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眠,是为了唤醒自己

青岛早报 2018-05-15 04:57 大字

5月13日,西西弗书店联合北京磨铁图书,在青岛海信广场西西弗书店举办了高铭《催眠师手记》第二季新书分享会。作者高铭曾写出国内第一本精神病人访谈手记《天才在左 疯 子 在 右 》。2013年起,高铭持续深入催眠诊所、心理诊所获取第一手资料,推出《催眠师手记》系列,用一个个真实案例,直面当代人的心理底线,寻找现代都市人的心理共鸣。

打破“正常”和“不正常”的简单标准

高铭曾说自己是客观的 “社会观察者”,《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和《催眠师手记》系列便是他对这个社会两个不同群体的观察记录。 《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写的是精神病患,是“非常态人类”的“常态精神世界”;而《催眠师手记》系列着重展现的,则是“常态人类”的“非常态精神空间”。 《催眠师手记》中各个案例的主角,就是生活在我们身边的普通人,他们无处不在,所以他们各自面临的问题更加值得我们关注。

在接受采访时,高铭曾说,他希望每个人打破用“正常”和“不正常”的简单标准去划分人群的思维。在《催眠师手记》系列中,这种观点得以延续并深化,透过这些正常人的案例,可以发现,其实一个人的精神世界未必如自己以为的那样,里面有太多自己完全不知道的东西。

打造美剧式的纪实推理档案

真实的催眠师的工作既不神秘,书写起来也不好看,一个人心中的逻辑分析、自说自话,会很无聊,所以高铭把这份一个人的工作拆分成两个人的组合:催眠师+心理分析师。高铭用第一人称催眠师“我”的形象出现,与心理分析师的交流碰撞往往能激发、表达出更多东西,那种潜移默化的逐级递进,透过现象发掘本质的细腻揣摩,极有层次感地表达和透露出催眠的真实奥秘。

由于书中案例取自真实生活,原型都是生活在我们身边的普通人,所以作品中将许多案例原型的身份、背景、细节、特征全部打乱,再经过拼图一般的重新处理后创作成书,以此尊重原型受访者的隐私。这种破坏之后的再创作,既保留了纪实档案的真实性,同时又增加了如推理小说般的故事性。而高铭也有意顺应这一风格,将《催眠师手记》打造成季播剧的系列形式,每季10余个故事,陆续出版,让读者就像在追一部出色而有趣的美剧。

[作者的话]

一只眼睛看世界一只眼睛看自己

“观察这个世界,用一只眼睛就够了,另一只要用来多看看自己。”通过大量卷宗的心理分析和催眠案例,高铭发现,在这个所有行业都企图影响受众心理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人无法知晓自己的真心。“我们通常会问别人:你觉得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催眠师手记》这本讲述催眠案例的书,就是希望写出当代中国人的精神紧张,还原现代人心理问题背后隐藏的困惑和煎熬,引发我们去思考他人与自己的关系、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希望读者看了之后,能多把自己的内心摆在镜子前好好看看,了解自己,才能和自己好好谈谈。有些事情钻不钻牛角尖、较不较真,其实更多的在于要不要和自己和解。所以,催眠不是让人沉睡,催眠的目的是把人唤醒,唤醒之后和自己好好谈谈。 ”

记者 单蓓蓓 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336瓶拉菲拉图等夹藏集装箱

青岛海关查获走私高档红酒

青岛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青岛,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