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多个名字 1000多份大爱

青岛早报 2018-07-05 06:17 大字

“人生百年,匆匆奔忙在路;士农工商,终将归于黄土。生时有远大追求,不甘庸庸碌碌;去日留谆谆嘱咐,愿把遗体捐出。器官细胞,再为科学服务。 ”这是青岛作家纪宇为奉献林创作的《奉献林赋》。2004年启用的位于福宁园的红十字生命奉献林 “住”着1000多名岛城的遗体、器官、角膜捐献者,每个名字的背后都有一段感人的故事,其中有岛城市民敬佩的沈福彭、束星北等捐献者先驱,也有曾感动大家的小杨帆、杨占奇等,藏在这里的感人故事很多……小九月的名字也将在明年3月份镌刻到纪念墙上,供家人以及社会各界缅怀。

九月将“入住”生命奉献林

从福宁园公墓入口处往里走几分钟,转过一个弯,掩映在一片苍松翠柏下的就是青岛红十字生命奉献林。这里是国内首个专为捐献者设立的纪念场所,青岛市所有遗体、器官、角膜捐献者都能将名字永久镌刻在这里。“九月的名字将在明年3月份,和今年所有捐献者一起镌刻到纪念墙上面。 ”青岛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介绍,按照统一的规范,每年3月份,红十字会将落实捐献者家属意愿,请专业人员将上一年度所有捐献者的名字镌刻在纪念墙上。

长10多米、高近2米的纪念墙,墙体采用暗红色光面的花岗岩,分成10多块一字排开,其中近半的墙面上已经刻满了捐献者的名字。纪念墙的一侧还题有 “人间有爱赠夏花,静美无言化永恒”几个字,表达了对捐献者的敬仰。这里成为捐献者家人寄托对亲人思念的地方,每来一名捐献者的亲属,都会到这刻满捐献者名字的纪念墙前先找到自己亲人的名字,然后用手触摸一下这个名字,再用手机或者相机拍下来,还有些捐献者的名字边上,被亲人粘上一只彩色纸折成的千纸鹤,表达思念。

6月22日和27日,九月的妈妈两次来到这里,她表示,以后每次想九月了,就会到这里来“看望”她。

让“奉献的约定”永远光彩

“奉献的约定”雕像,是岛城前两位遗体捐献者沈福彭和束星北握手的情景。 “看到这组雕像,听了他们的故事,很多市民都会感叹。 ”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介绍,这两个人目前也都“住”在生命奉献林里,见证着岛城的遗体、器官、角膜捐献事业。

“每次来看望父亲,都看到这组雕像被擦得一尘不染,我心里很宽慰。 ”沈福彭的女儿沈华曾告诉记者,沈福彭和束星北生前是好朋友,两人曾经有个“捐献遗体用于医学事业”的约定。上个世纪70年代,束星北和沈福彭都被打成“右派”,在当时的青岛医学院“改造”。束星北负责打扫卫生,沈福彭负责整理解剖教研室的标本。一次,两人聊起当时供学生做研究的人体标本稀缺的现象,就做了一个约定:去世后捐出自己的遗体,让学生们做研究,也希望他们的行为起个表率作用,让更多人加入到自愿捐献遗体的行列来。

如今“奉献的约定”这组雕像在生命奉献林里已成为一个标志。 “我们每天都会擦拭这组雕像,让他们永远光彩。 ”福宁园的工作人员说。

“我们工作人员每次走到这里都会向这些奉献者们鞠个躬。”福宁园公墓工作人员郑鹏告诉记者,公墓无偿捐献出这块地建设生命奉献林后,他们同时也担负起了这里的养护工作,工作人员每天都来这里巡逻,定期养护这里的树木和绿地,每年光用在养护上面的资金就要10多万元。

“平常经常有志愿者或捐献者的家属来拜祭,这里是整个公墓里来人最多的区域。 ”郑鹏告诉记者,特别是清明节前后和过年,很多单位组织来献花,也曾有角膜的受捐者从外省赶来拜祭捐献者,包括福宁园的工作人员,每周都会拿一枝鲜花放在奉献林的石碑前,让这里的捐献者们能感受到关爱。

【幕后】

电子屏“讲述”捐献者故事

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介绍,2004年4月,在市红十字会和市民政局的努力下,福宁园公墓无偿捐献1500平方米绿地,建成了全国首座志愿者捐献遗体、器官、角膜者纪念林——青岛红十字生命奉献林,为捐献志愿者提供一处公共纪念场所,成为青岛市爱国奉献教育和社会功德教育基地。

“奉献林设立之初,捐献志愿者每人可认领一棵树,实施捐献后,亲人可以将捐献者的遗物或遗发等安葬在树下,并且立碑作为纪念的地方。”市红十字会三捐献办公室张少芹处长介绍,随着岛城捐献者的增多,到2008年,奉献林里的200多棵纪念树已全部认领完毕。原有的奉献林已经远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奉献者认领纪念树的需求。“由于市区已经没有可用的土地建设生命奉献林二期,将二期建设到郊区也会给捐献者家属或捐献志愿者缅怀他们带来很多不便。 ”张少芹说,最后经过多方论证,决定在一期基础上建设二期,设立捐献者纪念墙,将捐献者的名字刻在墙上,一样可以起到缅怀的作用。

“二期的设计能刻下4000个名字,当时预计使用10年,随着遗体、器官、角膜捐献越来越被人们认知,现在看近几年就要再扩建。 ”市红十字会副会长牛素梅告诉记者,在纪念墙上铭刻下每个捐献者的名字,这种方式更具纪念的文化氛围,也符合捐献者大爱、奉献的精神。

市红十字会和福宁园还将在奉献林设置一处19寸的触摸式电子屏幕,可播放捐献者生平和捐献事迹,并具备一定的网上祭奠功能。 “电子屏常年点亮,来祭奠的亲人或这元这可随时找到捐献者的名字和故事。 ”福宁园工作人员介绍,里面收集了捐献者的故事,后人在电子屏上点击捐献者的名字,就能看到捐献者的生平介绍和捐献的故事。

【故事】

老板每年到奉献林“看”员工

“这里面最让人感动的是一家饭店的老板,每年他都带一些员工一起来奉献林,除了看望他们的同事杨占奇,还义务清理奉献林里的垃圾。”福宁园公墓工作人员说,杨占奇是岛城市民比较熟悉的人,他2006年底因一场车祸去世,家人帮他把眼角膜捐了出来,他也成为岛城第一个捐献眼角膜的人。 2007年1月20日杨占奇“住”进奉献林,酒店的老板和员工就开始每年来 “看望”他。

“杨占奇是我们的好兄弟,每年4月5日我们去拜祭他,一方面是替他父母看望好儿子,再就是我和同事们来缅怀一下给我们树立好榜样的好同事。”记者曾采访青岛古街人家管理公司的总经理金一,他告诉记者,受到杨占奇的影响,奉献林已经成为他们公司的一个爱心基地,新来的员工都会来看看这名老员工。2007年初的时候,金一还联合市红十字会成立了 “杨占奇光明救助金”,用来救助贫困的遗体捐献者。

“杨占奇的故事的确感动了大家,我们也都在市红十字会登记,愿意捐出自己的角膜。 ”金一说。

【延伸】

每年3月30日定为捐献者缅怀纪念日

为缅怀纪念青岛市遗体、器官、角膜捐献者,在全社会倡导“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宣传广大志愿捐献者的高尚情怀,从2016年起,青岛市将3月30日确定为全市红十字遗体、器官、角膜捐献者缅怀纪念日。每年的3月30日将组织遗体捐献家属和有关单位以及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启动为期一周的“清明节—缅怀纪念捐献者主题活动。市红十字生命奉献林、市红十字生命奉献展厅、市眼科医院红十字眼库等将对社会开放一周,为社会各界追思缅怀纪念活动提供服务。

本版撰稿摄影 记者 孙启孟

新闻推荐

26路、228路增发“洗海澡区间车” 每逢周末增发两班,车内设有急救药箱

半岛全媒体记者马正拓通讯员韩尧钰报道本报7月4日讯近日,半岛记者获悉,从7月7日起至8月31日,青岛公交26路、22...

青岛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青岛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