆的不是死扣,卸车时容易散开,造成加工蒜薹更加费工费力;二是有些农户打蒜薹故意多带叶裤和叶子;三是用编织袋装蒜薹,造成蒜薹弯曲严重,品质下降。仁兆镇党委政府闻风而动,又向蒜农发了两万份倡议书,同时向全国数千名经销商正式承诺:仁兆蒜薹“不系梢、捆小把、系死扣”!

为实现仁兆蒜薹精品化,加快破旧立新的观念转型,镇党委政府把全体干部推向一线,在各村蒜农中挨家挨户做培训,并在蒜薹田里巡回督促,同时,与蒜薹收购户及收购经纪人形成协同:对按新要求包装的蒜薹提高收购价,并优先收购。“不用再把仁兆蒜农捆好的蒜薹分开重新系了!”吕戈庄村的收购大户、锐阳蔬菜合作社理事长吕仁智介绍,光这一项,每斤蒜薹的成本就省了3毛!老吕拥有冷库,今年存货的信心格外足,目前已收购蒜薹260万斤。

仁兆蒜薹越来越完善、科学的产业链给农业转型提供了区域样本。不仅推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产供销一体化生产,同时,以产业为纽带形成较大的产业群,拉长了产业链条,并将小规模经营农户生产的产品与国内外市场衔接起来。这既是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创新,也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途径。

新闻推荐

高球少年青岛竞技本土球员闪亮赛场

半岛全媒体记者杜金城报道本报7月19日讯日前,由山东省小球运动联合会主办,山东省高尔夫球协会、青岛市高尔夫...

青岛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青岛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