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雅集诗词酬唱,夫唱妇随翰墨留青
张伯驹和潘素捐给青岛博物馆的临摹《游春图》和题跋。
◥张伯驹赠予吴素秋的诗。
▼潘素画作《崂山潮音瀑》
特殊的年代,使得张伯驹的后半生在坎坷中度过,但他一直坚守着传统文化,“他觉得他左右不了时代,但他毕生都在挽救传统文化,包括棋社、古琴、诗词、戏曲、国学,全身心地投入到整个的拯救中去”,撰写了《张伯驹年谱》的著名学者荣宏君先生告诉半岛记者。
徜徉在文化世界时,张伯驹多次来到青岛。
据荣宏君先生考察,1953年,张伯驹和夫人潘素以及启功、惠孝同等来到青岛,到书画家黄公渚观海二路3号的寓所中泼墨交流,诗词酬唱,是为青岛著名的雅聚。“是年初秋,伯驹先生偕夫人潘素以及北京惠孝同、启功同访青岛崂山,由时客住青岛的词人黄孝纾陪同游览,时秋雨初降,众人从崂山北九水直到鱼鳞瀑(今潮音瀑),途中诗词唱酬,佳词妙句多多。伯驹先生得咏崂山妙联一副:迎来海外三千履,望尽齐州九点烟。”
张伯驹还为黄公渚作《鹧鸪天·奉题公渚吾兄碧虑商歌》:“人物一时重雁行,君家声誉旧无双。忆泛南国愁江浦,不许东家觑宋墙。惊草阵,擅词场,座中年少数潘郎。西风玉骨秋为许,莫更投诗赋吊湘。”道出了黄公渚的家世,他和弟弟黄君坦、黄孝绰都是民国文林的雅士。而就在前一年,潘素曾赴崂山写生,留下画作《崂山潮音瀑》。
1956年,张伯驹与叶恭绰、郑诵先等发起成立了北京中国书法研究社,任副主席,这年初夏,张伯驹先后在北海公园举办了展览,并在济南、青岛先后举办现代书法展览(《张伯驹》楼宇栋、郑重著)。
1979年8月1日,张伯驹先生再度来青。此前已与刘海粟相约烟台见面,顺道在青避暑数日,下榻于火车站附近的华侨饭店。
1981年,也有张伯驹来青岛的记录:
7月4日,他给好友杨绍箕写信中提到,“我本月底去青岛,因潘素必须去,我无人照护,那里招待条件好,且可避暑。近日腹泄(泻)见好,惟腿脚仍肿涨(胀)耳”。
果然这年的八月,张伯驹“偕夫人潘素赴青岛讲学,在下榻饭店晤黄苗子、郁风夫妇及老友谢蔚明”。而他因为酷爱戏剧,在青偶遇京剧表演艺术家吴素秋非常高兴,便赋诗作书相赠:“一鸣天下跃朝阳,花甲筹添日更长。踏遍齐州烟九点,会登崂顶望扶桑。纷纭世事未销兵,一白贮看天下明。尝胆卧薪须有志,长宵起舞待鸡鸣。”跋曰:“素秋女士辛酉八月吉日为五十晋九初度,同游青岛相遇,因赋俚句二首。预祝其明岁花甲之庆。中州张伯驹时年八十又四。”
在青岛,他对这里的美景念念不忘,是年9月20日,他在致函天津词家张牧石时提到:“牧石词家:十五日来到青岛,属函谷关路七号第二招待所,地属风景疗养区,极花木之盛,幽静雅洁,南离海滨浴场不及半里,步行七八分钟。北离公园一站,园内花房有兰花数百盆、桂花数百盆,其他花木并多。每日下午至海一行,但不敢下水,以腿疾一浪即可打翻也……”
在青岛市博物馆里,收藏有一幅精美的《游春图》摹本,文保部副主任罗琦告诉半岛记者,这是张伯驹先生和夫人潘素捐赠的作品,张伯驹先生还亲手撰写了题跋讲述了整个过程。题跋中,张伯驹先是讲述了《游春图》的出处和珍贵价值,随后简单介绍了他重金购买和将其交于故宫博物院的经过,夫人潘素已经不是第一次临摹这幅国宝,“兹更重临一卷以赠青岛市博物馆”,落款为“戊午冬中州张伯驹题记时年八十又一”,这一年是1978年。足见,张伯驹夫妇对青岛印象之好,感情之深。
张伯驹具体来过青岛多少次,目前尚未有确切的数字。“他经常来青岛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上世纪70年代,他和夫人的字画靠青岛一位友人卖出去,以维持生计,这是周笃文先生告诉我的。周笃文先生和张伯驹先生有70多封信件往来,我正在整理《翰墨留青——张伯驹致周笃文书函谈艺录》,张伯老几次在信中问青岛那边怎么样了,画是否还能卖?所以青岛对他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地方”。
1982年2月26日上午,张伯驹先生的心脏停止了跳动,结束了传奇而又坎坷的一生。但他高举的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大旗从未倒下。好友宋振庭先生评价他:
“爱国家、爱民族,费尽心血,一生为文化,不惜身家性命。
重道义、重友谊,冰雪肝胆,赍志念一统,豪气万古凌霄。”
他用国宝留住传统文化
张伯驹率真、酷爱收藏的特性一览无余。
其实,何止卖房鬻钗,为了这些国宝,他甚至可以连命都不要。
1941年,盐业银行总经理吴鼎昌离开职务后,为了防上海分行的襄理李祖莱独掌大权,与敌伪勾结,他请来张伯驹任经理。李祖莱见财路被堵,与敌伪特务联合,策划了惊心动魄的绑架案。
一日,张伯驹上班刚走到上海一处弄堂口,就被一伙人绑架而去,绑匪将轿车中间部位掏空,腾出一个能躺的位置,将张伯驹塞进去,躲过了租界警察的检查。邻居赶忙将情况告诉了潘素。又急又惊的潘素再次找到孙曜东。此时的孙曜东已经成为汉奸,但他救把兄弟张伯驹绝不遗余力。他利用自己上司的关系,给李祖莱施加压力,李祖莱见张伯驹已成烫手山芋,便转手将张伯驹送到浦东,当人情送给了驻扎在上海的伪军。绑匪提出20根金条的赎金,潘素动了变卖藏品的念头。张伯驹告诉她,宁肯死,也不能卖掉他精心收藏的字画、文物,足见他爱藏品早已胜过自己的生命。张伯驹的儿子张柳溪当年已经14岁,他后来告诉张恩岭先生说,为了凑足赎金,“我三妈潘素卖掉了她的首饰,可她的首饰不像外界传说的那样……有一本小说说她的首饰卖了30万大洋,那是假的。我分析过,如果能卖到30万元,估计需要1.8万多件。显然这是不可能的”,“赎金的来源主要是我父亲在盐业银行的股票,我奶奶又回项城老家,卖了一部分土地,还有河南同乡人牛敬亭资助了10万元,最后才凑够的”。
虽然这些收藏来之不易,张伯驹还是将毕生所藏的8件珍品包括《平复帖》、杜牧的《张好好诗》卷、范仲淹的《道服赞》等卷,全部捐给了国家。1956年,文化部给张伯驹颁发了“褒奖状”。
此后,张伯驹或捐或卖给国家大量的珍品,他曾说过,“予所收蓄,不必终予身、为予有,但使永存吾土,世传有绪”。
他的传奇不应被歪曲
记者:您是如何开始研究张伯驹先生的?
张恩岭:张伯驹其实是我的舅舅,我母亲和张伯驹先生是堂兄妹。在我童年的记忆里,因为年代特殊,家里没有人愿意提起他,而我也因此受到过影响。所以,他给我的印象中带着一丝恐惧。后来我大学毕业,负责地方志的编纂工作,慢慢地重新认识了张伯驹先生,也感到了愧疚。于是我开始阅读有关张伯驹先生的书籍,也体会到了一种割舍不断的血脉亲情。
记者:您写的《张伯驹传》和其他人写的相比,有什么不同?
张恩岭:市面上有关张伯驹先生的书籍、文章很多,但大都以“顽主”“名士”“大藏家”来称呼他,而在我的眼里,他是位有血有肉有感情的文人,有自己的个性,不能将他过于夸大。
记者:哪些内容是被夸大的?
张恩岭:我举两个比较突出的例子。
第一个是隋朝人展子虔的存世名作《游春图》收购始末。1946年年初,故宫散失的书画开始在东北出现,北京琉璃厂墨宝斋的穆蟠忱邀玉池山房的马霁川和文珍斋的冯湛如购买了字画十多幅,其中就包括《游春图》。中途在沈阳停留,受到崇古斋经理李卓卿的接待,穆蟠忱邀请他一起合作。就这样,《游春图》分成了四家销售。再加上李卓卿方本身就是三方合作,所以实际上伙货的是六家。张伯驹购买《游春图》的经过曾被绘声绘色地演绎成一段传奇,(马霁川敲张伯驹竹杠,张口要800两黄金,并声称卖给日本人要1000两。张伯驹为了留住国宝,向外散布消息,给马霁川施加压力,迫于舆论,马霁川只好降价到240两黄金),马霁川被描绘成漫天要价、老奸巨猾的奸商。其实并不是这样的,马霁川没有出面,只是卖家之一。买卖当事人李卓卿说过,“经伙货的六家共同商议,由穆蟠忱拍板定价,以二百两黄金代价卖给张伯驹”。1952年,张伯驹将这件稀世珍宝以3万元的原价让给了故宫博物院,而不是捐赠。
第二个例子是“张伯驹被聘为文史馆员是毛泽东参加了陈毅的追悼会,意外发现了张伯驹撰写的挽联,当场交代周恩来办理的结果”,其实这不是事实真相。张伯驹被聘为文史馆员的时间与毛泽东临时参加陈毅追悼会,完全是一个历史的巧合。
记者:我们知道张伯驹是位风流倜傥的贵公子,他为何能成功转型到收藏界、诗词界?
荣宏君:张伯驹从小就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熏陶,虽然他早年被称为“四公子”,玩世不恭,但他们都收藏过很多书画作品。西学东渐时期,张伯驹就认识到我们的传统文化是有生命力的,他还曾与徐悲鸿有过论战。上世纪40年代初,徐悲鸿说“文至于八股,画至于(只摹)四王,皆至衰途”,张伯驹则不认同,在报纸上和徐悲鸿进行了长期的论战,他认为传统文化有生命力。这源于他骨子里对传统文化的爱好,所以他从一个军人,转而收藏书画,因为书画艺术品是中国传统文化最好的载体。
记者:您提到过,成为收藏大家需要四个条件:文化、财富、情怀和机遇,文化、财富、情怀张伯驹都有了,机遇是不是显得更为重要?
荣宏君:是的,现在的人可能比张伯驹更有钱,但不可能成为当时的他。清朝乾隆皇帝年间,为什么很多人搞金石学?因为所有的珍品都让乾隆收到宫里去了,老百姓看不到,所以只能搞拓片,或者看看赝品。
可以说,这些文物遭遇了一个不幸的时代,却遇到了一个有幸的人,就是张伯驹。时局的动荡使得5000多件国宝之中的国宝,从东北流落出来了,统治当局当时无力购买。曾躲避到青岛的溥伟,为了凑钱复辟满清,卖了宅子,又卖画,使得家族中很多国宝级的文物,流落民间,甚至国外。比如韩幹的《照夜白图》被卖到日本,后来从日本流落到美国,现在在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还有颜真卿的《自书告身帖》,真迹也在日本,最令人痛惜的是王羲之的《游目帖》,卖到日本后,二战期间,原子弹爆炸就毁在广岛了,这些都是溥伟卖出去的。
张伯驹认为作为一个中国人,他有责任来挽救这些文物,所以他典屋鬻钗,卖房子卖地,也得把这些文物留下来,最终保存在咱们国家,故宫博物院重量级文物很多来自张伯驹的收藏。
我们现在讲民族自信文化自信,靠何而来?文物不在自己的国家,是段伤心史,所以张伯驹替我们弥补了这种遗憾。我老师史树青先生说他是“民族英雄”,我觉得一点也不为过。
张恩岭,资深张伯驹研究专家,编著有《张伯驹传》《张伯驹词传》《张伯驹词说》等。
荣宏君,知名文化学者,所作《张伯驹年谱》即将出版,曾在《百家讲坛》讲述《国宝传奇:张伯驹》系列。
新闻推荐
春暖花开,足球小将嗨起来 “可口可乐·市长杯”校园足球联赛初中组比赛开踢
半岛全媒体记者杜金城为进一步推进足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推动岛城校园足球发展。3月17日,2017~2018年度青岛市第28届“可口可乐·市长杯”校园足球联赛初中组的比赛伴着暖暖春意吹响了号角...
青岛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青岛,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