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临近 家长别当“焦虑族”

青岛早报 2018-06-20 07:44 大字

[摘要]期末考试临近,考生忙着准备考试,家长为学生做好“后勤”保障。记者采访了解到,不少学生出现“考前综合征”,而不少中小学生家长也会出现考前焦虑、精神紧张等情况,为此,早报特别邀请岛城心理教师,为考生及家长支招应对考试前的特殊时期。

■场景一

学生备考 家长坐不住

张女士家孩子上初二,刚参加完“小中考”,准备接下来的期末考试。“孩子小中考那几天,我就感觉挺紧张,孩子在家里复习,我在外边也坐不住,老是想看看孩子复习到什么程度了,但又怕打扰孩子。”张女士说。端午节假期几天,她只是带着孩子出去玩了一天,其余两天时间都是在复习和辅导班中度过。 “期末考试马上到了,孩子要加紧复习,我心里特别紧张,老是担心孩子发挥不好,会影响情绪,影响他接下来的学习。 “张女士说,自己虽然紧张,她还不敢在孩子面前流露情绪,生怕会影响孩子复习。

分析>>>

以平常心和孩子沟通

“这是孩子考试前家长中常见的一种焦虑现象,孩子考前产生压力是正常的,带着压力去考试往往更能发挥出孩子的潜力,一点焦虑感都没有反而是不好的。 ”青岛58中心理特级老师王克伟告诉记者。“孩子身上的过多压力和焦虑感很多来源于家长的‘功利心态\’,因为自己的面子和‘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从小对孩子提出强烈的、过高的要求而忽视孩子的感受。家长内心的焦虑即使自己藏得再好,也会通过动作行为和言谈举止转换成情绪,最终传递给孩子。 ”王克伟说。 “很多孩子一跟家长说话就难受,不爱跟家长交流,学习的时候把门关得死死的,多数是因为家长的这种焦虑传递给了孩子,使孩子觉得不舒服。 ”王克伟说。

“针对家长这种想和孩子交流但又怕打扰孩子的心态,我给出的建议是家长应适当地提醒孩子,让孩子顺其自然的学习、成长。 ”王克伟说,“绝大多数的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是努力的,但有的孩子由于家长的过多干涉导致学习很被动,处于 ‘不管就不学习\’的状态。因此家长应该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多让孩子规划自己的学习生活。 ”家长一定要放平心态,用平等的态度和孩子对话,给他们提出建议,尊重他们的想法。例如有的孩子会主动觉得自己学习底子弱,要去报辅导班学习,这样的效果一般不错;但有的家长不和孩子商量强行报班,最后只会事倍功半。

■场景二

情绪暴躁家长也无奈

到了期中、期末考试,市民王先生的孩子就像变了个人一样。“孩子只要一到考试前两个礼拜,人就变得很暴躁,家里面都不能跟他好好说话,和个火药桶一样,一点就着了,跟我们大吵,我和妻子都很无奈。”王先生说。平日在学校里,孩子是也很有礼貌,和老师同学能够友好相处,一到快考试,跟他人的关系也会变僵。“有一次考试之前为了一道题的解法跟一个好朋友大吵,事后孩子也觉得很懊悔,包括在家里吵完之后孩子也觉得自己做错了,但就是无法控制自己的脾气。”王先生告诉记者。

分析>>>

转移注意力合理引导

“有的孩子遭遇考试焦虑和压力时,这种情绪会转化为内在压力,最终影响到的是自己,具体可能体现在身体不适和心理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例如刚才分析的在考试中注意力无法集中的情况就属于内在压力。 ”江晶说,“还有一种情况,属于向外张扬类型,即遭遇到考试焦虑和压力时,会将这种情绪转移到身边的人身上,最终对身边的家人、老师、同学、朋友等造成伤害。”这个案例里孩子就属于遇到压力向外张扬的类型,身上出现的是焦躁现象。内在压抑和向外张扬的类型跟孩子先天的性格是有关系的,针对不同的现象,要对症下药,帮助他们纾解压力。“在和这类孩子沟通时,要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探清在他们心中考试的意义是什么,对待考试他们的态度又是什么。”江晶说,“考试焦虑的形成和过多压力的来源主要是自己、家庭、和环境这三方面,让他们弄明白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情绪是很重要的,明确原因,才能更好的沟通以及进行自我调整。 ”

“在孩子想要发火的时候,可以教他采取‘冷处理\’的手段,去做别的事情转移注意力。比如在特别想发火的时候,就默默数十个数,控制自己的情绪。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很多都不够成熟,还不能非常理智地控制自己的脾气,这种焦躁的情绪需要通过家长老师的引导,让他们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 ”江晶说。

■场景三

考前紧张肠胃不舒服

学生婷婷今年读初一,最近几天她在加紧备考,只是备考的效率远不如平时。 “自己也知道有考试紧张的情况,就是一到了考试就做什么都没有兴趣,也不愿意吃饭,甚至连玩都提不起兴趣来。 ”婷婷说,有时还会因为考试出现身体不适的情况。

分析>>>

应注重过程 淡化结果

“这属于典型的考前焦虑压力大,有两个主要原因:一个是‘心理饱和\’,即长时间重复做单调的事情导致的身体不适;另一个是‘高原反应\’,就像是爬山很久遇到一个坎需要扎营停歇一样。学习拼得太久,到了一个比较极限的状态,也需要休息一下。 ”王克伟分析。“这种情况常出现在中学里成绩最好的孩子身上,他们由于自我、同学、家长、老师等多方面的印象和要求,会特别想取得好的成绩。但是这种过高的期待可能会适得其反,使压力变大,学习效率降低,导致身体出现不适等状况。 ”王克伟说。

“解决这种问题,可以通过调节学习、娱乐、体育锻炼在生活中的比重来改善。”王克伟说,“家长在听到孩子反映自己出现肚子疼等身体不适的症状等,不要觉得孩子是在装病。这种心理性疾病去医院往往查不出什么身体上的结果,家长需要做的是帮助孩子减压,宣泄情绪。比如带孩子去爬山,在山上喊一喊;或者带孩子去一起唱喜欢的歌;亦或是让孩子去跑跑步,出出汗洗个热水澡,释放压力。 ”

■场景四

考试老想去厕所影响发挥

“我平常学习的时候都挺认真的,有什么问题也会及时请老师答疑 ,考试之前都会学习到深夜,但就是一到考试的时候,就坐不住。 ”正在读初二的学生韩明说。他告诉记者,自己在考试的时候总是想去厕所,有的时候一个小时就能去两三次。回来后也坐不住,老想着看看墙上的表,或者是在草稿纸上乱涂乱画等。

分析

自信面对考试

“这个情况的出现往往是由两个原因导致的。 ”青岛26中心理老师江晶告诉记者。 “一种是受到以往的成绩影响,比如有几次考试发挥不好的经验,就产生了心理的挫败感,从而无法直面考试带来的压力。另一种是来源于家庭的压力过大,可能是看到父母平日对自己的辛勤付出与殷切期待,觉得‘因为我考试中无法集中注意力等原因导致的考试失利不会让父母特别失望\’。 ”江晶说。 “出现这种情况的,很多是内心细腻敏感的孩子,心理活动比较丰富。一般来说,我们老师会劝导他们在考试方面不要想得太多,去制定一个很详细的学习计划,一天当中就只按照计划里写的去做。用这种手段让他们情绪平稳地正常复习,从而缓解紧张焦虑的压力。 ”江晶分析。

“家长还可以通过心理暗示等手段让孩子放松,建立自信心。 ‘考的全会,蒙的全对\’、‘我准备好了\’等励志口号,其实都是在无形中帮助孩子提高心理自信程度,让他们迈入考场的时候能够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接受考验。 ”江晶说。

本版撰稿 记者 王世锋 见习记者 吴玥琛 本版图片为早报资料图片

新闻推荐

峰会“同款”剪纸带回家

早报讯昨日,“记忆市北非遗传承”民间传统艺术展示在兴隆路街道社区小广场举行,该街道擅长剪纸、烙画、版画、面塑、篆刻、...

青岛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青岛,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