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洪洁:爱由心生 锔瓷无痕

鲁中晨刊 2018-07-07 09:12 大字

■核心提示:中国有句古话,叫“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这话说的就是民间老手艺——— 锔瓷。锔瓷,就是把打碎的瓷器,用像订书钉一样的金属锔子再修复起来的技术。不过,现在知道这门手艺的人越来越少,从事这个行当的更是寥寥无几。但在口镇却有一个年轻人,偏偏被这门技艺所吸引,近几年,他在传统技艺的基础上不断拓展艺术形式,让老手艺重现活力。

□ 记者 刘华

图一

【谨记祖训 立志传承】成为“年轻的老行家”

这个年轻人名叫刘洪洁,今年22岁,是口镇赵家村人。别看他年纪不大,但在这个行业里却已摸爬滚打多年,许多人看过他的作品后,都称他是“年轻的老行家”。

为了能静心研习这门技艺,刘洪洁将工作室选在了莱城工业园一个不起眼的地方,不大的门头,若不好好看,还真不容易发现。“这门手艺最主要的是心静,在这个角落,没有打扰,有助于创作灵感的产生,迸发出创作潜能。”刘洪洁说。刘洪洁的工作室装修风格满满的中国风,桌台案几、棋琴书画将其点缀得文化味十足。一排排的架子上则摆放着他得意的锔瓷作品,这些作品以不同年代的壶、碗、杯居多,每件器具都打着“补丁”。平日里话不多的刘洪洁,一拿起他的这些“宝贝”,就打开了话匣,难掩的喜悦溢于言表。

成为众人口中的“老行家”,与他的家庭传承是分不开的,他的血液里天生就有锔瓷的基因和天赋。刘洪洁说,他的祖上就是锔匠,到他这一辈至少是五代了。从刘洪洁四五岁记事时,他就记得家中到处放满了锔瓷工具和各种等待修复的物件。“小的时候,我爷爷干活还正当年,他干活时我就在边上看。有时兴致一起,还让爷爷用扁担挑着去赶大集。爷爷的手艺不错,人们也非常尊重他。当时,我就觉得这门手艺还真不孬哩,有钱挣还有面子。看我喜欢,爷爷就边干活边向我介绍,也算是最早的启蒙了。据爷爷讲,早些年,我们家的锔瓷手艺远近闻名,南来北往的客商都知道,甚至一些外省的人都会把破损的瓷器拿到吐丝口刘家修复。”刘洪洁说。

在10岁时,刘洪洁跟着父母来到城里生活,出于对锔瓷的喜爱,隔三差五,他就和父亲一起回家跟爷爷学习。不过,刘洪洁发现,这门老手艺在慢慢消失,邻居街坊打碎的东西不再送来,爷爷也不再去赶集了。爷爷还告诉他,希望能好好学,把这门祖上留下的“宝贝”传下去。“当时,我不太懂,只记得爷爷真诚的表情。现在,我才明白爷爷的用心,传统技艺是财富,需要不断传承。”刘洪洁说。

【遍访名师 勤学苦练】走到哪儿学到哪儿,一天没忘老手艺

这门古老的手艺让当时还年轻的刘洪洁感到十分神奇。他也牢记爷爷嘱托,走到哪儿学到哪儿,一天也没忘记这门手艺。后来,刘洪洁跟随父亲来到青岛,在这里他极大地开阔了眼界,同时也访到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锔瓷技艺传承人耿海胜。在耿老师的悉心指点下,刘洪洁的技艺得到了质的提升。“以前,我局限于家族传承手艺,思路并不是很开阔。在耿老师的指引下,我的技艺得到了提高,成功率高了很多。”张洪洁说。

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有了名师指点,还需要个人努力。为了磨炼技艺,他开始游走于国内瓷器生产地进行参观学习。像景德镇、宜兴,他每年都要去好多次,每次少则几日,多则数月。“在那里,有许多来自全国各地的锔瓷高手。不同的风格、不同的技巧,让我受益匪浅。”刘洪洁说。

除了参观学习,刘洪洁还到处买瓷器,不过,他与别人不同,别人买完整的,他却偏偏挑破的。“这些年,我从外面买的瓷器有几百件,大小都有,我用来练手了。刚开始时,商店老板特别奇怪,后来才明白。”刘洪洁说。后来他又向当地的老手艺人请教,加上自己的勤学苦练,终于掌握了锔瓷的技巧。

【创新发展 淡泊名利】牢记爷爷嘱托,将锔艺传下去

在刘洪洁的工作室里,一张大桌子上摆放着各种破碎瓷片和锔瓷工具。为了让记者更直观地了解锔瓷,刘洪洁进行了现场表演。只见他左手固定瓷器,右手握着金刚钻,认真地在一个一个杯子裂缝两侧钻出小孔,再用锔钉将裂缝铆固,打碎的瓷碗经过这样的锔补后,恢复到原先的模样。“外行人都觉得只是恢复成一个整体了,其实它还恢复到了最初滴水不漏的程度。锔过的物件,一滴水也不会渗出来。这就是锔艺的精妙之处。”刘洪洁说。

锔瓷看起来简单,其实里面全是门道。刘洪洁说,锔瓷的每一步操作靠的都是练出来的手感。锔钉孔的深度要控制到毫米,完全靠经验,用力不能大也不能小,深度也要掌握好,否则就会失败。每一件修复的瓷器,都要经过定位点记、打孔、锔钉、补漏等复杂的修补。另外,锔瓷不仅是为了修复瓷器,锔瓷本身就是一种装饰。“现在许多人并不是为了修复,而是为了美观。有的客户就故意把瓷器打碎让我来修复,这时,我就会根据裂痕的走向来设计图案,打造适合的锔钉。有时我会把锔钉锔出梅花的样子,有时我还会用铜片设计打造不同的吉祥图案锔在上面。”刘洪洁说,“锔瓷在某种程度上其使用价值渐已湮灭,但艺术价值正被挖掘。”

刘洪洁说,随着他的锔瓷技艺越来越纯熟,找他的人也越来越多,有莱芜本地的,也有外地的。粗略算下来,一年要锔瓷器、陶器、砚台等二三百件,最小的有比拳头还小的紫砂壶,最大的有长近两米的瓷屏风。

对刘洪洁来说,锔瓷纯属喜爱,他的一年收入并不高,但只要维持生活就好。刘洪洁说,他最大的愿望就是牢记爷爷的嘱托,将锔艺传下去。

图二

图三

图一:刘洪洁准备打制锔钉

图二:刘洪洁向朋友介绍锔瓷技巧

图三:刘洪洁正在修复瓷器本版照片□记者 刘华 摄

新闻推荐

鼓励企业参与职校股份制改革

为加快推进青岛市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深化产教融合发展,助力新旧动能转换,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深化产...

青岛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青岛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