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人的啤酒往事
不少外地人认为,青岛人个个能喝酒。其实这是误解,因为青岛人并不都是大酒量,即使能喝酒也是以喝啤酒为主。
我觉得,青岛人爱喝啤酒,与始建于1903年的青岛啤酒厂有很大关系。近水楼台先得月,一代代青岛人就这样与啤酒相伴,走过了一百多年的岁月。而今,青岛啤酒早已成为世人皆知的品牌。
有人分析,青岛啤酒之所以好喝,是好在原料、工艺、水质方面,青岛人已经习惯了这种口感。
上世纪90年代初,我坐船到南方出差,途中与同行的伙伴打扑克消磨时间,买了一捆外地啤酒,谁赢了谁喝。没想到那种啤酒口味怪异,赢家喝了一杯就草鸡了,规矩就改为谁输了谁喝。输家喝过几瓶也咧嘴求饶,坚决不喝了。下船时,没喝完的啤酒被我们遗弃了。
在计划经济年代,青岛啤酒是紧俏商品。每年春节和国庆节,供应青岛市民每户五瓶,一瓶五毛八。我父亲不喝酒不吸烟,但每逢节日,他都会先把供应的啤酒、香烟买回家。这是大多老百姓的习惯,对供应的东西格外珍惜。除夕,一家六口吃年夜饭,尽管都不会喝酒,还是要营造节日的气氛,打开一瓶啤酒。我当时对啤酒的感觉只是苦涩。
上中学的时候,我第一次喝鲜啤酒。邻居李哥大我四岁,已经工作了。他约我到一浴洗完海澡,带着我去了劈柴院。酒不单卖,一份菜带两碗酒,酒两毛一碗,一碗一斤。他要了四碗,我说不会喝,他说:“没事,你就喝一碗可以吧? ”或许是游泳累了渴了,我端起碗喝了一大口,一股凉爽传遍全身,苦涩中竟然还带点香,不知不觉一碗酒喝完了,感觉有点轻飘飘的。他喝了三碗酒,似乎还没尽兴,我俩一人又喝了一碗。自此,我对啤酒产生了好感。
中学毕业后我下乡插队,与知青和社员也喝过几次酒,但都是苦辣的廉价白酒。两年后我回城就业,在工厂干壮工,从事体力劳动。六月份的一天,工厂组织青年工人到郊区支援麦收,发给每人六毛钱午餐补贴。傍晚回到市内,我们找了个到小饭店,把各自的午餐补贴凑在一起,热热闹闹地喝了一顿鲜啤酒。
70年代末,我喜欢上了拳击,没事就比画几下。厂里有几个青年也喜欢拳击,其中一个提出要和我比试比试,输家请客喝啤酒。结果他败了,又要比试游泳。第二天下班,我们十一个人骑自行车到了一浴。规则是我俩游到防鲨网,谁先回来谁赢。我游回来很久他才上岸,这下他服输了:“我请客,你订饭店。 ”我也没客气,直接点了传说中的青岛饭店。那天,大家喝了两桶散啤,总共八十斤。考虑到回家要扛自行车上六楼,我喝到第九碗时不想喝了。他们说:“没事,你接着喝,俺替你扛车子! ”我又喝了两碗。喝到饭店关门后,一帮人推着自行车,晃晃荡荡吆吆喝喝地从中山路走到台东八路,他们替我把自行车扛到楼上才离开。
后来,散啤不用大碗盛了,改用玻璃罐头瓶,大街小巷随处可见。从90年代开始,瓶装啤酒敞开供应了,饭店里卖鲜啤也不用带菜了,路人口渴或者走累了,进到小店或者在露天摊位坐上片刻,一碗啤酒下肚,既解乏又惬意。
现在,青岛不仅有高大上的啤酒节,还有平民化的营口路啤酒街、四方啤酒街等等。到啤酒街喝酒的不仅有青岛人,还有外地人和外国人。可以说,青岛啤酒每天都在迎候着四海宾客。
能够生活在美丽的青岛,守着红瓦绿树碧海蓝天,一年四季喝着凉爽清香的鲜啤酒,安静地回味过往的酸甜苦辣,检视世间的爱恨情仇,是一种悠然的生活状态,也是人生之幸事。
新闻推荐
序号1相关房屋权利人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被征收房屋地址明霞支路9号56户补偿决定书编号货币补偿金(元)(货币补偿方式)青...
青岛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