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探访青话的成人话剧之路,“制作人制”让市场回暖

半岛都市报 2018-04-26 06:32 大字

文/半岛全媒体记者刘礼智

图/半岛全媒体记者吴璟

4月25日,青岛市话剧院的成人话剧《将军里》正在合成,制作人张鹏正和他的团队为该剧的第二轮演出做准备。其实,以儿童剧见长的青话一直在不断尝试成人话剧,它通过制作人制和原创作品,一点点实践着成人话剧在青岛枝繁叶茂的可能性。

成人话剧曾经繁荣过

提起青岛市话剧院,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儿童剧,儿童剧是青岛市话剧院的金字招牌,按照话剧名导李伯男的说法,就是“名声在外,在全国范围内知名度很高”。

不过,随着时代的变化,城市里看戏的人少了,“那时候全国的成人话剧都不景气,后来我们又进行过各种尝试,比如2002年引进《霸王别姬》,2003年的《构思婚姻》《爱情泡泡》,可以看做是青话试水成人剧的第一步,但效果并没有预期的那么好,其中几场演出甚至要靠赠票来维持人气”。也正是从那时开始,剧院领导班子重新考察了市场,觉得家长对儿童的教育投资正在明显提高,于是有了推出儿童剧的想法,才形成了今天儿童剧枝繁叶茂的局面。

“制作人制”激发创作活力

但主创团队普遍认为,剧院如果一味依赖儿童剧这一条腿走路,未来必定走不远。于是,青话在2009年开始了第二轮试水,先后推出了《不作你,作谁》《蚁族》《武林外传》《拿什么整死你,我的爱人》。

真正的质变发生在2014年前后,那时北京、上海等地的院团都流行“制作人制”,青岛也引进了这种创作方式。而所谓制作人制是指艺术院团面向本团职工和全社会公开接受“制作人”申请,由申请人独立寻找剧本、召集演员等创作团队、预测市场前景并负责宣传运营。如果经剧院专家组考评通过了制作人的申请,节目确定上演,剧院就先行垫付所需资金,待演出收回成本之后,剩余票房由制作人与剧院按比例分成。

张鹏的极速蜗牛戏剧工作室就是在这个背景下成立的,2014年他们以一部《幸福去哪了》向70后、80后致敬,收到了不错的市场反响。同时,他们也吸取以前的教训,那就是源源不断地推出新作品,为此他们引进了李伯男的作品。

张鹏认为,目前青岛的成人话剧市场已经慢慢培养起来了,“刚开始做的时候就是普及话剧是什么,然后是想办法让他们进入剧场看戏。当时的观众要求很低,我能笑就行。现在完全不一样了,第一,现在有的观众追着我们问什么时候有戏;第二,票一出来大部分就卖掉了;第三,观众看戏的水准提高了,他会挑戏,看完之后还会和我们交流。这才是一种理想的状态”。

新闻推荐

融合 围绕重点产业需求“优胜劣汰”

半岛全媒体记者刘金震青岛职业教育一直处于全国职教发展的第一方阵,被教育部誉为全国城市职业教育的一面旗帜,走出了一条具有青岛特色的职教体系建设创新之路。近年来青岛通过完善顶层设计逐步...

青岛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青岛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