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多跑一次”看城阳
□记者肖芳
通讯员李延志报道
本报青岛讯“以前办审批,要跑好几个部门窗口,排好几次队。现在只到一个窗口交上材料就全部搞定,省时又省心。”4月2日,在青岛市城阳区政务服务大厅内,青岛海易建设项目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经理孙玉胜感叹:从事项目审批代办业务多年,如今感到前所未有的方便!
这种变化得益于城阳区深化放管服改革,创新性地推出了“一窗受理”行政审批服务模式。该模式自去年12月底开始试运行,今年3月23日正式启用。最大特点是将申办事项的受理环节与办理环节进行分离。以前,城阳区政务服务大厅里有17个审批单位集中办公,设置各类服务窗口42个;实行“一窗受理”后,服务窗口“瘦身”为16个,分为投资建设类、商事登记类、社会事务类、海洋与渔业类四大类,分别受理对应领域的审批业务。
城阳区政务服务管理办业务科科长张吉强解释说,以往企业群众办理申办事项,往往要跑好几个部门窗口,每一窗口都要走一遍受理、办理程序,有时还得等办完上一个才能跑下一个,费时还费力。“一窗受理”实行“受办分离”,办事人员不需要再到各个窗口来回跑,只需到相应类别的“一窗受理”窗口提交一次材料即可。
以孙玉胜当天报批的城阳区银河路人行道整修项目为例:该项目审批原先需要先到环保窗口报环评资料,再到发改窗口报审批资料,如果涉及地下管线施工,还得跑规划、城建等窗口;现在,他只需将相关资料全部提交到5个“投资建设类”窗口中的任何一个,就可以回去等消息了。
记者采访发现,从“多头受理”到“一窗受理”,背后支撑其实是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政务流程再造。为推进“阳光政务”,城阳区进一步理顺内部运行机制,开发了“一窗受理”网上审批系统,要求各审批部门统一使用在线系统办理审批业务。从申报、受理、录入、流转一直到审批、监管,各个环节的信息都完整录入审批系统,全区审批信息实现互通互联、资源共享。
信息多跑路后,群众自然少跑腿。截至目前,城阳区160项审批事项现已全部实现了“最多跑一次”,其中73项实现了“零跑腿”。
记者还注意到,调整后的服务大厅内,不仅设置16个窗口的综合受理区,还有综合服务区和自助服务区。张吉强介绍说,综合服务区就像医院的导医台,办事人员可以在这里咨询办理流程,还可以打印证明材料、免费快递送证;自助服务区就像银行的自助查询机,配备了专门的电子设备,供办事人员查询信息和网上申报。
据统计,从试运行到今年3月底,城阳区“一窗受理”共收件5014件次,发证3923件次,为当地企业群众干事创业提供了更大便利。
新闻推荐
@青岛第三十七中学消息,关于“4月10日下午放学后学生纠纷”视频的情况说明:经调查,视频内容属实。4月10日下午放学后,18时左右,我校初一、初二年级四名女生因日常琐事发生矛盾,其中三名女生在北仲路14...
青岛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青岛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