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小板房,今朝“大社区” 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本报带您回顾湛山街道社区建设成长之路

半岛都市报 2018-05-11 06:39 大字

文/图半岛全媒体记者李晨

时代洪流滚滚而来,不断推动着现代都市文明向前发展。从小板房、“寄居屋”到1000平方米以上的办公楼房,从服务较为单一的居委会到集党务、政务、文化、养老等于一体的综合性党群服务中心……站在改革开放40周年的历史性节点回望,我们惊讶地发现,短短几十年时间,湛山的社区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正是这些变化,赋予了新时代湛山腾飞的力量,为广大的社区居民打开了一扇通往幸福生活的大门。

◆雏形

小板房里的居委会

相关资料显示,我国社区建设的真正开端是在1986年,那时国家民政部提出在全国开展社区服务。上世纪90年代初,青岛市的教育、文化、科技、卫生、公安等政府部门的工作纷纷向社区延伸,社区正在成为城市的社会基础平台。1996年后,社区建设在市南区普遍开展起来,随后其他各区纷纷跟进,岛城社区建设进入普遍推广和深入发展阶段。

“我第一次接触社区居委会是在2002年秋天,那时我刚从青岛教育学院退休,去居委会办老年证。”盐城路社区居民陈祥泰说,“当时社区居委会的办公点就在镇江南路11号院里,是个简易塑料板房,白色的墙面、蓝色的屋顶,顶多也就十平方米大,我进去没地方坐,只能站着,里面有1张桌子供工作人员用,靠近窗台附近有一排长凳。”那时的陈祥泰心想:居委会有这样一个办公点大抵也就可以了,因为这里似乎没有很多公事要办。

正如陈祥泰所说,当时湛山街道的社区居委会大多在小板房或出租屋办公,并且工作人员数量少、文化水平不高,可办理事项单一,很多居民对社区没有清晰的概念。

2003年末2004年初,湛山街道8个社区合并为4个社区,伴随着新一届社区换届选举的进行,湛山在市南区率先完成社区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全青岛瞩目,居委会也纷纷换上了50平方米以上的大房子,新湛二路社区(今湛山社区)搬到了新湛二路9号的套三房,盐城路社区则搬进了盐城路19号院的套二带厅房……

◆蝶变

社区不再是“大妈主场”

湛山街道的社区真正焕发出勃勃生机的时刻应该在2007年以后。4个社区陆续搬进了1000余平方米的宽敞楼房,每个社区门口都统一悬挂蓝底白字匾额。推门而入,各种服务窗口映入眼帘,还有功能齐全的居民活动室、多媒体议事厅、图书室等,有的社区还装有无障碍电梯,时尚便捷。

“蝶变”不止于此。打破人们“居委会里都是大妈”的传统观念,如今湛山的社区“两委”班子愈加年轻化,参与社区活动的居民也呈现出老中少各个年龄段都有的丰富层次。据了解,今年湛山街道4个社区选举产生的新一届社区居委会成员共20人,35岁及以下占比35%,拥有大学学历的则占50%。其中,湛山社区居委会主任辛凯还是一位年轻的“85后”小伙,家住湛山的他不仅学历高,精通计算机多媒体等技术,还拥有4年社区工作经验,是一位极具创新精神的“小巷总理”。

去年以来,湛山街道深入推进街道社区管理体制改革,4名街道副处级干部、部分事业编人员以及党组织关系转接等33项服务事项也都下沉到社区,社区党组织的政治功能、服务水平得到全面提升,社区党建阳光逐渐照进了楼宇、商圈以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心中,湛山首创的“主题党日+”、红色驿家等模式也大放异彩。

治理方式越来越“智慧”

小社区有大智慧,“秀外慧中”是不少居民对湛山街道社区的评价。掰着指头数一数,如今各社区里活跃着“创意咖啡”“竹蜻蜓”、12349便民服务中心等50多个社会组织与服务团体,他们凭借自己专业化的服务吸引众多老中少参与社区生活,享受各种来自家门口的便利。几乎每天,社区都门庭若市,成为居民融入城市建设的一扇窗口和一架桥梁,“四社联动”焕发独特魅力。

据了解,为确保街道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去年湛山还率先试水社会组织第三方评估与管理,对每一个服务项目进行评估、监督、管理与培训,努力让服务贴合民需,落地生效。坚守6年的“民情日”更让社区居民拍手点赞,每月20日~25日居民代表、社区主任、街道办领导等便齐聚社区、片区或楼院广场,就百姓难处现场拍板讨论落实解决方案。

最近几年,湛山的社区还迈上了“互联网+”的快车道,不仅开设了独立的微信公众号,还借助“智慧湛山”项目的力量,给社区几位80岁以上的独居老人戴上了可打电话、定位、量血压的智能手环,让社区党员打开微信点一点就能找到支部之家,让“小红帽”发现楼院隐患动动手指就能上报解决……

“今天的社区已经不再是一个小板房那么简单了!”回望这十几年时光,陈祥泰感慨道。

◆讲述

社区“小人物”的幸福人生

说起现在的社区生活,今年9岁的小学生淳于金琳感恩在社区“竹蜻蜓”开心学吧里结识了许多好朋友;今年32岁的“创客”陈宇感谢红色驿家让他感受到了创业的快乐。

“咱们的社区里有杨桂芝调解室、白桦林文学社、宫志芳小院、自防队员‘小红帽\’,还有三个朋友烘焙室这个小网红!”家住东海一路的纪秀琴在退休后走入社区,成为片区党支部书记、楼长,生活充实快乐。盐城路社区常青藤模特队队员、舞蹈培训班老师邵军燕则感谢社区这片文化热土孕育了她舞蹈的灵魂:“你看,湛山绣吧、民俗大集、社区嘉年华、邻居节,还有遍地开花的惠民课堂,雅俗共赏!”

而因为秀湛路社区陈雪梅民俗工作室的开设,年逾八十、双手颤抖的社区老人王士霞爱上了剪纸,还在报纸上发表了作品;因为社区里免费的智能手机培训班,家住湛山社区的李瑞敏玩转了微信,还学会自制“表情包”……他们都是现代都市生活中最为普通的一员,如今在湛山街道的社区里创造出了不一样的精彩人生。

[时代印记]

新闻推荐

EAP本质安全园区“花落”新河化工基地

半岛全媒体记者禚佩佩通讯员王相辉“在车间里,应当戒骄戒躁,互相关怀,安全第一,不片面追求产量……”5月9日,在新近投产的青岛润农化工有限公司包装车间里,该公司安全总监王跃飞正在对员工进...

青岛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青岛,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