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针走线绣出新生活

青岛早报 2018-05-08 06:13 大字

在台湛路社区服务中心二楼,有一间很特别的制作间,这就是鹿青的工作室。走进其中,就像是回到了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也像是回到了记忆中的奶奶家、姥姥家,那种浓郁的乡土气息和亲切感扑面而来。墙上挂的、桌上摆的、案子上堆的,全是令人爱不释手的老物件:有布艺的灯笼,花布做的耳枕,可爱的南瓜笸箩,憨态可掬的动物玩偶,还有各式各样的盘扣……“现在已经没有多少人会做这些东西了,即使有,也得是古稀以上的老人了。 ”46岁的鹿青说,“我喜欢这些老物件,喜欢那针脚里散发出来的劳动韵味和生活气息,所以我想把这些民间的小手艺传承下去。 ”

姥姥是她的“启蒙者”

鹿青的手艺是跟着姥姥学的。她的姥姥原是高密人,后来迁居到青岛,住在老沧口一带。姥姥35岁丧夫,之后一直没有再嫁,带着惟一的女儿过日子。在那些艰苦的岁月里,姥姥不但没有意志消沉,反而把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小时候,鹿青的父母是国营厂的工人,经常要三班倒,于是姥姥就担起了照顾她和妹妹的重任。姥姥不但是鹿青最亲近的人,也是她生活的启蒙者。

姥姥心灵手巧,是个远近闻名的手艺人。她会裁剪缝纫,会描样绣花,会做各式各样的面点,还会唱戏。那时候,街坊邻居做衣裳,或是家里有红白喜事,都会请姥姥帮忙。经常有人拿着布料来请姥姥赶制新衣,说是第二天出门要穿。无论姥姥有多忙,第二天一早,鹿青准能看到一件新衣挂在墙上。

耳濡目染,鹿青很小就喜欢跟着姥姥学手艺。姥姥绣花,她就帮着理线;姥姥做盘扣,她就帮着“缲条子”;姥姥做面食,她就帮着揉面……小学二年级时,鹿青绣的鞋垫、枕套、门帘就已经有模有样了。

自学成为一名律师

在姥姥营造的温馨生活里,鹿青慢慢地长大了,一些美丽的梦想也在她的心里生出了根。“小时候我想当个裁缝,像姥姥一样给别人做衣服;后来我又爱上了戏曲,但因为没条件去学,所以就放弃了;再后来我又想当律师……”鹿青细数着曾经的梦想。高考的时候,她一心想学法律专业,将来当一名法官或律师,为社会主持公平和正义。没想到阴差阳错,她被一所师范院校的政治专业录取了。很多人都觉得政治专业枯燥无味,可鹿青却非常喜欢。大学一毕业,她就进入一所中学当了政治老师。她告诉自己的学生,“学政治会让你头脑清醒、思路明晰,会让你少走很多弯路。 ”由于生活经历丰富,又擅长普遍联系,鹿青常常能把枯燥的政治课讲得生动有趣,很多学生就是因为她的启发,才对政治以及文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尽管当教师让鹿青颇有成就感,但她仍然没有放下当年的律师梦。因为不是科班出身,所以她只能自学法律课程。 1995年,她参加了全国律师资格考试,结果没能通过。这次失败不但没有让她气馁,反而更增强了她的信心。她又连续考了几年,终于在1998年通过了全国律师资格考试。 1999年,她离开学校,在一家律师事务所当了律师。很多人劝鹿青主打经济案件,这样收入会多一些,可她却选择专做与《劳动法》相关的案子。在与那些普通的劳动者接触的日子里,鹿青看到了他们身上纯真的性格和质朴的美。“他们让我想起了自己的姥姥、父母,还有亲友,也让我想起了以前用劳动换来的快乐生活。 ”

重拾手艺找回梦想

2004年,鹿青在家里休产假,她在电视上看到那些手工制作的老式衣服、日常用品都成了宝贝,兴奋不已,心想:那些东西姥姥都教自己做过,既然自己擅长女红,为何不趁现在做一些,将来给孩子和家人留作纪念?鹿青是个说干就干的人,她把自己压箱底的东西都翻了出来,碎布头、绣花绷、刺绣针、各色花线……她从绣鞋垫、绣枕套开始,一点一点地找回曾经的记忆。慢慢地,做女红占据了鹿青大部分的业余生活。

因为完全是自学自悟,这些东西做得到底怎么样,鹿青心里也不清楚。为了听听别人的评价,2011年正月,她把自己的几幅绣品和小布偶拿到了天后宫的庙会上,没想到竟然引来了一大群人围观。一位大爷看着看着竟然哭了起来,说看到她做的东西就想起了自己的母亲和姐姐,想起了她们当年在家做针线活时的样子。一位大姨对她的绣品爱不释手,追问她是谁绣的。有了大家的鼓励,鹿青做得更起劲了。她的手艺越来越娴熟,制作的东西也从门帘、枕套、座垫这些日常用品到颇有艺术气质的龙凤腰带、荷包、布艺玩具……

有一次,一个朋友拿来一个在网上买的布艺玩具,让她照着样子做一个,花多少钱都行。鹿青问她为什么要再做一个?朋友说:“网上卖的布艺玩具做得松松垮垮,玩几天就坏了,不如你手工做得瓷实,手感完全不一样。玩具上的一针一线都饱含着手艺人的情感,值得珍藏。”鹿青既感动又开心,她一口气给那位朋友做了十几个布艺玩具。直到这时她才明白,自己真正的梦想是做一个普通快乐的手艺人。

遵从内心质朴“转身”

2015年,鹿青遇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家庭、工作、理想都在争夺她的时间和精力。没有犹豫,鹿青遵从了自己的内心,选择了自己喜欢做的事。当年11月,鹿青辞掉了律师的工作,注册了自己的工作室——五彩福泰绣庄。在许多人眼里,鹿青的这次“转身”,无法用华丽来形容,只能用质朴来解读,毕竟她是从一个律师做回一个手工艺人。亲友们都不理解她,可她却笑着说,“我就是从‘仙女\’变回了‘村姑\’,以前做律师的时候,总感觉自己的人是飘着的,虽然头上顶着耀眼的光环,但那不是我想要的生活。我喜欢实实在在的、返璞归真的生活。 ”

起初,鹿青的工作室设在馆陶路上,后来因为拆迁又搬到了台湛路社区。这里深入居民区,住的都是地道的老青岛人。为了让自己的手艺得到更多人的认可,鹿青开启了便民服务,她一边低价给顾客做衣服、缝裤角、修修补补,一边义务教感兴趣的人学裁剪、学绣花、学做盘扣……台湛路社区服务中心十分支持鹿青,专门为她开辟了一间工作室。这下鹿青的干劲更足了,在绣庄的基础上,她又尝试着教大家做中式面点,教大家学唱戏曲……如今,这些活动已经成了台湛路社区居民文化生活的新亮点。做衣服、做面点、学唱戏,这些事看似不搭界,可鹿青却说,其实仔细想想,这些事组合成了我们普通百姓的生活,每件事中都蕴含着中国文化的精髓。

鹿青的梦想并不是只做个简单的手艺人,她是想把中国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她最大的梦想是建一所博物馆,她不但要把自己所做的女红展示给世人,还要教大家亲手制作,让这些手艺“活”起来。她觉得这些技艺不应该只是作为文物摆在博物馆里,而是应该走进寻常百姓的生活,那种亲近,是铺在桌上、穿在身上、吃在嘴里、看在眼里、听在耳边、融化在心里……

本版撰稿摄影 记者 李慧

新闻推荐

“温馨校车”获评青岛服务名牌 以独具特色的校车文化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

本报5月7日讯(记者赵波通讯员张文慧)日前,青岛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下发了关于命名确认“青岛市服务名牌”的通报,“温馨校车”被授予“青岛市服务名牌”称号。近年来,交运温馨校车...

青岛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青岛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