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泉水和面、手工揉制、木柴烧火、大锅闷蒸……全家上阵24小时开工 “不省力的馒头”,小嫚日卖500斤

半岛都市报 2018-02-14 11:32 大字

不到3小时,张翠摊位上的500多斤馒头已经销售一空。文/图半岛全媒体记者肖玲玲

“枣饽饽还有么?”“都卖完了,明天早点来吧”……腊月廿七(2月12日)上午9点多,这样一段对话在青岛市商城路综合市场反复上演着。90后小摊主张翠自家蒸的王哥庄大馒头备受追捧,进入腊月更是销量大增,“平日里卖200斤左右,现在每天500多斤都不够卖的。”当天她带来了570多斤馒头,从6点半出摊,不到9点半就全部卖完了。

不到仨小时卖完570斤

12日上午8点40分,位于市北区的青岛市商城路综合市场里人头攒动,年味儿十足。而在这熙熙攘攘的人群中,“藏身”于蔬菜区的一个馒头摊特别引人注目。在市场上做买卖的,大多是中年人,这位摊主却是个生于1993年的姑娘。只见她边熟络地和客人们打着招呼,边麻利地将馒头打包、收钱,忙得不可开交。

她叫张翠,家住王哥庄街道,她卖的都是自家做的馒头,“纯手工制作,用铁锅蒸馒头,烧的是木柴。”据介绍,王哥庄馒头好吃离不开本地山泉水和面、手工揉制、木柴烧火、大锅闷蒸这四个基本步骤。“你看我们这馒头捏起来硬硬的,很实诚,好吃,不像外面卖的那些暄软。”张翠告诉记者,坚持传统手工制作,确实非常辛苦,“现在不少人都用电锅蒸,确实省力,但肯定没铁锅蒸、柴火烧的好吃。”

她告诉记者,进入腊月后,馒头卖得特别火,“平时我每天拿200斤左右,从7点开始出摊,到12点左右就卖完了。”而如今,她每天拿五百多斤,卖到11点半就没了。当天,张翠总共带来了570多斤馒头,从6点半出摊,不到9点半就全部卖完了。

家里24小时轮班做馒头

前方卖得火爆,当然离不开后方做馒头的人。张翠告诉记者,家里开着馒头店,她来出摊只是销售途径之一,“我们还做礼盒。”6斤装、8斤装、10斤装,“我这边今年订出去700箱左右,妈妈那边2000多箱。”而不论是出摊卖,还是礼盒装,这些馒头都出自张翠家的海秀馒头店。

和面、切面、压面、切块、手揉成形、发酵……这是馒头上锅前的工序,每一道都需要人力的参与。上铁锅蒸馒头,锅里加多少水、底下加多少柴、各规格的馒头多长时间出锅等,样样离不开烧火师傅的把握。“七八个工人加上我妈我爸,我三爸爸三妈妈、大姨大姨夫,十几个人才能忙得过来。”张翠告诉记者,这十几个人每天轮班上阵两班倒,全天24小时开工,一天能做四五千斤馒头。张翠告诉记者,她腊月廿九最后一天出摊后,打算好好给自己放一个假,出去玩一趟,“到正月十八再出摊。”

新闻推荐

经典戏曲大餐端到家门口 八大峡街道联合青岛市文联戏剧家协会共同举办“戏曲名家荟萃八大峡”文化惠民活动

戏曲名家荟萃八大峡”文化惠民活动现场。半岛全媒体记者郑钦泽报道本报讯1月25日下午3时,八大峡街道联合市文联戏剧家协会举办“戏曲名家荟萃八大峡”文化惠民演出活动。龚鲁阳、张瑛、陈...

青岛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