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 “海水稻”今年将在全国五大类型盐碱地试种
△去年9月,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试验基地内的海水稻迎来收获□张晓帆许梦婷赵倩
近日,位于李沧区白泥地公园内的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实验基地播下由该中心培育出的常规稻优质品种,此次播种的常规稻可作为“海水稻”杂交育种亲本,具有科研价值。
“‘海水稻\’(耐盐碱水稻)在杂交育种时,可使用优质水稻作为亲本,‘海水稻\’与优良品种进行杂交,聚合育种,可获得多种类优质的耐盐碱水稻。”中心研发人员单贞说,本次播种的常规稻优质品种,具备口感好、口味香等特点,可作为“海水稻”杂交育种亲本,杂交时做父本或是母本使用,以提升“海水稻”品质。
说到青岛“海水稻”,那就不得不提世界“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袁隆平院士于2016年10月“结缘”青岛国际院士港,担任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首席科学家。袁隆平院士团队通过杂交育种技术和常规育种方法,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对耐盐、耐碱、抗病、优质、高产等多种基因进行聚合,选育出新型耐盐碱水稻。
近期,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已从海南南繁基地上千份“海水稻”材料中,挑选出176份优良材料,今年将首次在全国五大典型盐碱地试种,以检验这176份“海水稻”材料在不同地质条件下的最终产量和品质。“这176份材料,我们会在全国主要盐碱地进行重点测试,争取2018年能够拿出不低于一个可以在全国大范围推广、经过国家审定的品种。”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副主任张国栋表示。
经过前期调研,我国15亿亩盐碱地当中,大约有2亿到3亿亩有改良成农田的潜力,这些土地大致分布在五大类型盐碱地,其中包括新疆的干旱半干旱地区、东北的苏打冻土盐碱地、黄河三角洲地区、以青岛城阳上马为代表的全国小流域盐碱地类型和南泥湾次生盐碱化盐碱地等类型。“在不同的气候区、不同类型的盐碱地上建立示范种植推广基地,东北、新疆和青岛城阳等五大试验基地已基本具备建设条件,将于近期展开建设,这代表了全国大部分有开发利用价值的盐碱地类型。”张国栋说。
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选育的176份有潜力的耐盐碱杂交水稻材料将分别在城阳区、新疆岳普湖、东北地区、延安南泥湾、东营、江浙沿海等地配套四维改良技术进行试验示范。此次针对不同类型的耐盐碱水稻试验示范试种,将重点针对耐盐碱水稻材料的抗性(耐盐碱性、抗旱性、抗病性)、生育期、产量、品质、灾害适应能力及区域适应能力的相关指标进行测试和胁迫实验,进一步判定耐盐碱水稻材料的适应性,初步筛选适合区域的新品种系,为新品种的审定推广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撑,加快新品种选育进程,提高成果转化率。
“海水稻如果扩大到1亿亩,按最低产量亩产300公斤计算,每年可增产300亿公斤,可以多养活8000万人口,相当于一个湖南省的年粮食总产量。”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说。
一个新品种的选育往往需要8—10代,在北方受光热资源条件的限制,一年种一季,选育一个品种往往需要8—10年,海南三亚位于北纬15—18度之间,10月份到次年5月份为旱季,光热条件能够让作物再种一季,这就是南繁加代。目前,青岛“海水稻”正在三亚南繁基地内进行材料扩繁、水稻加代育种等工作,结束后将进行播种。
“‘海水稻\’长势良好,陆续进入乳熟期,预计4月底收割。除了今年试种的176份‘海水稻\’材料,海南南繁育种基地的工作人员也在不断尝试通过杂交方式,来培育更多的‘海水稻\’材料,为今后提供更多的试验品种。”该中心育种工程师张书艮介绍。
令人欣喜的是,去年9月,在袁隆平院士团队努力下,青岛“海水稻”迎来收获。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在白泥地公园的试验基地内,来自中国科学院等单位的专家现场对300多个小面积试种,并采用千分之六盐度半海水全生育周期灌溉的耐盐碱杂交水稻材料进行评测,获得1个亩产潜力在600千克以上的耐盐碱水稻材料,另外3个亩产潜力也均在400千克以上。
张国栋表示,耐盐碱水稻大规模推广后,对于盐碱地开发利用,守住中国耕地18亿亩红线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同时,我国大量的咸水资源也得以利用,可有效缓解淡水资源紧缺。这对于保障我国乃至世界粮食安全、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缓解耕地红线压力,都将发挥重要作用。
新闻推荐
半岛全媒体记者黄靖斐五一小长假即将到来,岛城有哪些文化活动呢?延续4月浓厚的读书氛围,市图书馆推出了一系列的阅读新体验;青岛市话剧院则推出两部经典儿童剧《野天鹅》《木偶奇遇记》,让孩子...
青岛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青岛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