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诚意邀请,父亲盼儿回家

半岛都市报 2018-05-08 06:31 大字

离开山大

上世纪30年代的山大校园一角

上世纪30年代的国立山大图书馆

山大图书馆一角

我在青岛居住四年,往事如烟。如今隔了半个世纪,人事全非,山川有异。悬想可以久居之地,乃成为缥缈之乡!噫!

——梁实秋(摘自《忆青岛》)

1932夏,在经历了国立青岛大学学潮后,杨振声走了,闻一多走了,方令孺走了,陈梦家也走了,学校处于困难时,梁实秋毅然选择了留下来共度时艰,直到1934年8月在胡适和其父的多次催促之下,才依依不舍地离开了青岛,赴北京大学任教。

胡适三番五次力邀

1929年春,胡适回到了北大。后来,胡适除了担任北大文学院院长,还兼中文系主任等一系列职务,几乎校内所有的重要事宜他都参与决策。蒋梦麟任校长后,他更是积极为北大延揽人才。1931年,胡适向蒋梦麟提议,邀请梁实秋、杨振声等人加盟北大。据余英时著《从日记看胡适的一生》一文透露:

胡适1931年1月24日特别绕道青岛,想把杨振声、闻一多、梁实秋都拉回北大。所以25日中午下船吃饭后便“回到金甫(杨振声)公寓中大谈,谈北大事”。27日“晚上先在金甫家与实秋、一多、金甫谈。金甫肯回北京大学,并约闻、梁同去。所踌躇者,青岛大学不易丢手”。

尽管胡适诚意邀请,杨振声、闻一多、梁实秋同意加盟,因复杂的人际关系,事情进行得并不顺利。后,北大文学院院长一职由胡适本人充任,闻一多则去了清华大学中文系任教。1948年杨振声在《为追悼朱自清先生讲到中国文学系》一文中曾回忆道:

民国二十年春(1931年),胡适之先生过青岛,代蒋梦麟先生约我担任北大文学院事,并约闻梁二先生同到北大。我对胡先生还夸耀地说:“我们中国文学系主任的英文很好,外国文学系主任的中文很好,两个系主任彼此的交情又很好,所以我们中外文学系是一系。”可是我们当时都不能离开青大。

三年之后,胡适经过再度斡旋,梁实秋去北大任职才有了转机。1933年9月,北京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主任温源宁离职后,外文系主任一职一直没有专任,先是由蒋梦麟自兼,半年后又由胡适兼代。1934年4月26日,胡适再次复信梁实秋:

“我有一个要紧问题想请你回答我。北大文学院现在又要我回去,我也想费一年功夫来整顿一番,最苦的是一时不容易寻得相当的帮忙的人。我常想到你,但我不愿拆山大的台,不愿叫太侔为难。现在山大已入安定状态了,你能不能离开山大,来北大做一个外国文学系的研究教授?研究教授月薪五百元,教课六点钟,待遇方面总算过得去,但我所希望者是希望你和朱光潜君一班兼通中西文学的人能在北大养成一个健全的文学中心。最好是你们都要在中国文学系担任一点功课……你有意思来吗?请你回我一信。”

当时北大除了教授名义之外,还有所谓名誉教授与研究教授的名义,名誉教授是对某些资深教授的礼遇,而所谓“研究教授”,则是胡适的创意,他想借此资助吸收一些比较年轻的人到北大,作为生力军和新鲜血液。“研究教授”待遇比一般教授高出四分之一,授课时数却相应减少。这说明胡适对梁实秋的期望值很高。胡适认为梁实秋是当时中国为数不多的学贯中西的年轻学者之一,因而曾一再力劝他到北大任教,并聘他为研究教授和外文系主任。

不舍离青,师生联名挽留

梁实秋看重青岛的“君子国”品质,谓此“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的地方是天下无二的理想安居之所。在1932年夏国立青岛大学罢课罢考的学生运动中,学生们认为梁实秋任图书馆馆长,却未能本着学术公开的原则,凡图书馆书籍、杂志,与其思想不合者,悉加摒除,关于新月派之书籍,则搜罗尽至,要求“一并驱逐”。当时梁实秋就有辞职他就之意,在国立青大改名国立山大,学校处于困难时,他还是留下来共度时艰。在性情上,梁实秋与山大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吻合,淡远而优雅,这也是他不忍离去的一个原因。此后的梁实秋沉浸在青岛优美的自然环境与山大人文环境中,除了潜心教学外,更多的时间用在读书、写作和翻译上。这一时期,他应好友罗隆基邀请兼任了天津《益世报》副刊《文学周刊》主编,并于译莎著之余,翻译了《西塞罗文录》和《织工马南传》。在山大的四年,梁实秋逐渐体悟到了远离喧嚣后的平静的幸福与喜悦。

从胡适写给梁实秋的信可以看出,梁实秋在山大已是举足轻重的人物了,在青岛最后两年的韬光养晦于他的事业是很有帮助的。收信后的梁实秋面临两难的选择,因山大校长赵太侔是梁实秋的好朋友,再加上杨振声辞职前让他辅佐赵太侔,离开山大不免有拆台之意。梁实秋舍不得离开青岛,便婉言谢绝了,胡适不肯罢休,在6月7日给梁实秋的信中写道:

你的信使我们大失望。我已与蒋校长商量三次,终不能得妥善办法。因为我们今年急需你来帮忙,所以得你同意后即不曾作任何准备。倘此时你不能来,我们本年非另寻一个相当的人不可,而此时在国内哪儿去寻一个比得上你的人来救我们之急!(这不是灌米汤!!)你能否向山大告假一年,先来北大?如一年之后山大还非你回去不可,你再回去。如一年之后,山大已得人,可以不需你回去,你就可以继续留下去。如此办法能得太侔兄允许否?

消息传到山大,阖校师生莫不挽留,并联名向北大提出抗议。当时的《青岛民报》曾有刊载,其中写道:“敝系经梁实秋主持开办,同学夙受陶冶,爱戴正殷……群情迫遑,北平素为文化区域,人才较多,至希鉴谅,另行延聘,以慰渴望。”另据梁实秋学生王昭建回忆:“1934年当我们刚读完三年级,胡适新任北京大学校长的时候,硬要强拉梁先生去主持北京大学的外文系,我们同学当然不肯,学校当局亦不同意,一致表示挽留,并向北京大学抗议”。最后,胡适发来一封电报说:“梁实秋先生主持山大外文系三年成绩显著已有基础。现北大外文系亟待梁先生来此帮助,恳请暂时借用两年……”

正在这时,梁实秋接到了父亲的一封信。老人已年近古稀,非常希望儿子能带媳妇和孙子回到自己身边,但善解人意的父亲并没有直接要求儿子回京,只是在信中说“北京家里人少,荒凉得院子里跑黄鼠狼”。梁实秋接信后心中一阵难过,这些年整天在外东跑西跑,竟然忘记了人间最重要的亲情。于是马上复信答应了胡适,决定借机回家好好陪陪自己年迈的父母。

当梁实秋即将离开山大时,黄际遇和一帮老友为他饯行。黄际遇在日记中(1934年8月8日)写道:“实秋即行,毅伯、达吾为之祖饯,夜往陪。”

1934年8月,梁实秋离开了他所深爱的山大校园,离开了他一班识情重义的诸多好友,离开了他众多好学上进的学生,离开了被他称为“君子国“的齐鲁之乡。

眷恋岛城,晚年梦回旧地

晚年在中国台湾的梁实秋对于青岛山大怀有特殊的眷恋之情。在《忆青岛》中,梁实秋用了许多笔墨描写青岛的宜人气候与质朴民情,他深情地写道:“到处都是红瓦的楼房点缀在葱茏的绿树中间,而且三面临海,形势天成……我虽然足迹不广,但北自辽东,南至两粤,也走过了十几省,窃以为真正令人流连不忍离去的地方应推青岛。”青岛文史学家鲁海曾说:梁实秋晚年描写青岛怀念故人的文章,至少有40余篇,字里行间都流露出对这座城市的眷恋和喜爱。

1983年,梁实秋的大女儿梁文茜带着父亲的委托,重回青岛寻梦。她到了儿时曾居住过的那栋洋房,又到繁华区找寻了一个叫“弗莱赛”的德国餐馆,还去了哥特式天主教大教堂、栈桥、汇泉海滩。梁文茜把寻旧所见连同照片一起寄给父亲。梁实秋为此写了一篇长达万余字的文章,抒发他的怀旧之情,刊登在了台湾的报纸上。梁实秋更是将女儿梁文茜从青岛海水浴场捧来的一瓶沙子置于案头,视为珍品呢!

当1987年10月台湾当局放宽到大陆禁戒后,梁实秋大喜,计划到大陆探亲。但11月3日,梁实秋因突发心脏病逝世,未能重返大陆,再来青岛,奈何世事沧桑,难以如愿。正如梁实秋在《忆青岛》一文所写:“我在青岛居住四年,往事如烟。如今隔了半个世纪,人事全非,山川有异。悬想可以久居之地,乃成为缥缈之乡!”

青岛是梁实秋幼女梁文蔷的出生地,虽然离开青岛时才一岁,但从小父母就常跟她说青岛有多好,有多美。成年后梁文蔷定居美国西雅图,1972年请父母过去一起生活了两年,梁实秋和程季淑都说西雅图就跟青岛一样美,有山有水,并一直希望将来能到青岛养老。

退休后的梁文蔷计划到朝思暮想的人间天堂青岛去寻根。1999年10月7日,梁文蔷带着父亲生前画的鱼山路七号和他教书的山东大学、菜市和海滩的一张简图来到青岛。当她来到鱼山路,看到一块大石牌上刻着“梁实秋故居”五个大字时,情感就像火山爆发,竟伏在那块石牌上号啕大哭起来。泪水中饱含着梁实秋一家对青岛、对山大浓浓的思念之情……

梁实秋晚年画的国立山大示意图。

梁实秋与夫人程季淑、女儿梁文蔷(资料图片)

梁实秋与续弦夫人韩菁清(资料图片)

新闻推荐

可试喝一个月,可试喝一个月

水质好不好,谁也骗不了我们的舌头。如同喝习惯了咱们的青岛啤酒,谁还愿意再喝其他杂牌子的啤酒。除了平时喝水、泡茶,还可用来做饭,熬粥香甜,煲汤纯正,煮水饺、下面条、蒸米饭,放开量使用,即使所有入口的...

青岛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青岛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