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老有所学,花甲团队玩民乐 东韩社区民乐团成立十多年,团员互帮互学、共同进步

半岛都市报 2018-01-18 11:35 大字

民乐团在排练。[团队风采]

□文/图半岛全媒体记者焦红红

一首经典的《夕阳红》结束,紧接着唢呐等器乐合奏《妈妈的吻》、《南泥湾》再起……2017年12月9日下午,东韩社区民乐团成员像往常一样聚在社区活动室,一起弹奏乐器,愉快唱歌。这支平均年龄在65岁的民乐团成立于2006年,最初团队只有几个人、几把二胡,发展到现在,成员已有60多名、乐器十多种,并且在多次活动和比赛中获得荣誉。成员们乐中学习,互帮互学,他们还新组了管乐团,希望学习更多器乐知识。

团队像家,兄妹一起参加

2017年12月9日下午,记者在东韩社区活动室内,见到了民乐团的团长王清顺。据他介绍,东韩社区民乐团是崂山区最早成立的文化团队之一,2006年成立时只有几个人和几把旧二胡,后来成员越来越多,乐器也增加到十多种,2016年,民乐团正式注册,管理上更加正规。“我们对加入的团员没有特殊要求,只要喜欢,我们都欢迎。”王清顺介绍,现在团队成员平均年龄在65岁,年龄最大的已经70多岁。

“我很喜欢团队的氛围,就像个大家庭,大家一起很开心,大家玩着学。”成员周曜红告诉记者,自己是去年加入东韩民乐团的,现在学会了吹笛子和唢呐。“我哥哥加入得更早,一直跟我说这里很好,我来了就不想走了。”周曜红如是说道。记者了解到,现在的东韩民乐团固定参加活动的成员有60多人,有四五对夫妻,也有像周曜红这样兄妹或姊妹一起来参团的,除了东韩社区及周边几个社区的,也有崂山区外的朋友过来玩。

共同进步,团员互帮互学

民乐团成立十多年来,参加过社区、街道、区、市组织的多次活动和比赛,多次获得荣誉。2016年,团队被评为崂山区一级文化团队。记者了解到,东韩民乐团一直参加各种公益演出,不求回报。“团长为了团队付出很多,很多公益演出的舞台都是他掏钱搭的,大家也受他的影响,喜欢一起做公益。”团员周曜红介绍。

王清顺告诉记者,团里有很多“多面手”,会唱会吹会弹会拉,而且他们很乐于教其他人,给伙伴们提供免费的学习机会。家住西韩社区的杨先美已经参团七八年了,刚来的时候,她只会唱歌,现在她已经学会了二胡、中阮、唢呐。“都是跟着团里的伙伴们学的,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也学得很开心。”杨先美觉得,自己都年轻了很多。

“民乐演奏意蕴悠长,但是一些演出需要更恢弘的气势,而这样的效果则需要管弦乐的伴奏。”就这样,王清顺张罗着成立了管乐团,已有20多名成员,大部分是之前民乐团的,也有部分更年轻的团员。

新闻推荐

博士创业园已吸纳博士258人 优惠政策促人才集聚,打造青岛引智“强磁场”

半岛全媒体记者肖玲玲青岛市近日公示了2017年第一批拟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名单,青岛博士创业园企业青岛贞正分析仪器有限公司、青岛北美油气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青岛科信安全技术有限公司等3家...

青岛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青岛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