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忆父 □许培良

半岛都市报 2018-04-06 17:41 大字

诗意清明张金刚

岁岁清明,绵绵思念。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清明节也是我们缅怀亲人、凭吊先辈的“感恩节”,“慎终追远,民德归厚”。清明期间,本报特辟专版,从众多来稿中优中选优,为读者朋友们搭建一个寄托哀思、缅怀逝者的文字平台。愿这份对逝者的感恩与怀念,最终能凝聚成生者珍惜生命、勇往直前的动力。

又至清明,凭吊故人、遥寄哀思,悲戚戚,意绵绵,泪涟涟,无限情思满心田!

唐朝诗人白居易《寒食野望吟》诗云:“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累累春草绿。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生死离别处。冥漠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宋朝诗人高菊卿也曾诗摹:“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日落狐狸眠冢上,一滴何曾到九泉!”

此时此刻,无论至爱亲人、故交旧友,抑或骨肉同胞、先贤烈士,皆以不同的形象,重新活现于人心中,闪回过往旧事,拨动情愫无限。乌鹊哀啼,日淡风冷;撒一抔黄土,递一束白菊,奉一盘果品,洒一把热泪,磕一记响头……融千般思恋于其间,传万丝怀念入坟茔,祈愿逝者天堂安息,激励生者幸福安年。

清明时节,愿逢一场春雨。似乎唯有那绵绵切切的细雨,方可应时应景,遂人遂愿。唐代诗人杜牧,一首《清明》流传千古,植入青史:“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一场春雨,一怀愁绪,一爿酒家,一杯甘醇,景、人、物、情,如此恰切地相生相融,铸成清明的不朽经典。

春雨霏霏,洒路润泽;连绵不绝,滴滴缠绵。正是这纷纷春雨,拉近了天与地的距离,融化了逝与生的情感。那盏盏黑伞,袭袭素衣,皆被这春雨打湿,在伞际滚成颗颗晶莹的雨滴,既而成串、成行滑落,一如思念长长;在衣襟沾成粒粒滚圆的露珠,既而成线、成片融入,如是泪涌点点。凭吊的脚步、行进的车行,皆因这春雨不绝,而变得舒缓异常;何不借这放慢的节奏,延长那绵绵情丝;何不借这淋漓的雨水,纵情释放凄凄哀思!

又至清明,春和景明、草长莺飞,红彤彤,绿融融,暖洋洋,无限春光尽倘佯!

宋代欧阳修的《踏青》,生动传神:“南国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清明时节,杨柳依依、繁花吐蕊,蜂吟蝶舞、燕歌雀啼,春光日盛、心境爽朗。如此这般,何不仿效古人,呼朋结伴、郊游踏青,寻春、探春、赏春、享春,构织一派自然天成的和谐春光图。

晴空万里,缤纷各异的风筝在一泓蔚蓝中翩跹飞逐,壮观喜人,意趣无穷。“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清人高鼎之《村居》,寥寥数笔,尽展鼓春风、放风筝之意境。一纸鸢,一轴线,牵扯着飞翔之梦,放飞出欢快心情;将一切烦忧,皆承于这风筝,随剪断的风筝一起飘远天际;将所有梦想、期冀,皆寄于这风筝,随高飞的风筝一起奋飞天宇。

“清明谷雨两相连,浸种耕田莫迟延。”一语告诫,清明凭吊、踏青玩乐之余,更要紧思农事,忙碌耕作,犁种希望。万物荣发,农人们亦当擦亮农具、备好种苗,或牛耕、或机播,渐入耕种劳作的辛苦之中;春早宜勤,工作的人们亦当鼓起士气、加紧脚步,铆足劲,快行进,步入实施计划的紧张之中。清明小憩,深谋来事,共赴秋尽年尾喜获丰收、斩得佳绩之朴素理想!

诗意清明,亦悲亦喜,亦缓亦趋,诗累累,情切切,意盈盈,无限情愫寓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或许应验了节气。又到清明,抬望眼,苍茫的天空,雾霭一片,大地格外凝重。此情此景,我禁不住又怀念起我亲爱的父亲……

11年前,清明节刚过的一个周日傍晚,百年老屋中,75岁的父亲突发心肌梗塞,溘然离开了我们,成为我们无法弥补的永远缺憾。

父亲是一位极普通的农民,生前老老实实地做人,勤勤恳恳地做事。20世纪五六十年代,父亲因拥有较高的文化素质,被村民举荐为村会计,这一干就是16年之久。凡是经父亲之手的账目,几乎都是日清月结,没有丝毫误差,因此深得村民拥戴。

后来因为健康问题,父亲辞去了会计一职。我们都觉得有些遗憾,但父亲说,他本来就是地地道道的农民,没什么好遗憾的。日出而作,日落而归。勤劳的父亲,与母亲一起,将整个家业维持得井然有序,衣食无忧。

劳作之余,父亲爱好读书。那时乡村书籍匮乏,但父亲却能尽最大努力淘得书来。记得有一次,舅姥爷从青岛回家探亲,此前知道我父亲好书,就特地带回了一大捆。于是,无论黎明还是黄昏,我常看到父亲抱着书,认真地看,间或做着学习笔记。

父亲极为普通,却深谙很多人生哲理。他很注重家风教育,希望子女们长大能有出息。父亲常说,为人处世,要舍得吃亏,吃亏是福。话要少说,事要多知,三思而后行,方可立足于世。今天想来,父亲犹如一位哲学家,给我们的人生注入了强大的正能量。

母亲患脑血栓搬出老屋后,父亲却一直坚守老屋。在老屋里,他播种小菜园,侍弄花卉,看看书听听广播,日子在平淡中流逝。我曾问父亲,孤独吗?“有饭吃有茶喝有书读,就不会寂寞。”父亲总是微笑着回答。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与生活态度,令我深深敬佩。

父亲辞世后,我常常下意识地去老屋看看透不透风、漏不漏雨。更重要的是,老屋魂牵梦萦着父亲生前的气息。

父亲的墓前,野草盛了又衰,衰了又盛,那株针叶松却依然葳蕤着,似乎传递着父亲坚韧的精神。我肃立于墓前,献上一束鲜花,寄托我的一片哀思。

忆起讲古的姥太□刘琪瑞

清明节到了,忽然想去给姥太上上坟,可母亲说:“她的坟俺都找不到了,怎么去?”

姥太是母亲的外祖母,一辈子孤苦伶仃,在村子里只有我们一家亲人。我小的时候,父亲远在新疆,母亲隔了两三年就随父亲去,多数时候我都是在姥太宽敞的小院里,在她悉心地呵护下度过的。那方清净小院里有一棵高大的皂角树,每至夏日长得茁壮茂盛,一只只垂挂下来的皂荚儿在清凉的夜风吹拂下摇摇曳曳。姥太燃起长长的火绳熏蚊子,火绳是姥太用晒得半干的艾叶、菖蒲和水荭棵子搓制而成,那淡蓝色的烟雾有股子特别的苦香味儿,蚊虫们是不敢近前的。娘儿俩躺在浓阴如织的皂角树下,姥太摇着一把宽大的蒲扇,慢条斯理地给懵懂的我讲那些美丽的传说,像嫦娥奔月、牛郎织女呀,孟姜女哭长城、梁山伯与祝英台呀……

我听得痴痴迷迷,半梦半醒间,忽而幻化成衣袂飘飘的美丽嫦娥,忽而成了清寂的广寒宫里、孤独的月桂树下陪伴嫦娥姐姐捣药的玉兔;忽而是淳朴憨实的牛郎担着一双儿女星夜兼程赴会,忽而是波涛汹涌的银河无情的阻隔……这些美好的传说故事在我幼小的心灵深处,漾起一道道涟漪,那梦也变得清凉而酣甜了。

稍大一些,姥太还给我讲聊斋、讲封神榜,像天真烂漫、巧笑倩兮的婴宁,敢爱敢恨、有情有义的聂小倩,身材矮小却有神奇土遁术的土行孙……有时听得心惊肉跳,迷迷瞪瞪,望见眼前黑魆魆的皂角树,虬曲的枝干张牙舞爪,如刀枪剑戟,似妖魔鬼怪,不觉那迷蒙的梦里有了几分灵异惊险,又有了几分新奇刺激……

姥太已经故去三十多年了,有时我在朦胧的梦里还能梦到故乡斑驳的老屋,梦到那方凉爽的青石小院,梦到院中那棵高大的皂角树,梦见慈祥可亲的姥太蹒跚着小脚,带我走在去说书场听书的路上……这些记忆早已被岁月的风雨剥蚀得支离破碎,老屋已了无痕迹,老坟早就湮灭在暮春的芳草丛中,我们的故乡也在记忆里慢慢地沦陷。

为母画像□宋伯航

又到清明节。我像往年一样,备些苹果、雪梨等供奉,画好母亲的素像,摆在家里桌案上,面朝万里外故土的方位,向去世近半个世纪的母亲叩拜,致以母亲在天堂里安好。

虽然每年清明我都会凭记忆给母亲画张像,但我今生最大遗憾,却是复原不了母亲的相貌——母亲去世时,我仅有三岁。

父母一生,养了四个孩子,我属老小。幼年时,母亲永远离开了我们,离开了这个贫困的家。

贫穷没人嘲笑,山民都明白,在相同囧境下,日子过得都紧巴。但贫穷的人家若生了病,那简直就是雪上加霜了。在我仅有的懵懂记忆里,有一个秋季,我就患上了疟疾,高烧不退,全身发冷。每天吃过午饭,母亲不出工下地,背我到八里外一户郎中家医治,直到星月升起才回家。

去山外郎中看病的半途,有家小卖店。母亲总会揣上几个鸡蛋,换盐或是换些针头线脑之类的生活必需品,当然,每一次,母亲都是想法设法省出钱买几颗糖,塞到我的嘴里。

这是母亲给我今生留下最美好而又苦涩的朦胧记忆,和她那瘦弱的身躯,扎着两条乌黑的长辫,脸庞、鼻梁、眼睛的模样我虽无法忆起,但她永远刻在我脑海里,一位农村普通女人,是我今生的至亲。

大学毕业后,我参加了工作。离开故乡三十多年,因工作关系,也因路途太远,我已经有连续十多个清明节未能亲回故乡,去母亲的坟茔添把土了。我所能做的,只是在每一个清明节,把母亲的模样尽量画得与幼年的模糊记忆更接近些。然后,我端详着母亲的肖像,让泪水情不自禁地流淌……

新闻推荐

波澜之下藏着哪些关于“制造”的秘密?

美东部时间4月3日,美贸易代表办公室公布对华301调查征税产品建议清单,将涉及我国500亿美元出口,建议税率为25%。从公布的建议清单看,征税侧重于瞄准我国计划重点发展的先进制造和高科技领域。贸易“...

青岛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