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外在条件,单身青年更讲感觉

齐鲁晚报 2018-07-03 02:49 大字

本报记者范佳

“谈恋爱、结婚太难了,我知道我要的很多,但就是不想将就。”这是济南大龄女青年张晓晨的内心独白。和她一样,不少单身青年也在择偶的路上艰难前行,与父辈不同,他们更注重内心的匹配,同时也面临着主动性差、恐惧婚姻、缺乏爱的能力等多元困境。

青岛市妇联曾组织专业团队开展了大龄单身青年婚恋状况专题调研。调研结果显示,在青岛市26-40岁人群中,大龄单身青年呈现出明显特点:年龄段相对集中,28-30岁居多;学历层次较高;男性单身者中农民工的比例很高,女性单身者多为白领(国家公务员、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教师、医务工作者等)。

青岛市妇联分析,当前处于婚恋期的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到大很多事情都由父母包办,缺乏独立生活能力,甚至爱的能力,在与异性交往中不积极、不主动,在爱情来临时把握不住,在面对恋爱挫折时又不知所措。

国家二级心理师、槿里社交实验室创始人徐力就倾听过许多单身青年寻觅缘分时的苦恼。“有很多年轻人不知道怎么去爱。”徐力举例,有位相亲十年都没有成功的男士,尽管个人条件十分优秀,但他无处不在流露的优越感,让人很难接近。比如与相亲对象见面时,他会让介绍人帮他查好去约会地点的路线和乘车方案。

“还有的父母不愿放手让孩子经历挫折。有的女孩都快三十岁了,所有的相亲对象都由母亲张罗挑选,相亲见面也由母亲骑电动车送去,自己的自主性很差。”徐力说。

还有不少单身青年的结婚障碍源于对亲密关系的恐惧和没有自己的时间。参加过徐力组织的活动的一位男生,从小在不够和睦融洽的家庭中长大,交女朋友很难超过半年。还有一位优秀的女生,工作时间从早上九点到晚上九点,很少有休息时间,回到家累得连烧一口开水的精力都没有,更难结识异性。

徐力还发现,当代父母的期待和单身青年的个体需求有着明显的冲突,两代人的幸福观念差距很大。年轻人也逐渐与传统的婚配模式抗争,除了外在的条件外,他们更讲感觉、聊得来。

今年5月,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和“青年之声”婚恋服务委员会联合发布《当代青年群体婚恋观调查报告》,《报告》显示,青年择偶更注重“内在的匹配度”,近七成青年择偶“愿等待不愿将就”。在单身的原因这一项中,高居首位的是“生活圈子太小”。相对比传统观念中的“门当户对”,当代青年择偶呈现更加多元化特点,更注重“内在的匹配度”。

新闻推荐

家门口就能轻松看上“专家号” 西海岸新区建全国首个“健共体”试点,百余位专家下沉基层坐诊

半岛全媒体记者陶琳徐军报道本报7月1日讯今年5月底,西海岸新区启动全国首个新型“健共体”试点工作,西海岸新区人...

青岛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青岛,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