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的知心朋友

老年生活报 2018-02-12 10:56 大字

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王今吾同志肩负党交给的重担来到青岛,一干就是几十年,先后担任过市委书记、市政协主席、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他把人生最美好的时光、最旺盛的精力和智慧、最丰富的工作经验全部献给了这座美丽的城市。在刚刚送走辉煌的2017年之时,这位为革命、为人民辛辛苦苦奋斗了一生的91岁老人于1月26日驾鹤西去,噩耗传开,令人悲痛不已。他在世时是全市人民的好领导、老年人的知心朋友,也是《老年生活报》的有力支持者和参与者。现在他走了,但他在青岛所走过的路,留下的一个一个脚印,一件件凝聚心血的业绩以及他勤政、务实、廉洁的优良作风和善老敬贤的高尚品德将永远铭记在人们心中。

当年他从省里调来青岛之后我才认识他,得知他多年从事财贸工作,而我也是从商业部门走上新闻工作岗位,当过十年财贸记者,我对财贸工作有感情,自然而然对他有一种亲切感。相处久了,我觉得这个人虽然担任要职,但没有官架子,待人和蔼可亲,所以工作上遇到了问题,我很愿意请他指点我帮助解决。在他身边的工作人员也都很喜欢他,他平易近人,在社会上逐渐有了名声,特别使人注目的是,他不仅是政要之人,还是一位诗词爱好者,先后出版了两本诗集,有一部分还在报刊上发表过。因为这些诗大都是老年期间写的,字字句句贴近老年人,反映了老年人的心声和情感,有人说他是老年人的知心朋友一点也不为过。当然,老年人把他当做知心朋友不止是因为读过他创作的几首诗,主要是他在担任市里三大领导部门一把手期间倡导督促各级党组织和有关部门努力做好老龄工作,关心老年人的冷暖,使社会上善老、爱老、养老之风的日益昌盛,像阵阵春风温暖着千千万万老年人之心。在这项工作中,因为他是带头人,尽了心、努了力,大家称他为老年人的知心朋友,这一赞誉是在情理中的。

《老年生活报》初创时期,为使办报工作得到各方更有力支持,经市委分管领导同意,聘请了他和市党政军离休的老同志为顾问。此后,我同他接触的时间较多,深切感受到他那种“认真”的劲头,不仅是开顾问会时“顾问”一下,就是在其他场合也把办好《老年生活报》放在心上、挂在嘴上,经常向我们提出一些办报要求,鼓励大家千方百计把报纸办好办活,让老年人喜闻乐见。他从来没有办过报纸,但是他所提的意见句句在理,没有外行话、官话、套话,说明他随时随地都在想老年人的事,知道老年人希望通过老年生活报读到些什么,所以对如何改进办报工作、提高办报质量胸有成竹,出口成章。他如此关心老年人,重视 《老年生活报》,这使报社的同志大受鼓舞。

《老年生活报》创刊后最大的困难就是经费不足,办报条件差一点,我们十几位离退休的老报人都不计较,可是没有钱就印不出报纸,当时编辑部不得不一手编报一手解决经费问题,在这方面,顾问组的老领导帮了大忙。王衍宝同志虽离休仍担任市老龄委负责人、市老年体协主席,他又是创办 《老年生活报》的倡导者,他四处奔波为《老年生活报》集资;王今吾同志熟悉省市财政部门的同志,一有机会也为《老年生活报》申请求助,特别是1996年全国老年报年会要在青岛召开,急需一笔会议经费,王今吾同志亲自出马向省财政厅要来了这笔专款,保证了年会如期召开。这次会议不仅扩大了《老年生活报》在全国各地的影响,也密切了《老年生活报》与全国各地老年报的联系,从他们那里学到了许多办报和经营的好经验,对此,山东省老龄委也给予大力支持,使《老年生活报》一步步走出困境。

二十几年来,老年生活报社除了集中主要精力办报以外,积极兴办老年事业,既为社会上的老年人扩大了服务项目,又为报社增加了收入,开拓了《老年生活报》发展之路。抚今忆昔,《老年生活报》能有今天的兴旺,王今吾同志是功不可没的。 (作者为原《老年生活报》总编辑) □张德英

新闻推荐

除夕祭扫请文明祭祀 错峰祭扫 市殡仪馆、壁葬区、九峰陵公墓全面禁止露天焚烧祭祀用品

半岛全媒体记者刘笑笑通讯员李前前每年清明节、寒衣节、春节三大节日,公众都有祭奠逝者、寄托哀思、缅怀先人的传统习俗,其中有部分人通过焚烧纸钱、金元宝等祭祀用品的方式,祭奠先人,寄托...

青岛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